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隐翅虫这种虫子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0:00:27
有隐翅虫这种虫子吗
有隐翅虫这种虫子吗
有隐翅虫这种虫子吗
毒隐翅虫,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毒隐翅虫属(Paederus sp.)的一种,生活在湖泊边的湿地.其体内含有强烈接触毒物,其毒素有3种,隐翅虫毒素(Pederin)、拟隐翅虫毒素(Pseudopederin)、毒隐翅虫酮)Pederone),强酸性,触及皮肤可导致皮炎,出现痒红肿痛、水疱、液疱,与皮肤烧伤相似.
概述
毒隐翅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
毒隐翅虫亚科(Paederinae)、毒隐翅虫属(Paederus).该属世界已知250余种,我国约有19种.褐足毒隐翅虫分布广泛,其他常见的有圆胸毒隐翅虫和黑足毒隐翅虫等.多分布在空气比较湿润的地区.
2中国毒隐翅虫亚族系统分类
毒隐翅虫亚族Paederina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母隐翅虫亚科Paederinae,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地,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毒隐翅虫亚族在我国以单纯的东洋界成分为51.11%,占绝对优势.在七个动物地理区划中,各区占有的种类数差异较大,以华中区种类最为丰富,分布25种,占我国已知种类的55.56%,其次为华南区和西南区.华南区单区分布种最多,为12种,占我国已知种类的26.67%.中国特有种较为丰富,达26种,占我国已知种类的57.78%,华中区分布17种,华北区为7种,华南区为6种、西南区5种、青藏区为6种和蒙新区3种.地区特有种共16种,其中华中区和华南区各6种,西南区、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各1种,东北区无地区特有种.
3形态特征
褐足毒隐翅虫为例.
成虫体长6.7mm,红褐色,有光泽.头部黑色,刻点粗大.复眼褐色.触角11节,丝状,除基部3、4节外,其余各节黑褐色.咀嚼式口器.触须第四节微疣状.前胸发达,背板呈长圆形,后部略窄,刻点稀而小.前翅特化为鞘翅,长方形,比前胸背板大,呈黑色,带有青蓝色金属光泽,刻点粗而深.后翅膜质,静止时叠置鞘翅下.足黑褐色,前足跗节Ⅰ~Ⅲ扁平宽短,各足跗节Ⅳ呈双叶状,除后足骨节末端黑色外,其余部分红褐色,腹部可见8节,前2节被鞘翅所掩盖,外露的前四节两侧有下陷而后隆起的镶边,其后两节黑色,末端有黑色尾须一对.
4生活习性
毒隐翅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生活史有卵、幼虫(两龄)、蛹和成虫4期
.多孳生在隐蔽潮湿的环境内,幼虫和成虫营捕食性生活,捕食稻田中的害虫.成虫常栖息于潮湿环境中.有些种类在天气闷热的夜晚受到灯光引诱时常飞入室内.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由一代至数代.以成虫越冬.
5危害
致病
毒隐翅虫的血淋巴液内含有剧烈的接触性毒素,称毒隐翅虫素(pederin),该毒素是复杂的非蛋白质物质.在发育各期都含有这种毒素,具防御性功能.当虫体被压迫或击碎时,毒素与皮肤接触引起毒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或称线状皮炎(dermatitis linearis).
接触方式一是与破碎虫体接触;二是毒液经手指携带到身体其他部位或其他人的皮肤和粘膜,引起炎症.主要表现为受损部位有灼热感、痒感及辣痛,严重者出现头痛、低热及附近淋巴腺肿大.局部皮肤初呈红斑,稍水肿,随后发生密集小丘疹,机制可出现水疱、脓疱等.病程一般为7~8天.皮肤以线状多见,其余依次为斑片状、混合型和点状等.好发于头面部,其次为颈部、上肢与躯干,少数可侵犯阴囊、腹部和腰部等.皮损可见表皮有轻度角化,水疱及脓疱均发生于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内水肿,有网状变形.真皮上部有水肿,小血管扩张,胶原纤维有水肿变形.
流行防制
流行
中国自1959年在四川首次报道以来,已有13个省、市、自治区有散发或暴发流行,主要分布于东、南、西部,北部少见.好发于农村或城郊附近居民.好发季节为夏秋季,以秋季多见.
防制
防制主要包括:清除杂草等孳生地;关好纱门纱窗,防止成虫飞入室内;切忌在皮肤上拍打压碎虫体;在虫活动高峰季节,在室内外喷洒药物杀虫.
当皮肤与虫体接触后应立即清洗或涂以碱性溶液,如氨水等;皮损处涂薄荷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油.或用龙胆紫、半边莲加藤黄酒精浸液湿敷等.
参考药物:红霉素软膏
1.夏季睡觉关好门窗,关好纱窗.
2.关灯睡觉,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
3.尽量采取各种驱蚊措施,如点灭蚊器、擦花露水等.
4.若有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它,应用嘴吹气将其赶走.
5.到郊外游玩时,做好必要的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
6.隐翅虫在遇到风油精时会立即毙命,甚至是500ml水内加入2—3滴风油精,会使其在一分半钟内毙命.
7.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蚊虫滋生.要保持室外整洁,及时清除房屋四面的朽木、废料、杂草,让隐翅虫无孳生场所和栖息地.
望及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