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选文回答关于诸葛亮《后出师表》的问题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1:42:56
读选文回答关于诸葛亮《后出师表》的问题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
读选文回答关于诸葛亮《后出师表》的问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解释词语
1.议者谓为非计, 谓:
2.进贼适疲于西, 适:
3.夫难平者,事也, 夫:
4.然后吴更违盟,更:
翻译句子
1.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2.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文两段分别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请指出来
第一段:
第二段:
读选文回答关于诸葛亮《后出师表》的问题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
1.谓:说 2.适:显得.3.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表将发议论.
4.更:更改,改变.
翻译1.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
2.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至于意思嘛……我再想想吧,以上是我自己的答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