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哪些方面才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新农村的“新”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3:23:49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哪些方面才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新农村的“新”呢?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
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哪些方面才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新农村的“新”呢?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哪些方面才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新农村的“新”呢?
新农村的建设理念
在举国关注和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笔者感到:全国上下都应当深入把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拓宽思路;尤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当把新乡村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统帅,用新乡村的理念去建设新农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帅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农民、造福全国人民、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受到举国关注.在我国经济取得很大发展的今天,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仍然是困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在此关键时期,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中央采用建设新农村这样的提法,也是必要和确切的.反映了中央牢记了“三农”这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量级问题.采用这样的提法,中央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就有了客观明晰的依据.表明了中央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的选择.究竟要建设出什么样的新农村?中央今年出台的1号文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且那个长篇的1号文件中,又重点地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单独段落.且只是一小段.对于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重点把握的重点是什么?中央文件讲得非常细致、也非常明确了,无需再说什么.只是要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应当认真领会,深入理解.
但是,目前的执行过程中,已初步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存在较多的潜在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正确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尚未确立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是肯定会出现偏差的.
现在有一种倾向,好象新农村的建设就是建新房,修马路.有一些地方,嗅觉比较灵敏.在中央决定还没有出来之前,就开始了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一步领先,经验很快就出来了.又有不少地方,也不会输在嗅觉上,又在中央文件没有出来之前,到先走一步的地方去取经了,并先行部署了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都要搞一批达标村和示范村,有的地方的确出现了一批既养眼又润心的民心工程.看了这些,我就起一个问题,中央的大新农村建设方针,已经被下面具体化为建房子、修马路的建设工程,浓缩为既养眼又润心的政绩工程.试想想,中国农村这么大,如果每一户都投资几万元建房子,我们的GDP会增长多少,这些漂亮的房子竖起来,乡村的面貌能不改观吗?勤劳善良的乡亲能不为自己住上这样的房子动容?这样还能说那些地方官没有政绩吗?但我还想问一句:农民真是有了房子,就有幸福吗?有了马路,“三农”问题就解决了吗?
现在,还有一个深层次问题.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资产.承包权赋予了农民对土地的一定支配权.对这种权利,一般农民都理解为,上服从国家政策,下服从自家需要.因而在房屋建设,用水、道路以至村风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常出现各家搞各家的情况.形成了农村建设混乱,发展功能失调等情况.这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说,承包经营本身具有很大的优点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但其缺点也在进一步显露出来.这一问题原因不是出在承包责任制,这世上没有包医百病的良方.按我理解,问题的根本是:从上到下都忽视了乡村建设是其中的根本原因.农民只把自己看成是种田的,把自己的村庄看成是农村——搞农业的村庄.试想想:如果城市人只把自己看成是工人,把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看成是工厂,那么,还会的有现在这样功能完善,设置配套,两个文明建设都有发展的城市吗?
现在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设想,还在不少地方不绝于耳.有关理论文章还在说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这些东西,农村人不懂,我也看不懂.现在经济都在全球化了,怎么还在提城乡一体化呢?但从许多地方的城乡一体化措施,可以看出两点:一方面,其本意都是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实践不买他们的帐,实施的结果,三农问题依旧,并且农村已广泛地出现了城不城,乡不乡的情况.这种状况应当改变.
由此看来,在执行中央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时,的确需要确立一新乡村的建设理念.这个理念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农民不再把自己仅仅看成是农民,不再把自己居住的地方仅仅看成是农村.农村不再仅仅以农业为发展的主业.
——各项措施要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乡村经济发展方式与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和谐协调.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突出乡村功能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提升乡村的人文和经济发展功能.采取各种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措施,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考虑居民的物质追求和精神文化追求.
——注重保护传统的乡村和人居文化和有特色的地方产品.
——注重从公共设施完善,公益事业发展,公共环境营造方面入手.
——各项措施要注重转移和减少农民,并促进农业生产.
……
根椐新乡村的建设理念,在中央对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教育、医疗、扶贫等支持进一步落实的前提下,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1、推进乡村居民集中居住,发展服务业,减少农民、提升农业.这样可以走出一条:依托城镇或村镇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化的乡村的路子.
现农村多数已实现村里通公路,且现在交通工具都很发达,以20——30分钟的行程时间作半径,推进村民集中居住客观上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平原区4平方公里甚至更大范围只可设一个村镇或城镇,山区1平方公里范围内可设一个,是不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按我国乡村的人口密度,新乡镇的人口一般都有千人以上,大的可以达到1万多人.这种居民集中居住的方式,使居民的走动范围变大,接触的信息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增多,会促进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和集约化.由于人的集中居住,会打破现有农村自给自足的家庭服务模式,从而催生出村镇服务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更多人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重点是方式方法.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居民集中居住肯定不行.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选择生产生活比较方便的地域,由政府出面规划集中居住区,所规划的房屋设计必须既适合生产,又适合生活.可采取由政府以不赚钱的方式来建设,然后,鼓励农民自愿购买;也可采取允许农民自己按规划建设.并允许购新房的农民保留原有房屋,但不再允许其在非集中居住改扩建居住房屋.按目前我国的土地承载能力,及这项工作的可能进度.只要务实推进,不搞“一窝风”,宏观上不会出现问题.若推进得好,最终还会节约土地.
推进集中居住必须充分体现民意.并要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资源条件构思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
2、促进城市人到城镇购建房屋.此举对缩小城乡差别,加强城乡联系,也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中央不允许机关干部到乡下购建房屋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做到.但城市人到城镇、村镇购建符合当地规划的房屋,应当支持和鼓励.这样不仅有利于推进城乡交流扩大、促进乡镇服务业发展,而且还可使农民在村镇的生活用房的市场活跃起来.
3、要切实把乡村建设规划放到重中之重,由中央给予扶持.乡村建设规划是乡村发展的重大缺项.现在不少农村的房屋建设还是请“地仙”来做.表明乡村严重缺乏规划人才.尤其是现一家一户各搞各的,想推进乡村的现代化、舒适化是不可能的.这一问题应当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重视.一是国家要从乡村社会变革、解决三农问题等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研究出台《乡村规划法》.二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国家要组织专家力量帮助审查,坚决杜绝一些与农村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绩项目的规划实施(2006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