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有关知荣明耻的事例尽量短小精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0:43:21
有谁知道有关知荣明耻的事例尽量短小精悍
有谁知道有关知荣明耻的事例
尽量短小精悍
有谁知道有关知荣明耻的事例尽量短小精悍
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
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
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
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史书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经常打仗.吴王夫差的父亲死在越军的箭下,为了给父亲报仇,夫差苦练了二年多的兵,终于亲自率兵打败了越国军队.
越国国君勾践派大臣文种去向夫差求和,愿意投降;同时又遣人暗地贿赂夫差的大臣伯(pǐ)请他在夫差面前讲情.结果夫差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到吴国做奴仆.
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zhǒng),自己带夫人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住在他父亲坟墓旁的石屋里,给他喂马.勾践非常顺从,不但喂马,夫差坐车出门,他给夫差牵马;夫差病了,他亲自侍奉,非常周到.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他们回越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怕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斗志,就用干柴草当褥子,还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每逢饭前,先尝尝苦胆的味道,还问自己:“你忘记耻辱了吗?”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卧薪尝胆”.勾践亲自参加耕种,他夫人织布,用以鼓舞百姓勤劳耕作;他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好让自己的国家变成强国,不再受欺负.
此时的夫差骄傲极了.勾践为了麻痹他,经常给他进贡财宝,还选了一个叫西施的绝色美人献给他.夫差非常满意,对西施宠爱极了;而对勾践呢,完全丧失了警觉.他手下的大将伍子胥屡次劝他,他不但不听,反而讨厌伍子胥,最后干脆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逼迫伍子胥自杀了.
又过了几年,越国暗中强大起来,勾践看时机成熟,就向吴国大举进攻,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这时才想起吴子胥的劝告,简直后悔极了.他说:“我没有脸去见吴子胥.”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身亡了.勾践的愿望实现了.
吴越之争已是春秋时期的尾声了.到了公元前475年便进入了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3、吉鸿昌 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4、司马迁 腐刑之辱
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终于出狱.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