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墨妙亭记的全文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0:38:23
苏轼的墨妙亭记的全文翻译
苏轼的墨妙亭记的全文翻译
苏轼的墨妙亭记的全文翻译
在网上找的,对比一下原文,我略改了下,应该不错了: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从广德调任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在官邸的北面、逍遥堂的东面建造墨妙亭,把吴兴境内从汉以来的古文遗刻都收藏在亭内.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一块美好的地方,号为山水清丽广远.吴兴百姓享受丰足的鱼稻蒲莲物产,他们寡求不争.外地宾客不是有事非来不可一般很少到这里.所以历任郡守,都只是歌咏、酬唱、嬉戏、饮酒.莘老到任时,适逢大水,上等农田都没有收成,湖乡百姓大饥,准备一起出门逃荒.莘老大力开仓赈灾,亲自安抚慰劳灾民,一片至诚.家里富裕有余粮的家庭,都争着拿出自己的谷物来帮助官府赈灾,救活的灾民不可胜数.当时,朝廷正推行改革变法,负责实施新法的使者纷繁来往,人们认为莘老会日以继夜地治理各种文书,到处开会,不可能再有闲情,像往日那样雍容自得悠哉游哉.可是莘老更加喜欢交结宾客,赋诗饮酒,他还在余暇时,网罗遗闻逸事,得到前人赋咏数百篇,编为《吴兴新集》,那些刻画尚存却僵仆断缺在荒陂野草之间的文物,又都收集到这座亭子里.这一年十二月,我因事到吴兴,(在墨妙亭里)周览叹息,莘老求我为墨妙亭写一篇文章.有人对我说,所有的东西必然归于尽头,依靠外形牢固的东西,尤其不可能长久,即使坚如金石,也会很快变坏,至于功名文章,流传后世,还算是久远一点,现在孙莘老竟然把这些古文遗刻等文物托给一座亭子来保存,这是保存久长的反而向坏得快的寻求帮助.这早已是昔人的困惑,莘老用深檐大屋来保存文物,推断他的用意,难道不是有点不知天命吗?我认为知天命的人,必须先尽人事,努力尽人事的道理后才不会遗憾.事情有成功必有失败,譬如人有生必有死,国家有兴盛必有衰亡.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君子保养身体,凡是可以使生命长久延缓衰老的法子没有不尽力去做的,他们治理国家,凡是可以保存国家免于破亡的法子没有不尽力去做的,一直到无能为力了才罢休.这就叫知天命.这座亭子该不该建造,不值得争论,但是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辨别清楚.所以我把这些情况全部记载下来,并且把墨妙亭里的各种文物记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