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0:04:21

德育小论文
德育小论文

德育小论文
可参考一下
  新课程形式下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德育 教育无痕 班级德育文化
  前言: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以德为重,以德为先.正所谓德高才能望重,德才须兼备.然近几十年知识的掌握成为第一要素,这样的结果是学校似乎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人才”.但社会的道德并未见提高,却反有诸多危机.鉴于此,许多教育机构和个人为德育教育而呼喊,为德育教育而出谋出策.本文从中学班级德育教育出发,思考新课程改革形式下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 德育教育并非班级管理
  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常年的班主任工作,是我有机会参与很多形式的本校的、它校的德育教育研讨会,与会的多是班主任,接触了众多有经验的班主任,了解了很多优秀班主任班级建设的高见,确实受益良多,感悟颇深.但稍有遗憾的是:多数谈的是班级管理方面,鲜有从德育教育方面去展开,这也是目前国内德育教育的误区.我们都在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似乎德在第一位,但实际上是无德的教育.我们说德育时,往往将德育理解为某种规章制度,某种约定,某种法律形式.大都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德育教育: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其完全曲解了德育真正内涵和作用.那么,德育与班级管理到底有哪些关联与不同呢?
  首先,德育是心灵的映照,是内在的,是参差不齐的;而管理是外设的,是一种约束,是划一的.其次,德育是超越民族与时间的,是人类文明的主体要素.而管理是德育教育不高的一种权宜之计,两者并不等同.由此可见,正确的管理只是维护德育的一种强制手段而不一定从根本上提高德育,错误的管理对德育是一种伤害,是背道而驰.因此,我们从事德育教育的先导者,必须认清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区别,才能真正有效的宣扬德育,也才能更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二、当今中学生德育现状
  要开展中学德育教育,必须认识目前中学生德育现状,只有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教育才有实效.目前中学生的德育具有以下特点:
  1.缺乏敬畏与信仰.敬畏与信仰的丧失,其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最大危机.生长在这一代的年轻人,当然不可避免地被社会所影响,所同化.人若无敬畏感,就谈不上有道德了,连法律也会成为一纸空文.不少学生对道德不敬畏,对大自然不敬畏,对知识不敬畏,对教师不敬畏...直接的后果是无视道德的存在,随地吐痰,破坏自然,对知识的亵渎,对老师的忤逆.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缺乏敬畏与信仰,但这种学生却不在少数.
  2.缺乏志向与理想.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志向与理想的高低,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素质不高,何来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无所追求的人,对社会和他人也会漠视,将来也是人格缺陷的人.
  3.缺乏团结与信任.独生子女大多处境优越,自我意识很强,一切以己为中心,对别人缺乏信任,也缺乏合作意识.而道德却是存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氛围中,而这种和谐氛围一旦缺失,道德必然匮乏.
  4.缺乏思想与内涵.思想是人的灵魂,人可以没眼睛,但不能没灵魂.对自己的反思,对未来的思考,才能有所得,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道德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涵养的体现,内涵小的人,不可能有容纳一切的品德.
  三、如何开展班级德育教育
  德育并不是管理,所以要明白德育的渗透方式,这里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塑造以及班级德育文化建设来进行.
  (一)教师师德的塑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人格的塑造,道德的指引,需要品德高尚的教师.教师的心灵是否纯洁,道德是否高尚,直接影响其传道的结果.这一代教师大多是文化大革命后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第一,品德第二,在德育理解上可以说是参差之禾,良莠不齐,师德的提升是教育界当务之急.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呢?
  1.多看圣贤书,发扬儒家思想.
  书非圣贤不能读也!孔孟之道,在思想,在感悟.虽经千年,但字字如金.我们读圣贤之书,非求之乎者也,但求一真、一敬、一畏.做人之真,做事之真,对自然之敬,对道德之敬,对法规之畏,对伦理之畏.教师若真能明儒家思想之真谛,而发扬广大之,则中国又怎会近几十年无真正的教育家?
  2.树忧国忧民之意识,忌安逸享乐之思想.
  书生意气常忧国,良臣吁叹总悯民.孔子、孟子常怀治国之志,忧国之心,所以其弟子为宰为相,为将为卿.德高者,才能忧天下,才能容纳他人.教师若能以自己忧患意识影响学生,引起共鸣,这种共鸣是民族的,是穿越时代的,是超越法律法规约定的真正人类内涵的东西—道德.
  (二)关注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注意教育应无痕
  由于德育成长是有环境的,不同家庭背景氛围、不同社区文化,不同民族传统,学生德育观念、水平是不同的,参差不齐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差距,有的放矢.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引导说服为主.中学生自尊心强,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谈、沟通,切忌规章制度惩罚.尤其是这种惩罚对学生的伤害,可能使学生更加偏激.所以我们提倡德育教育应无痕,在学生心灵上不划过伤痕.因为这种伤痕可能时间都无法将其冲淡,并且只会越划越深.
  2.加强学生间沟通与交流,弘扬高尚道德品质.学生间交流可能比说服教育更有效果.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发展状况可能不尽相同,通过交流与沟通,相互提升道德品质,教师或班主任积极弘扬高尚道德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创建班级德育文化,营造和谐班风.
  由于德育不同于管理,在于引导,班级德育文化建设可以使学生形成共同认识,让学生引起共鸣.我们可以采取德育板报、德育观察栏、社会道德大家看、中国传统道德之介绍等形式,来营造班级浓厚的德育文化,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真正做到教育无痕.
  总之,德育是中学教育重中之重,明德、达礼、知书是合格中学生基本素质,我们推进教育改革,首先应关注德育德继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