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取得禁烟运动胜利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2:34:33
林则徐取得禁烟运动胜利的原因?
林则徐取得禁烟运动胜利的原因?
林则徐取得禁烟运动胜利的原因?
八三九年三月十日上午,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文武官员,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到天字码头迎接.雷厉风行地禁烟到达广州的第二天,林则徐便命令随从人员严格遵守纪律,不得随便外出,不得走漏消息.同时宣布:目前只收阅揭露鸦片罪犯的呈词,与鸦片问题无关的,一概不予受理.他立即和邓廷桢、关天培研究禁烟的办法和如何加强防务,并阅读有关广东地理、海防、海关方面的书籍档案.接着,他又以检查学业为名,召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个书院六百多名学生考试,要求他们除回答试题外,并发表对禁烟的意见,提供有关情况.
林则徐还亲书了一副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正不阿的硬骨头.
在充分掌握了广东方面有关鸦片的情况后,林则徐下令查封广州所有的烟馆,并会同邓廷桢于三月十八日坐堂传讯垄断对外贸易的十三洋行商人.林则徐斥责他们勾结外商走私鸦片的种种违法活动,命令他们把禁止走私鸦片的布告立即带回洋馆,向外商宣读.在这份严正的布告中,林则徐指出外商贩卖鸦片是骗人财、害人命的罪恶行为,要求外商报明所存鸦片的数量,限三天内缴出,不得有丝毫偷藏.并要他们向外商取得写下“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书面保证.林则徐毅然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还严正地警告外商:倘若“不知改悔,唯利是图,非但水陆官兵,军威壮盛,即号召民间丁壮,已足制其命而有余”.
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持罪恶的鸦片贸易,驻中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亲自策划破坏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三月二十一日,林则徐提出的外商呈报所存鸦片的三天限期已满,义律就指使英国烟贩用搪塞手段敷衍,只报所存鸦片一千零三十七箱,并虚伪地表示要和鸦片交易割断关系.他们以为这样已给足了钦差大臣的面子,以后只要贿赂一下,问题就解决了.
林则徐并没有被英国侵略者这种狡猾的惯技所欺骗.他已了解到在伶仃洋面的英国鸦片趸船有二十二艘,每艘所装鸦片不少于一千箱.英国侵略者如此对待禁烟,戏弄中国官员,是绝不能容忍的.林则徐立即下令传讯在广东的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
查理•义律见蒙混不成,便进行恫吓,以为采取强硬态度会使林则徐屈服.三月二十三日,义律命令伶仃洋面的鸦片趸船开走,摆出战争的姿态.策二天,又企图乘夜晚携带颠地逃跑.可是,义律的阴谋并没有得逞.伶仃洋面英国的鸦片趸船,被林则徐所派水师在群众协助下截住,一艘都没有跑掉,颠地也被逮捕.
为了狠狠打击义律破坏禁烟的行动,林则徐下令将所有停泊在黄埔港里的鸦片货船,暂行封舱,停止中英贸易,并派兵严密防守洋馆区,不许外商出入,撤退洋馆里受外商雇用的全部中国人员,断绝洋馆与趸船的交通.这一系列正义措施,得到广大人民的坚决支持.三月二十六日,林则徐又发出速缴鸦片烟土的通令,指出:贩卖鸦片,“众怒难犯”,再不缴烟,必处以严刑重罚.这时,义律眼见欺蒙和恫吓都遭到失败,终于在三月二十七日无可奈何地具禀林则徐,表示遵命缴出所有鸦片.接着,英国的二十二艘鸦片趸船,遵照林则徐的命令全部开到虎门.
林则徐很牛,外国人太嚣张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只是代表了当时满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政令的严行,有着满清政府和政权的支持,这场禁烟运动当然会取得胜利!
人民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这场运动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
全部展开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国 从十四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迷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意欲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最早来华的是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当时海上的强国,葡萄牙是自西而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印度,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公元一五一四至一五一六年)间到达广州沿海,在广州附近的一些小岛做一些中介商人,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有八条葡萄牙船来到广州珠江口岸。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八年),在宁波,明朝官兵还与葡萄牙人发生武装冲突,据西方人记载,葡萄牙死于此役的有五百多人。一五六一年左右来华的葡萄牙人因船上货物湿水,需要"借地晾晒",重金贿赂广东地方官,租下了澳门,每年完纳地租银一千两,一七四0年减少为五百两,历来均向山县缴缴纳。 西班牙来华的方向则是自东而西,由南美洲到达菲律宾,一五七一年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曾帮助当时的明朝政府夹攻以林凤为首的中国海盗,这样便开始了与中国最初的关系,但是当时的交往只限于在福建海口进行通商,一五七五年西班牙首次到达了中国大陆,要求与中国通商,得到了明朝政府的允许。 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荷兰也开始寻找与中国发生关系,荷兰是一个后起的西方强国,明朝万历二十九年(一六0一年),荷兰的商船首次来到了广州,要求与中国通商。但是未得到明朝政府的允许,以后荷兰人曾两次占领澎湖列岛,明天启四年,明朝官兵夺回澎湖列岛,接着荷兰人又占领了中国台湾,到了清朝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台湾赶走了荷兰人,荷兰人的"武力通商"的办法才告结束。 英国是从十六世纪开始,英国女王伊利莎白曾两次致书中国皇帝,要求建立关系,但都没有成功。一六三七年英国派了四只军舰来华,驶入珠江和广州,要求与中国建立关系,结果与中国发生了最初的冲突。一七九二年,英国又以补贺干隆皇帝八十寿辰为名,派遣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启程来华,九月在热河觐见了皇帝,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通商口岸,设立商馆等建议,均被干隆皇帝向英王颁发"敕谕"拒绝,马嘎尔尼被迫扫兴而去。一八一六年,英国又派遣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来华,主要目的是谋求驻使北京,开放北方通商口岸及争取广州的的英商有更大的自由。但是,因阿美士德等人坚持不行跪叩之礼,同清延争执不下被逐回。一八三二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一个名叫礼士的船主,带领广东商馆职员林塞,化名胡夏,及传教士郭士立,化名甲利,一行七十多人,对中国进行实地贸易考察。 法国一六六0年,成立了中国公司,一六八八年法王路路易十四派遣第诚、白普、洪若翰、李明、刘应等五名传教士到北京。一六九八年,第一只法国商船开来中国,从路易十四,路易十六,一直到拿破伦,法国曾多次派传教士商船到中国。 美国则是一个后起的经济强国,一七六八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次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到达了广州,商船在广州出售西洋人参,赚了三万七千多元,从而吸引了大批美国商人到中国经商。而美国则是后来者居上,在以后的发展中美国以自己技术,资源,资金等雄厚的力量,逐步取代一些"老牌"的西方强国。 尽管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初,西方各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都曾先后不断的派出大批使者和商人,以及商船队到中国进行贸易,但是在这三百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是居年年出超的有利地位,这种情况可以从中英贸易关系方面看出来。(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英国占据最主要位置,其余的荷兰,法国等国的输华总值还不及英商输出总值的一半)。见下表: 中英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一七六0至一八三三年每年平均数)价值单位:银两 指数:(一七八0至一七八四年)平均=100年度 进口 指数 出口 指数1760一64 470286 36·1 979586 47·01770一74 1466466 112·6 2119058 101·01780一84 1301931 100·0 2083346 100·01790一94 5007691 384·6 5843714 280·51800一04 7715556 592·6 7556473 362·71820一24 6525201 501·2 9816066 471·21830一33 7335023 563·4 9950286 477·6 (参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就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版,第二、三页。) 英国与中国进行贸易,用什么东西来换取中国的货物,从输入到中国的货物来说,英国本土的出产,实在没有一件是中国民众所喜欢的。当时英国本国的王牌货物是毛纺织品,但是这种货物既不够精美,也不够便宜,在中国找不到什么主顾;而英国商人(主要是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出的货物以茶叶为大宗,其次则为生丝、土布、还有一些零星货物如大黄、瓷器、糖、樟脑等,向中国输出毛纺织品,金属(铅料,铜及打簧货),从印度运来棉花;美国从广州输出的主要商品是生丝、茶叶、土布三项,向中国输出的西洋参、皮毛、檀香木等。所有输往中国的商品,对中国来说可有可无,中国有的是绸缎土布,英国毛呢在中国很难找到销路,不赔本就卖不出去。如英国从一七八六年到一八二九年,曾八次来到中国推销棉纺织品,都销路不佳,多次赔本。一八二一年英输往广州的英花呢四千五百零九匹,剪绒与天鹅绒四百一十六匹,在广州市场上拍买脱手,结果赔本百分之六十。 英国的一些奢侈品,市场需要量很少,印度来的棉花尽管有用,但中国也是盛产棉花的国家,只有在苏,浙一带棉花歉收时,印度棉花才有销路。在十八世纪末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出茶叶每年约在四百万两左右,仅此一项就可以抵消当时英国输入中国的三项主要商品(毛纺品,金属品和棉花),中国结实的土布则又畅销欧,美市场,美商每年从中国贩运二、三百万匹。这样,当时的英美等国不能向中国提供什么象样的商品,而又迫切需要中国货,所以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大量的出超。以中、英间的贸易而论,到贸易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每年出超的价值,高达白银二、三百万两以上,英国必需用白银(西班牙、墨西哥银元)来支付,以至当时来广东进行贸易的外国商船,所带的货物不多,而大量的却是银元,东印度公司来华的商船,经常要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现银,商货不多。所以,东印度公司对广州的整个进出口生意是无年不赔的。 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差额,以及与其它美国等国之间的差额,这些开始加剧了双方的贸易矛盾和摩擦。造成当时这些差额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从中国方面说,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物产和土地资源,本身的农业和手工业完全可以满足封闭的自给自足的需要;从西方国家来说,尽管他们的技术先进,产品新异,但是其工业产品规模要达到足以排挤中国的货物,攻破封闭的中国市场大门并不是十分容易的。比如最早来华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还不是工业大国,拿不出什么制造品输入中国,葡萄牙虽然租借了澳门,但也只能把中国的丝绸、瓷器、手工艺品等运往南洋,印度和欧洲贩卖,而把南洋的香料,药材等物,以及少量的欧洲商品运销到中国。这种贸易,中国货经常出超,他们的支付手段是白银;西班牙也是经常从墨西哥运载大批白银到吕宋,而由闽,广商人贩运丝绸等货到吕宋换取银元载回中国。这两个原因说明,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地大物博的古老的大国,并不是可凭一些少量的现代产品就可以打开其封闭的大门,也不可能通过少量的新产品,新技术就能改变中国民众的消费传统。见下表: 东印度公司输华商货的盈亏一七七五至一七九九年每年平均数 价值单位:银两年度 毛纺品 金属品 东印度产品 总计1775-79 -23788 +7679 +17512 -28311780-84 -22456 +675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