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复习重点试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8:51:2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复习重点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复习重点
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复习重点试卷
★17.长城
1.文章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第1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长),运用了(列数字)和(比喻)的说明方法.
第2自然段是围绕长城的(高大坚固)来写的,分别写出了(城墙)、(垛子)、(射口)、(瞭望口)、(堡垒).
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3、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是过度局,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4、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18、颐和园
1.这篇文章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
3\对句子的理解.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体现了移步换景)
19课
1、对句子的理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宏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0课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2、诗句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烟花三月”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
相关链接:送别诗: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1课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第3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第4自然段写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美好的心灵,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22课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出了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2、词句解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