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于唐太宗虚心纳谏有河感想呢?再次请教大家一下帮个忙谢了最后给追加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4:30:59

你们对于唐太宗虚心纳谏有河感想呢?再次请教大家一下帮个忙谢了最后给追加分
你们对于唐太宗虚心纳谏有河感想呢?
再次请教大家一下
帮个忙
谢了
最后给追加分

你们对于唐太宗虚心纳谏有河感想呢?再次请教大家一下帮个忙谢了最后给追加分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上台执政仅二十二年,就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具体表现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将多年战乱,经济衰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文化倒退的局面扭转成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究其原因,李世民虚心纳谏的民主作风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李世民上任时,唐朝建国只有八年时间.由于距离长时间的战争结束时间不长,社会矛盾还没有完全缓和,民心不稳,各地的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贫穷.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研究具体国情,李世民把虚心纳谏作为自己重要的治国方针之一.
首先,唐太宗把虚心纳谏的民主作风作为制度确定下来.据《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三年》记载,唐太宗诏令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要充分发挥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凡军国大事,负责起草文书的中书舍人要各抒已见,诏旨写成后,要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交门下省黄门侍郎和给事中审定,有不合适的地方都要据理力争,不要人云亦云,马虎从事.这些措施实际是既相互制约,又共同制约了皇帝,避免了权臣专权和皇帝独裁现象的发生,为虚心纳谏的民主作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其次,唐太宗广开言路,提倡和鼓励臣子直言进谏.据《贞观政要·求谏第四》记载,唐太宗曾对裴寂说自己把臣下的谏言“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旧唐书》记载,李世民曾专门设宴招待上书进谏的大臣杜正伦、韦挺、虞世南、姚思廉等人,奖励了切谏时政得失的大臣高季辅.这对形成朝廷上下良好的民主氛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唐太宗能采纳正确的意见,改正自己一些不妥当的决策.唐太宗曾经定过一个世袭刺史的制度,列为世袭刺史有自己的弟弟、儿子、功绩卓著的功臣等三十五人.但是,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礼部侍郎李百药,他专门为反对此事写了一篇《封建论》,上书给唐太宗.其中有样一段话:“┅┅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家殊俗,国异政,强凌弱,众暴寡,疆场彼此,干戈日寻┅┅.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经循吏之才,膺共治之寄,刺郡分竹,何代无人?┅┅封君列国,藉庆门资,忘先业之艰难,轻自然之崇贵,莫不世增淫虐,代益骄侈┅┅.内外群官,选取自朝廷,擢士庶以任之,澄水镜以鉴之,年劳优其阶品,考绩明其黜陟.┅┅总而言之,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广;民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
就连被封为世袭刺史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也坚决反对世袭制,指出“小人逾分,后世必婴其祸.”
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唐太宗没有和其他许多封建皇帝那样独断专行,而是改正了决定,取消了世袭制.
还有唐太宗决定大兴土木,修建高祖李渊陵墓和修建洛阳行宫之事,经大臣们上书劝谏后,他都放弃了原来的计划,采取了比较节省的方案.
唐太宗发扬虚心纳谏的开明民主作风,鼓励和接受朝臣们的不同意见,真心接受批评,使他集中了集体智慧,避免了许多个人主观上的错误,做到正确决策,对开创贞观盛世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也再一次印证了长孙皇后说的“主明才有臣直”的道理.
纵观历史,凡是皇帝具有良好的听言纳谏民主作风,国家就会政治清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相反,如果皇帝作风独裁专断,国家则必然走向衰败.
由此可见,领导者的民主作风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对各级领导者而言,只有充分发扬党的民主作风,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集中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科学决策,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真正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