生物钟是由什么来控制的?会失灵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0:37:17

生物钟是由什么来控制的?会失灵么?
生物钟是由什么来控制的?会失灵么?

生物钟是由什么来控制的?会失灵么?
人体的生物钟:人的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奇妙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迷人的“生物节律交响乐”.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生物钟.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生物韵律,指的是生物体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包括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等现象.科学家发现,生物钟是多种多样的.就人体而言,已发现一百多种.生物钟对人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整个人类都是按以一昼夜为周期进行作息,人体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血压、脉搏;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和妇女的月经周期;体内的信号,如脑电波、心电波、经络电位、体电磁场的变化,等等,都会随着昼夜变化作周期性变化.没有人否认这一系列的现象与人的健康毫无关系.科学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类甚至所有生命就容易生病、衰老或死亡.有的人的生物钟几十年都是相对稳定的,他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的,而生物钟表一旦被打破,较长处于紊乱状态,就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或疾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据说,欧洲名酒枣威士忌的商标是一长寿老人的头像,这老人活了152岁.当时,英国国王想见这位长寿老人,就请他到皇宫来吃喝玩乐,以示隆重款待,谁知,由于生活规律被突然改变,一周后老人不治死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健康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终日劳作,越显健康,有一天,由于儿女的孝顺,让他休息“享清福”,结果不是周身不舒服,就是一病不起.有的刚退下来的老人,身体状况反而不如上班的时候,都是与生物钟突然改变有关.我们认为,年轻人要及早认识、发现和掌握自己的生物钟,然后、逐步顺应它,使之发挥良性效果.老年人要对几十年形成的生物钟要保养好,不要轻易改变它,免得引起生物钟紊乱而影响身心健康.孝顺的儿女们,也不要轻易让老人迁就你们的“孝心”.据调查,在一家叫老人保健康复中心里,好几个九旬老人在家的时候身体状况、精神状态都很正常,儿女送他们到中心是让他们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但结果,这几个老人都是不到半月,“无疾”而终.这与老人的生物钟被改变有无关系,我们无法深究 .不过,我们相信,认识生物钟、掌握生物钟、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如何调整生物钟?
在冬季,人们的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这是由于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的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造成的.
科学研究发现,冬天的寒冷影响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对于体质偏弱而无严重疾病的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品,如红枣、芡实、薏苡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莲子、山药、扁豆、桂圆、山楂、饴糖等,再配合营养丰富的食品,就可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冬季是减轻体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时机.此时,肥胖者晚餐应少吃,并安排得清淡一些.由于晚间人体摄入的营养素易转化成脂肪而储存,同时,晚间活动量小,如果晚餐丰盛则易引起血脂升高,并易沉积于血管壁上,为动脉硬化埋下隐患.
妇女在冬季应增加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钙和铁应有充分的供应.老人和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生理耐寒能力差,寒冷对他们是很大的威胁,尤其需要优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三者应分别占13%-15%、25%-35%、60%-70%为宜.
老人冬季宜常吃粗粮、杂粮和薯类.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马铃薯、羊奶、兔肉、动物肝、动物血、豆腐、芝麻酱、红糖、虾米、虾皮以及带色叶菜都适于冬季进食.
此外,冬季进补御寒,调整饮食的同时,应进行耐寒力锻炼从而增强适应能力.如忽略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赖食物御寒,过多地食用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类等,可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而且,一冬下来,有可能多长出赘肉,会给原来就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者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冬天应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食而受益的目的
224》如何调整好生物钟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备考,很多考生形成了晚睡的习惯.有些人甚至到了上午10∶00左右还懒洋洋的,兴奋不起来.如果到了高考时还是处于这种生理状态,就很不利,应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人的生物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生理反映.要想调整到最佳状态,应该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就着手进行.高考的第一场考试一般在上午9∶00开始.考生要想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和适度的兴奋状态,就要完全按照高考期间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逐步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第一步是把晚睡的习惯改掉,第二天早上也不能睡懒觉.具体地说就是每天晚上一定要在22∶00以前入睡,第二天早上要在6∶00~6∶30左右起床.起床洗漱完毕后,活动一下身体,看几页复习资料,7∶30左右再吃早餐.这样到9∶00左右整个人已经逐渐进入兴奋状态.为适应考试,考生在9∶00~11∶00之间可以自己找一些卷子试着做一做.这样既能进行一下复习,又能体会适度紧张的感觉.
午饭后,考生也要按高考的需要休息一个小时左右再进行复习.从而使自己在每一场考试的时间里都处于适度的兴奋中.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深秋南飞,燕子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迎朝阳而展放?为何女子月经周期恰与月亮盈缺周期相似?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近年来,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乃至植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四时更迭的周期性运动,揭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古代医学视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谓大小宇宙息息相通.健康人体的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昼夜的生理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是相适应的,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光照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的影响而同步.诸如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生物近似时钟的结构,被称之为“生物钟”.周期节奏近似昼夜24±4小时称“日钟”, 近似29.53±5天称为“月钟”,近似周年12±2月称为“年钟”.时间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持久的”、“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 .
生物钟依靠像时钟那样周期往复的振荡工作,其工作节奏是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故认为其周期振荡节奏是内生的或在不同器官内独立进行.生物钟的存在有极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能使生物与周期性的环境变化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对生存和繁殖关系重大的,如迁徙、觅食、交配、生育等,以至作出提前安排.如糖皮质激素在清晨起床前就已升高,为白天活动作好预先的准备.然而生物的这种适应性也是有限度的,生理周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追随外界的周期性,当偏差太大,外环境变化造成刺激过强过弱,以致使生理振荡变为越轨的自由运转,从而干扰了时钟的正常运转,造成个体不同器官内部节奏位置的紊乱,破坏有序的合作,会引起某些疾病.
近10年,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昼夜节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形成的.1972年研究人员证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担负着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点作用.临床观察到人类脑肿瘤破坏包括视交叉上核区时,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瓦解.灵长类脑内至少有两个昼夜节律起搏点,其中一个就是视交叉上核,另一个目前尚未确定.
为何成绩一般的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名落孙山?为何一贯行为文明的青年人突然与人吵架?原来人体存在智力、情绪、体力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钟,这3种“钟”存在明显的盛衰起伏,在各自的运转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如人体三节律运行在高潮时,则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理解力强,这样的时机是学习、工作、锻炼的大好时机.这时怀孕所生的孩子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优生儿.在此期,增加学习、运动量,往往事半功倍.学生节律高潮时考试易取得好成绩,作家易显“灵感”,运动员在此期易破记录.
相反,三节律运行在临界或低潮期,会表现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健忘走神,这时易出车祸和医疗事故,也难在考试中出成绩.老年人发病常在情绪钟低潮期,而许多疾病死亡时间恰在智力、体力、情绪三节律的双重临界日和三重临界日.了解自己三节律的临界日和低潮期,可以在心理上早作准备,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克服困难,安然度过临界日和低潮期.
如何计算自己智力、情绪、体力钟的高潮、低潮和临界期呢?以下是一种简算法:
(1) 先算“总天数”即计算出生之日至所计算之日的总天数.公式:t=(365.25×周岁数)± x.式中“t”表示总天数,“x”表示除周岁数以外的天数.例某人1935年10月15日出生, 要计算1987年1月29日的这天生物节律,t=(365.25×52)-259=18734(天).
(2) 再算“余数”,将前算得的总天数分别除以33、28、23(它们分别是智力、情绪、体力 节律周期的天数.)然后得到余数.注意必须用手算,而不要用电子计算机计算. 18734/33=567……23(智力钟余数) 18734/28=669……2(情绪钟余数) 18734/23=814……12(体力钟余数)
(3) 当把余数求出之后,如你只需要了解计算日处什么期(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期),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天数除以2对照法”,又叫半周期法: 33/2=16.5……(智力钟半周期数) 28/2=14.0……(情绪钟半周期数) 23/2=11.5……(体力钟半周期数) 将“余数”与半周期数作比较,若余数小于此种生物钟的半周期数,此生物钟运行在高潮期;若大于半周期数,运行在低潮期;若接近半周期数或整周期,以及余数为零者,则为临界期.了解自己“智力、情绪、体力”三节律的运行周期,可在高潮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临界、低潮期早作准备,以防不测.
上例,智力钟余数:23>16.5为低潮期;情绪钟余数:2<14.0为高潮期;体力钟余数12>11.5,数字接近半周期,为临界期.
人体生物钟三节律周期理论是指一个人在自身“水平线”上的波动.当人体三节律处于临界期或低潮期,人确实会感到智力下降、情绪欠安和体力易疲劳感,但人是有理智的,有责任感的.我们了解自己的临界期、低潮期,对它没有恐惧的必要,更不要以生物钟低潮期或临界期为借口.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把处于节律双重、三重临界日驾驶员换下来干其他工作,或提醒他谨慎驾驶,以高度责任感来克服临界日的不适.当然高潮期的驾驶员麻痹大意,以为乱开车也不会出事故,这是绝对错误的.
生物钟老化机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节律振幅减小.各种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例如,神经组织萎缩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减退;心肌萎缩,心功能减退,如老年人醛固酮、睾酮、黄体生成素昼夜节律振幅明显减小或消失.生物钟处于高潮期,还可抵消这些功能减退,但处于低潮或临界期,则有病变及死亡的危险.
(2)生物节律稳态遭到严重损害.夜班工人体温、血压夜高于昼,睡眠昼夜颠倒,日积月累,使生物节律一定程度损害.
(3)同步因子(生活习惯、光照周期定时进餐)作用的减弱.由于退休,长期生活习惯因改变而不适应,户外接受日光时间减少,干扰了情绪节律,机体衰老与同步因子削弱是有关的.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只有顺从它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天地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有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以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地大经.贤人长寿秘诀是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自然运行规律,适应阴阳升降变化,“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使之长寿健康.历代长寿老人均具有起居,饮食规律的生活.尽管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些事不尽人意,但长寿者由于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使生活节律中同步因子不断维持动态平衡,这对延缓衰老有着不可估量的回春作用.

^^^^^^^^^生物钟不是由什么控制的哦.
好象就是一种习惯,人的生物钟就是晚上睡觉,早上工作.
生物钟可以调节,就好象初生婴儿一直睡觉,慢慢长大后,睡眠时间就慢慢少起来,就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节.
就像学生在假期开学之前就应该用一周的时间来遵循基本和学校一样的作息时间,不然上课后会打瞌睡.
不存在什么失灵之内的,就是人的一个体内的作息时间表而已.
生物钟不规...

全部展开

^^^^^^^^^生物钟不是由什么控制的哦.
好象就是一种习惯,人的生物钟就是晚上睡觉,早上工作.
生物钟可以调节,就好象初生婴儿一直睡觉,慢慢长大后,睡眠时间就慢慢少起来,就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节.
就像学生在假期开学之前就应该用一周的时间来遵循基本和学校一样的作息时间,不然上课后会打瞌睡.
不存在什么失灵之内的,就是人的一个体内的作息时间表而已.
生物钟不规律容易乏力,体温偏高,掉发.

收起

以下是wiki对生物钟的解释,里面提到的图片在这儿贴不上。。但是国内的网络是上不了wiki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要不用代理服务器,要不pm我,留下邮箱,我发图片给你
==============
概述
生物钟学的研究目的,是生物体内生理和行为的时间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生物体内部的时钟系统所产生的节律是主要的。
三大中心问题:
生物节律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影...

全部展开

以下是wiki对生物钟的解释,里面提到的图片在这儿贴不上。。但是国内的网络是上不了wiki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要不用代理服务器,要不pm我,留下邮箱,我发图片给你
==============
概述
生物钟学的研究目的,是生物体内生理和行为的时间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生物体内部的时钟系统所产生的节律是主要的。
三大中心问题:
生物节律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的?
节律是内在的吗?如果是,哪里是产生节律的发生器,哪里是起搏点,它们怎么运作?
哪些是外源性的,周期性的因素,即是所谓的时间服务器,它们又是怎样作用于生物时钟的?
生物时间机制对所有的生物都很重要,而且在目前所有被研究的生物里科学家都找到了其时间节律现象。生物体内有很多过程虽然彼此相关,但在时间上都是有所区别的。还有一些过程不但受到内在因素制约,还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间上的区别之一就是各种行为各具其规律性——在一个大范围内观察这种规律性,就可以称之为生物节律。周期的长度由毫秒到年不等。细胞分裂,呼吸,心跳和行为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生物钟学对人的意义在近年来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频繁地逆这种生物钟而行。在医学方面已经确定,服药时间对药效影响甚大。在化疗中,若因就节律给病人服用细胞抑制剂的话,调制药物的浓度就可以比其他给药时间所采用的浓度降低很多。
[编辑]
生物节律的例子
在下面的表格中列举了一些人体生理功能的每日周期性变化。 体温在晚睡醒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升高。就是说人体已经为快要到来的活动做准备。 就是在黄昏或夜行性的动物,甚至是植物,都存在这种“做准备的”的现象。 植物在日出之前就会激活光合作用相关器官,为光合作用做准备,以最长时间的利用光能。 很多植物在日间某些时候会展开或合上其花朵。还有一些植物,在一段日子里花朵相继开放,只在特定的钟点合成香料和花蜜。虫媒如蜜蜂就在会恰在此时到访。
钟点 (小时) 高潮
2:00 惰性
3:00 出生率
4:00 死亡率
6:00 尿液体积
9:00 睾酮生成
11:00 尿液的酸性
12:00 血蛋白
13:00 健康,体温
14:00 心跳,麻木状态
16:00 体重
18:00 血压
19:00 牙疼
22:00 白细胞
24:00 外科手术死亡率
[编辑]
生物节律的种类
根据周期长度,将生物节律分为四种:
超昼夜的(亚日的)节律(Infradian Rhythmus),该词源于拉丁语:“infra”为“底下”,“dies”为“日”,亦即周期比一天长的节律。 例如鸟类的迁徙;季节性的(大概 365.25天长)冬眠;还有与退涨潮相关的半月周期,如在满月、新月出现大潮,而半月时出现小潮(大概 14.25 天),银汉鱼只在涨潮时在岸上产卵;或者太阴日节律的,以28.5为周期(矶沙蚕属)。
近潮汐节律(Circatidal Rhythmus),跟随12.5小时的潮汐节律。一些海岸线的动物有这种节律,例如水生的蟹类动物涨潮时才会活动,而生长在岸上的蟹则会在退潮时觅食。
次昼夜(超日)的节律(Ultradian Rhythmus)源于拉丁语的“ultra”(超)和“dies”(天、日),其频率超过日频率,就是说一天出现两次以上(严格来说是整数次,这是与近潮汐节律的区别)。这些短于24小时的节律的例子有蝙蝠的捕食周期、成人90分钟睡眠循环、垂体的间歇性荷尔蒙分泌等。
近昼夜节律(Circadiane Rhythmus)来自拉丁语“circa”(大约)和“dies”,为接近24小时长的节律,如人类睡眠和苏醒、植物的叶运动等。
研究得最彻底的是近昼夜节律,当然有历史的原因——近昼夜节律比周年节律更明显,但更重要的是近昼夜节律对人类来说更有现实意义。以下讲解若无特别说明,都是指近昼夜节律。
[编辑]
生物钟学历史
在18世纪天文学家Jean 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von就描述了含羞草的日间叶运动。通过实验他得知,即使在黑暗中叶子也会呈现这种节律。类似的报道也见于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Christoph Wilhelm Hufeland,林奈和达尔文。但直到20世纪人们才开始对该现象作科学研究。在该领域的先驱有:Wilhelm Pfeffer,Erwin Bünning,卡尔·冯·费舍尔,Jürgen Aschoff和Colin Pittendrigh。
对生物节律的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很多自然节律在持续的同等强度的实验室条件下也能产生,就是说节律也可以“人造”。内部时钟的同步是通过时间变化的媒介完成的,如光和温度。
[编辑]
生物钟的位置
首先说明:生物体内并没有日常意义的“时钟”,它不会告诉生物体钟点日期。生物钟在哪里?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因物种而异的。因为很多节律与光有关,所以人们可以优先在与光感受器相联系的器官中寻找生物钟的位置。
[编辑]
单细胞生物
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知道,单细胞生物也有自己的生物钟。所以从中可得知,生物钟的运行并不一定需要一个网络作为硬件。 藻类如眼虫属或衣滴虫有趋光性昼夜节律。 草履虫有昼夜生理过程。 海生的腰鞭毛虫, 如多边膝沟藻,也有自己的昼夜节律。它在日出前一个小时就会浮到水面,形成厚厚的一片,进行光合作用。在有利条件下它们会形成红潮。在日落之前它们则会重新潜到海中。晚间它们借助荧光素酶发出生物光,人们推测这是可以驱赶天敌挠足亚纲的。 这些节律也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施加持续的影响而发生。
同时原核生物 (细菌,和蓝藻)也有昼夜节律。
[编辑]
植物
直至今天在植物中仍没找到生物钟的中央控制部分或是起搏点。现在只能推测,光合作用以及与之联系的运动时由遍布植物体的多个时钟共同控制的。
例如光合作用器官的新陈代谢,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是由于光照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引起的。 每天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的光收集器(Lhc)都会进行光合作用。光会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西红柿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9个Lhc-基因。
目前在Lhc-基因的运作机制和其启动子方面进行着很多的研究。
[编辑]
动物
在动物中起搏点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如上所述,节律与光有关,所以很自然,生物钟位于视觉系统里。
对于昆虫在光叶中。
对于软体动物在视网膜的基底部
对于脊椎动物在视交叉上核和松果体(Pinealorgan,Epiphyse)中。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
鱼,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和很多鸟类动物中松果体是对光敏感的,除此之外它还控制了除褪黑激素昼夜产生节律外的其他节律,如体温和进食。从中可得知,松果体比视交叉上核更早掌管着生物节律。
[编辑]
哺乳类动物
哺乳类动物中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共同控制了节律,但还有很多其他证据表明,还有其他起搏点的存在,如视网膜。但这些时钟是如何运作的,还是一个未知数。
[编辑]
人类
如上所述,生物钟学对人类来说越来越重要。
第一,我们的生活模式越来越偏离生物钟。轮班制越来越多。第二,我们越来越少去晒太阳。特别在冬天,我们在室内过上大部分的时间,光强度鲜有高于500流明。在户外即使是阴天最少有8000流明,而太阳光则有100000流明。因此就生物钟系统来说我们大多生活在黑暗中。我们的昼夜节律其实每天都需要一次新的“校正”,但现在却遇上了很大的困难。后果可能是失眠和饮食失调,精力不足直到深度抑郁症。在北欧(如挪威), 在冬天光效率甚至直逼0。在当地,为治疗冬天抑郁症人们采取了光疗法。 第三,我们越来越频繁的跨时区旅游(即从东向西,或从西向东),这是对我们昼夜节律一个重大挑战。
时间利用的习惯分成两类。一类晚睡晚起,睡眠时间长——"猫头鹰型",而"云雀型"则是早睡早起。这个差别是基因素因引起的,所以要改过来是很难的。这也意味着,我们大部分人是逆节律生活的。 青春期年轻人几乎全是猫头鹰型,因此推迟上课时间一个小时,特别是在冬天,无论对授课效果还是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这两种类型外,还有睡眠时间长短之分。这些类型可以相互组合。还有一种类型的人,他们对睡眠和日光同步束手无策。
生物钟学与我们的年龄有关。婴儿时期次昼夜系统(短的活动时间)和长的睡眠交替,直到昼夜系统发展到能够掌管生物钟为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也会渐渐失效。这也是老年人睡眠和活动障碍的原因。
实验
如上所述,动物和植物的周期性现象很早就为人所知。1759年就有人制作了第一张豆类植物叶运动的近昼夜节律图表。首先植物的叶子会与杠杆的一端相连,杠杆的另一端放置在一个滚轮之上。若叶子下垂,杠杆会在滚轮上留下一条向上的线,相反当叶子向上提起的时候,就会得到一条向下的曲线。实验为期数天。前三天每天光照12小时,第四天起停止光照, 若果这种光是叶运动的原因的话,人们应该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就是叶子在没有光照的后几天会一直下垂。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光照并不是叶运动的原因。

A: 叶子挺起 B: 叶子下垂; 图表; 下方: 数日叶运动的纪录,前两天有12小时的光照,后面的几天停止了光照。
20世纪80年代有实验,去观察究竟外在因素会不会产生作用。太空实验室1号将真菌 脉孢菌带到太空,去看看离地后生物节律的变化。实验结果却与在Cape Canaveral对照组所得的结果相同。从此时起,人们在近昼夜节律,次昼夜(超日)节律和超昼夜(亚日)节律是内因产生的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上世纪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是基因的突变筛选。1970年Konopka首次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上应用了这一技术。这种果蝇的成虫破蛹行为有着明显的近昼夜节律,接近24小时。就是说蝇破蛹的时刻不是随机的,而是在一天的特定时刻。若一天已经过了这一时刻,那么成虫不会在当天,而时下一天出蛹。这种节律代代相传。Konopka找到了三种特变品种并不断培育其后代:第一种Pershort,并不遵循这种24小时节律,而是19小时,其后代也如是。第二种Perlong,其周期为29小时。第三种Per-,没有节律。所有这些特变品种在基因的同一区段上出现了缺陷。90年代末在不同的哺乳类动物里科学家找到了这些“时钟基因”(BMal, Clock, MPer1, Mper2, Mper3, Cry1, Cry2)。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物钟学开始了跨学科协作。该领域的研究不单止着眼于某种方法或是某种现象,而是去寻找其内在的联系。微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心理学和数学为生物钟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生物钟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和动物,还有人。 生物钟学对畜牧业,社会学和医学有重要的意义,如轮班制,药理学,精神病学都离不开生物钟学。行为生理学研究生物钟的大脑机制,提供了生理学基础。

收起

植物神经,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