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短)怎样呢/(说说历史也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15:04:13
黄河治理(短)怎样呢/(说说历史也行)
黄河治理(短)
怎样呢/(说说历史也行)
黄河治理(短)怎样呢/(说说历史也行)
1.保护好水质
2.不乱丢垃圾
3.不污染黄河水
4.做好定期调查
5.保证周围土地.
1.保护好水质 2.不乱丢垃圾 3.不污染黄河水 4.做好定期调查 5.保证周围土地。
中国人把黄河称作黄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人们说黄龙就是黄河,黄河就是黄龙,许许多多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都和黄龙联在一起。为什么会把黄河与黄龙喻为一体呢?这和传说中的黄河的来历有关。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一片浑浊,地上雾气蒙蒙,到处是野草丛生,那时还没有黄河。后来人们懂得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五谷杂粮,大地上才有了生气。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乐乐哈哈,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全部展开
中国人把黄河称作黄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人们说黄龙就是黄河,黄河就是黄龙,许许多多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都和黄龙联在一起。为什么会把黄河与黄龙喻为一体呢?这和传说中的黄河的来历有关。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一片浑浊,地上雾气蒙蒙,到处是野草丛生,那时还没有黄河。后来人们懂得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五谷杂粮,大地上才有了生气。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乐乐哈哈,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东海龙王听说人们日子过得很舒服,心中嫉妒,就施展淫威,一连三年不行云播雨,使大地大旱,五谷颗粒不收;人们叫苦不迭,许多人被旱魔夺去生命。 天上有条黄龙,千年修炼成正果。黄龙身躯可长可短,长达万里,短若毛虫;身体既柔且刚,柔时弯曲绵软,刚时挺如铁棒。黄龙是黄角、黄鳞、黄爪、黄尾,或在天空飞行,或在地上跑动,闪出一道黄色光芒。黄龙脾气不好,性颇倨傲;事不顺心,暴跳如雷。 这天,黄龙在九霄之上,腾云驾雾,消闲解闷,一览地上胜景。他飘飘悠悠来到中原,向下细看,绿油油的田野变成了赤地千里,人们怨声载道,恨骂苍天不降甘霖,残害百姓。黄龙生就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狭义禀性。他一摆龙尾,来到东海,径直进了龙宫,责问东海龙王:为何不普降甘露?东海龙王乜视一眼气势汹汹的黄龙,说:“行云播雨是我的事,与你何干?敢来训斥我!” 黄龙说:“天帝把行云播雨的事儿交付给你,是让你顺应民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你竟三年不降半星滴雨,这是上毁天帝声誉,下害黎民百姓的罪孽行为。” 东海龙王无言可答,无理可讲,眼一挤,耍出一副无赖模样,说:“我再来三年大旱,叫你干气干急” 黄龙气得青筋乱蹦,七窍生烟:“你……” “你有本领,去降雨,让老百姓给你烧香磕头。”东海龙王嘲弄地望着黄龙,一阵哈哈大笑。 “你!不要欺人太甚,狂妄无忌。”黄龙急红了眼,对着东海龙王大喝一声,猛摇身躯,“呼”地跃出东海,来到中原大地上空。黄龙在万里晴空中上下翻腾,使出浑身解数,口吐狂风,把四面八方、天涯海角的云霭雾气,吹到中原上空。顿时,中原上空乌云密布;黄龙又施开本领,乌云化为雨珠,哗哗哗,暴雨倾盆而落。 黄龙降雨,惹怒了东海龙王。他立刻上天,奏报黄龙多管闲事,越权行雨。玉皇大帝准了东海龙王的奏章,传旨召黄龙立即回天宫。雨才下了三指深,禾苗刚转生机,黄龙哪肯把雨止住,来了个抗旨不回。这一来,玉皇大帝发怒,调遣天兵天将,硬把黄龙用铁锁捆绑,押回天宫。 黄龙被押走,大雨没头没脑地直下。他一走,没人把雨止住收回,中原大地到处成了水,淹了村庄,淹了田地。玉皇大帝知道后,叫东海龙王快去把雨收回,东海龙王幸灾乐祸,佯装有病,拖拖拉拉,又让暴雨下了七天七夜,使地上成了一片汪洋,造成洪水灾害。老百姓们不明真相,个个痛骂黄龙为非作歹,假充善行,残害万民。 黄龙被押回天宫,玉皇大帝不问青红皂白,兴师问罪,喝斥黄龙目无天规。下旨把黄龙囚进瑶池,不准乱动。 黄龙本是火爆脾气,那能忍受这种窝囊气。他在瑶池中狂呼嘶叫,要见玉皇大帝说个明白,和东海龙王说理算帐,争个眉高眼低。玉皇大帝和东海龙王有姻亲关系,东海龙王又常给玉皇送些美味海肴,天帝自然袒护东海龙王,对黄龙的吵闹置之不理。黄龙见玉帝不管不问,更是火上浇油,天天骂声不断,连玉皇大帝也捎带上了。玉皇大帝听说黄龙胆大包天,竟敢骂自己,脸一沉,要把黄龙贬入民间当牛做马。幸亏太上老君出面讲情,说黄龙降雨是替天行道,一番好意。玉皇深知太上老君嫉恶如仇,扶弱抑强,在天宫受众神仙的爱戴,便也不愿意得罪太上老君,就顺水推舟,给点面子,只收去黄龙头上的黄风珠,使黄龙失去了腾云驾雾的本领。 黄龙不服,在瑶池里拼命挣扎。一天夜里,黄龙撑断了铁索,趁看守他的天兵熟睡的时候,爬出瑶池,一头扑下来,落在丛山峻岭之中。 黄龙抬头看看,四周山连山,绵延不断;峰挨峰,奇拔突兀。这是什么地方?黄龙前观后望,决心找个出路,认准东方,奔向东海,找东海龙王报仇雪恨。正当他辩不清东南西北,不知向哪个方向走的时候,一个白须白发老头叫了他一声:“黄龙,你要去哪里?” 黄龙一看是太上老君,忙跪拜施礼,说:“请仙长指路,我要去东海,找东海龙王。” 太上老君说:“这里是巴颜喀拉山,离东海万里之遥,路上千山万壑,你又不能腾云驾雾,靠在地上爬行,不太好走哇!” 黄龙说:“纵有千难万险,我黄龙矢志不移,不到东海除掉东海龙王,誓不罢休。只请仙长能指点一条近路。” 太上老君指给黄龙一条直通东还海的近路,又告诉黄龙说:“东边中原大地洪水成灾,已有大禹在治水,一旦洪水下去,还要干旱。你若真是侠义肝胆,愿为民造福,就把你走过的路,变成一条河沟,把这里的水引过去,求得百姓们的谅解和同情,那战胜东海龙王的事就不在话下。切记,切记!” 黄龙点头说:“一定按仙长指点行事。” 黄龙在山脚下,歇息了几天,恢复了元气,活动了一下身肢,迈步向东海走去。就在这时,天上闪过一道白光,阴森可怕,待黄龙睁目看时,白角力士手持方天戟,拦住了去路。 白角力士叫道:“黄龙,你私下逃离瑶池,使玉皇大帝动怒,令我来捉拿你,还不赶快伏地自缚,随我回去!” 黄龙说:“不到东海,誓不回头。”他抖起精神,先向白角力士打去。 在巴颜喀拉山下,黄龙和白角力士打了三天三夜,黄龙越战越勇,虽说他不能腾云驾雾,但毕竟修炼千年,白角力士根本不是对手。白角力士体力不支,稍一疏忽,被黄龙打瞎了一只眼。白角力士惨叫了一声,腾空而去。黄龙也不敢久留,钻进了积石山。黄龙在积石山中深一脚浅一脚,向东慌慌奔跑。 白角力士回到天宫,玉皇大帝一看他那狼狈相,骂声无能,随即传来诸位天神天将,说道:“黄龙要去东海,还要拱出一条大河,这事万万不可叫他得逞。哪个去缉捉黄龙回来?” 玉帝问了几声,没人答腔。大家都清楚,黄龙降雨本是好意;东海龙王逞强霸道,个个恨他,谁也不想去管这事儿。 玉皇大帝有些下不来台,又看看白角力士,说:“你还敢去吗?” 白角力士正要报伤眼之恨,说:“只是小神一人力单。” 玉帝说:“再调九路神仙,十八位天将,由你指挥,捉住黄龙,个个记功封赏;如让黄龙窜进东海,个个贬下天庭。‘ “是!“白角力士应一声要走,又被玉帝叫住。 玉帝叮咛道:“黄龙武艺高,仙术广,不可与他硬拼强打。可在他东去路上,布阵设防,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围剿堵挡。” 白角力士按着玉帝的吩咐,布下重重疑阵,众家神仙、天将,各自守据一处,单等捉拿黄龙。 黄龙出了积石山,向东是岷山,他连气也不喘一口,奋力向岷山闯去。眼看着就到岷山,太山老君又降落在黄龙面前,对他说:“你不能按我点的路线走了,白角力士处处布阵,层层设防,捉拿于你。你可千万小心,既要穿山越岭,还要防备天神天将。” 黄龙忙问:“仙长,我当如何对付才好?” 太上老君说:“你要机动灵活,出其不意,趁其不备,见山就拐,遇阵就绕,迂回前进。路上决不可与他们久战,耗你体力。岷山中有重阵,不可硬闯。”说罢,太上老君不见了。 黄龙暗想,岷山闯不得,我就来个出其不意吧。黄龙到了现在的青海唐克地区,猛然扭头,来个大转弯,向北跑去。后来这里就被叫做黄河第一曲。 白角力士在岷山角下等了两天,不见黄龙,正纳闷时,看见山下一条黄线向北移动。白角力士一眼看穿,这是黄龙变小的身躯,缩小目标,隐蔽行进。他不敢怠慢,派出一路天神,驾云赶在黄龙前面,阻截黄龙。 岷山向北,是一抹草原,没有山峦起伏,地势平坦。地平好走,黄龙加快步伐,如迅雷闪电,向北闪过。跑着跑着,黄龙发现天神在前面挡道。他按着太上老君的指点,不和天神正面冲突,急忙又来了个大拐弯,向东钻入深山中。黄龙顺着山势,弯弯曲曲,穿过龙羊峡、公伯峡、刘家峡,皋兰山却横在前面。黄龙把皋兰山打量一番,山低石少,不过是一个高土岗。他凭着自己的气力和本领,把身躯一挺,变柔软为坚硬,咬紧牙关,呼啸着向皋兰山撞去,“咚咚咚”连撞三次,皋兰山纹丝没动,碰得黄龙两眼直冒金花。 突然,皋兰山中一阵奸笑,跳出白角力士和一路天神。黄龙这才知道是天神布下的疑阵。他和白角力士斗了几个回合,不敢恋战,“唦”地把身躯变软,象一条小蛇,转身向北,蜿蜒而去,拱进贺兰山。 黄龙沿着贺兰山,翻崖穿谷,匆匆而行。为躲避天神阻拦,他拐了一个弯又一个弯。黄龙心里憋着一腔愤怒,忘了疲劳,忘了吃喝,日夜兼程,越跑越勇,越跑越快。 黄龙向北跑了数百里,阴山挡住了去路。他想,不能再向北了,这样会离东海愈来愈远。再说,他虽鼓着气没明没夜地奔跑,可气力渐渐不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为了尽快赶到东海,在阴山脚下,他又转了个弯,向东奔去。 黄龙刚走不远,太上老君又降落在他的面前。太上老君问黄龙:“你气力如何?” “头重尾轻,筋疲力尽。” “向东是一溜大山,即使没有天神阻挡,也叫你够呛,不如就从此拐弯向南,那里全是黄土,行走、拱河十分省力;再者你造河时可把黄土冲卷进水里,带到东海,淤平龙宫,闷死龙王,为民除害。”太上老君话刚落音,转眼又不见了。 黄龙按照太上老君的指点,在阴山东头拐弯向南。他披星戴月,餐风饮露,用尽平生力气,卷走黄土,要一举填平东海,报仇雪恨,黄龙闯过龙门天险,到了潼关。向南是中条山,无路可走,黄龙又调头向东。 东边是中原大地,一马平川,没有山峦峰谷。白角力士暗自惊慌,黄龙一到平原,临近东海,再无拦阻捉拿黄龙的时机了。白角力士便布下三门大阵,请来数百名天兵天将,要和黄龙决一死战。 黄龙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黄龙知道,这是决定胜负的最后拼杀。尽管黄龙一路劳累,早已气喘吁吁。但他还是振作精神,力战群敌。怎奈黄龙寡不敌众,身上多处受伤。众天兵天将摇旗呐喊,里外呼应,慢慢缩小包围圈,眼看就可擒住黄龙了。 黄龙在重围中岌岌可危,心中无限惆怅,无限遗恨,看来将会前功尽弃,去东海无望。 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中原洪水不是黄龙的过错。又听说黄龙要去东海找龙王报仇,历尽千难万险想造一条大河,为民造福,都十分同情和支持他。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成群结队去请求大禹设法救援黄龙。 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力开三门,给黄龙打开一条向东的出路。黄龙悲喜交集,情不自禁地鼓足劲,不顾浑身是伤,冲过三门,跳出重围。当黄龙历尽艰辛来到海边时,已奄奄一息。 黄龙无力再去和东海龙王拼搏斗胜,只想遵照老君指点,舍生取义,为民造河。他用尽最后一点气力,施展法术,将自己的身体无限地伸长、伸长…… 黄龙的头伏在东海边,身子沿着他西来东海走过的路向后延伸,弯弯曲曲,绵绵软软,高高低低,从头看不到尾,顷刻已是近万里。此时,只听黄龙惊天动地一声吼,他的身躯化为大河,河水滔滔,奔腾不息,直泻东海。 人们都说这条河是黄龙变的,就把这条河叫做“黄河”。 玉皇大帝把白角力士和没拦住黄龙的天神统统贬下凡,让他们长年累月住在原来布阵设防的地方。天神们眼睁睁地看着黄河水向东流淌。这样,就传下了“黄河九曲十八弯,弯弯有神仙”的说法。 据说,黄龙化成黄河后,并没有真正完全死去。隔一段时间,他还要喘口气,想翻翻身,动弹动弹,只是身躯太长动不得,使他怒不可遏。黄龙一发怒,黄河不是发水就是决口,给人们带来无限灾难。 尽管黄河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中华民族仍然念念不忘黄龙的情谊,照旧称黄河为母亲,说自己是黄河孕育的儿女。
收起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
全部展开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收起
50年代,有一次黄河发大水,冲歪了郑州一座铁路桥。当时技术力量差,而铁路交通枢纽又不能中断。当地老百姓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组织了上万人用绳子拉纤,想把桥墩拉正。紧急情况下,周总理批示可以试一试。拉纤的当天,周总理突然来到现场,众人欢呼雀跃。总理说:“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说着脱下外套,加入纤夫队伍。大家一见,都喊:“总理,不能啊!”总理又说:“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喊号的拉纤老人见拦不住总理...
全部展开
50年代,有一次黄河发大水,冲歪了郑州一座铁路桥。当时技术力量差,而铁路交通枢纽又不能中断。当地老百姓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组织了上万人用绳子拉纤,想把桥墩拉正。紧急情况下,周总理批示可以试一试。拉纤的当天,周总理突然来到现场,众人欢呼雀跃。总理说:“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说着脱下外套,加入纤夫队伍。大家一见,都喊:“总理,不能啊!”总理又说:“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喊号的拉纤老人见拦不住总理,“扑通”一声便跪下了,顿时工地上一万多人全都跪下了。总理请大家起来,还是说:“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在整齐的号子声中,总理和一万多名纤夫创造了奇迹,把桥墩拉正了。
收起
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
全部展开
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2.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千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黄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侵略骚扰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
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经过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黄帝命令给蚩尤带上枷锁,然后处死他。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怪,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
蚩尤死后,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也用来恐吓敢于和他作对的部落。后来,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支持,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
黄帝多才多艺,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殿、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黄帝的妻子嫘祖,也是一位发明家。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是嫘祖教人们养蚕、缫丝、织帛,从此,中国开始有了丝绸文明。黄帝发明了亭子后,她还发明了雨天能移动的亭子——雨伞。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国人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中国人还在黄河边上的陕西省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建造了一座“黄帝陵”。每年春天,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都聚集到这里,共同朝拜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