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云南镇雄康氏家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3:40:28

谁有云南镇雄康氏家谱
谁有云南镇雄康氏家谱

谁有云南镇雄康氏家谱
康氏族谱
一、姓氏源流
康(Kā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康叔后裔,以祖上谥号(或曰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少弟康叔谥号“康”,后人有以其谥号为氏者,是为河南康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称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结武庚(商纣王后裔)和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平定.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统治,并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卫国,故又称卫康叔.康叔把卫国治理得很好,声誉日益上升,到周成王亲政时被举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他死后谥号是“康”,其后便有以谥号为氏,或以封邑为氏,称康氏.史称康姓正宗.
2、出自汉代西域康居国王子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梁书·康绚传》所载,汉代时,西域康居国派遣他们的王子来到中国,以示臣服,汉代在西域设置都护,那位王子到达我国后就在河西落脚待诏,后康居国王子定居河西(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其后人以国为氏,是为甘肃康姓.到隋唐时,这个位居东亚的国家仍然存在,被称为康国.
3、出自古代突厥族有康氏.据《隋书》载:“突厥亦有康姓”.突厥为西元6世纪在今新疆境内的游 牧民族.西魏时建立政权,康居王定居河西,主要是繁衍于我国的西北一带.关于这个康居国,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高长安城一万二千里”,拥有现在新疆以及苏俄中亚之地.隋之前疆域最广,族中有康姓.
4、出自匡姓,为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名讳,匡氏改为康氏.据《宋史》载,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为避其名讳,令“匡”氏改为音近的“康”氏.
5、出自少 数 民族中有康姓:
① 金时女真人纳喇氏、清时满洲赫舍里氏、达斡尔族华力提氏,汉姓为康.
② 今瑶、蒙、土、羌等族均有康姓.
得姓始祖:康叔.据《元和姓纂》和《姓苑》等书记载,载,汉族的康姓,出现于距今大约3000多年以前,他们的始祖康叔.康叔为周武王少弟,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县),故称康叔.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这引起武王胞弟管叔、蔡叔、霍叔的不服,殷纣的后裔武庚便联合他们以及夷族反叛.周公平叛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康叔统治,康叔在封地建立卫国,管理那里的殷室遗民,将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对稳固周王朝统治起到很大作用.康叔死后,谥号为“康”,即“使民安乐”之意.康叔后人以其功绩、声誉为荣,取其谥号为氏,称康姓,康叔自然成为康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康姓最早发源于卫国,辖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河北西南部一带.康姓早期播迁缘于卫都的迁移,范围止于河南北部.秦时,康姓主要徙陕西、山东二地,故早期康姓在此二地繁衍旺盛,遂有京兆、东平两大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康姓为避战乱,徙蓝田(今陕西省蓝田西灞河西岸),后渐向东南迁移.史载,南朝宋时,设华山郡蓝田县,用以安置康穆(初仕后秦河南尹,后举族众三千余人迁湖北省襄阳之岘南)族人,并任命穆为秦、梁二州刺史,其子孙亦多仕宦,康穆一支遂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唐代,有宁夏灵武人康植之孙康日知被封会稽王,其子志睦因功封会稽郡公,后世子孙繁衍昌盛,发展成望族,其家族所在地浙江绍兴则为南方各地康姓迁徙之主源.宋代,因避帝讳而改姓的匡姓,成为康姓新的支脉.另有洛阳康再遇位居开国功臣之列,遂加官进爵,门庭荣耀,显达当朝.北宋末年到蒙元建立期间,改朝换代频繁,北方多动荡,故有康姓徙迁南方安居乐业.明代,康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徙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从清代开始,闽、粤康姓陆续有人迁至台 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今日康姓尤以安徽、四川、甘肃、山东、陕西等省居多,这五省的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辽宁凤城康氏世谱一卷,(民 国)康明良等纂,民 国十一年(西元1922年)铅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凤城县档案馆.
江苏泰县南沙康氏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清)康维恒、康延书等重修,清咸丰元年(西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康氏族谱四卷,(民 国)康寿等七修,民 国六年(西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奉化康氏宗谱十七卷,(清)石褚壁修,清嘉庆七年(西元18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连山康氏宗谱四卷,(民 国)工序宾修,民 国二年(西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连山康氏宗谱四卷,(民 国)王礼宾修,民 国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永康永康唐氏志,(现代)唐岩昌等修,1999年胶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西南康黄氏族谱《康邑江夏堂康氏族谱》,(清)黄涛、黄万球等修,清宣统三年江夏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西南康康氏族谱,(现代)康一挺等修,1998年京兆堂计算机排印本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塔山康氏家谱,康氏纂修,塔山康氏手抄本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莆阳康氏家谱,(清)康仁声纂修,民 国莆田康爵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通州康氏世谱一卷,(朝)康圭锡纂修,摅朝鲜隆熙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复制件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永康陈氏总祠主谱十二卷,(民 国)陈焕章纂修,民 国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第一~十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康氏续修族谱,(民 国)康发启修,民 国十九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品较差.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蒲田康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民 国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西昌官溪康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 国三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宁康氏宗谱不分卷,(清)康武琴等纂,清康熙三十年(西元16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宁康氏宗谱两卷,(清)康士佩等纂,清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宁康氏宗谱,(清)康明良等纂,清道光五年(西元18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宁康氏宗谱四卷,(清)康国昌等纂,清光绪四年(西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衡山溕衡康氏十修族谱,康和声修.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娄底康氏七修族谱九十三卷,首一卷、未一卷,第九十一卷分上下册,(民 国)康堂等主修,民 国三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康氏族谱序
康自句须公出宰匡邑,以邑为氏,匡固其本姓也.历世至宋,因避太祖圣讳, 乃易匡为康、为方、为王者不一.派别支分,星零棋布.几有茫乎不可辨别之感.则是句须公下断自纲公,为一世,纲生二子:曰衎,曰衡.分为 两大支,从源溯流,远有所考,近有所稽,详别世行,无使紊也;分析里居,无所遗也;簪 缨备录,纪其盛也.虽曰谱略,作者得是谱而三分之,其明辨康、方、王三姓本属一脉所出,并非各有所祖,几千年以来如一家,希后世子孙切记斯言可也.
江西安福-湖南新化-四川资阳-康氏资料----康纪明
康氏族谱原序
原作者: 康纪明\匡修思改
吾族由句须公而下,代有显者.历世至通,仕汉为丹阳令.丹阳即楚所谓金陵 也,遂家焉.峤为太原丞,至崧,赘居东海.丞生纲,为东海太守.纲生尚书令衎,丞相乐 安侯衡.衎生郎中令成,衡生弘文馆学士咸.祖孙父子子兄弟显于汉室,家声丕振.自成至通判陇西,又居长安至超,复归金陵. 至胄,始由金陵仕.唐贞观时,为吉州别驾,遂家太和祁州匡家坊.胄实为太和匡氏初祖. 生二子,曰琬,曰珏,十传而为十七客都使(珣),乃徙安城蒙潭之阳丘.避宋太祖讳,易匡为康. 吾安成之有康姓,盖自十七客都使始也,毂之后屡传至,又迁太和之仁善乡,为南唐蕲州刺史. 稠公亦易匡为康,生宣,居深溪.宣之后,至伯瑀,生克俊,由太和县前A徙太 和仙槎乡之前溪.宣之后徙庐陵麻州富田, 又易匡为王,是为别驾胄公裔,与吾阳丘之康,称为亲派者也.他如河洛参军事珌,则自豫州移宜春,生三子,曰义、曰合、曰索.义自宜春始入太和千秋乡之破溪,为兴公始祖.合徙虔州,如兴国、蓝田、西禅巷,又以方为 氏.索 徙太和云亭乡,又以为王氏,悉属丞相衡之裔.与吾辈祖尚书令衎之裔并为兄弟之派.
胄公长子琬之后徙丰城新乐乡蒙潭,曰阳丘,曰石浦,曰石门,皆是蒙潭也.且观吾祖吉 州别驾胄公其乡贯犹称本音,匡氏门中,或称匡山堂上,数百年尚未之改.洵为的据,若吾 安城初祖为十七客,即古十七郎之谓.都使,即古切度使,按察使之谓.盖初祖当以知安福州,历转袁州路都使,都使固官名也,子孙之不考者,乃妄称吾祖为客都使. 嗟乎,世远年湮,典籍半没,承讹袭舛,诸如此类,可深叹哉.姑及无旁引,即吾阳丘之 谱,曾修于嵩甫公庄,与可成公圭,印给四十八部,寻罹兵燹,无有存者.后水口雍公熙荟 集残,即弗克大合,亦尝竭蹶为家谱,计尚遗二十世寀,三世灞未.而谓都使公生子五文或成挂漏,赖有太和兴公挟册来蒙议修通谱,查据旧本,然后及知都使 公实生寀,寀实生灞,灞生五文.祖祢无紊,昭穆无阙.兹还非我祖在天之精神托于兴公以谕我千百祀之子孙于不替者哉. 五文伯仲世居阳丘,所居有上中下三院,文举之后,为许析居平垣围曰下院,即今蒙潭山者 是也.其派系备载通谱,迄今上下
两团,世次昭穆从来不爽.独怪通谱于四文子孙略而不备,当兴 公来蒙时,A会未遍,宗盟亦由之弗洽,我太爷三泉公数载感慨,因忆学博,雍公身为弟子 员时,汲汲于家谱之修,以前追庄、圭、后契仁、兴,油然亲睦之衷,如吾太祖独不可缵而承这乎?是为序.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湖广填四川”的故事,一直以为自已的祖上是明未清初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移来四川的.出于好奇,经常在网上查找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情况,同时也找康氏族谱,想更多的了解相关情况.康姓为全国第七十五大姓,但在网上,很少见到康姓族谱的资料,很是遗憾.前不久,终于在老家查找到了已残损的家谱,才知道祖上是从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石马山(现涟源市石马山镇)都迁到四川资阳的.现将自己收集到的族谱的内容公布于此,以方便康姓本家人了解情况.
寻根问祖,是人之常情,我们的后人也会象我们今天一样地问起自己的祖先,想更多地了解先人的奋斗史.在此,我建议康氏宗亲行动起来,积极收集康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家谱等资料,在资料较为丰富的时候,能在网上建立一个“中华康氏家族网”.以此告慰康氏家族老祖先们的在天之灵,为我辈宗亲加强联系,互助共荣,为后世子孙了解先人历史,继承先人遗志,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建立一个良好信息平台.有志于创建“中华康氏家族网”者,请与我联系.我的QQ号为:511128010
康氏族谱序
康自句须公出宰匡邑,以邑为氏,匡固其本姓也.历世至宋,因避太祖圣讳,乃易匡为康、为方、为王者不一.派别支分,星零棋布.几有茫乎不可辨别之感.则是句须公下断自纲公,为一世,纲生二子:曰衎,曰衡.分为两大支,从源溯流,远有所考,近有所稽,详别世行,无使紊也;分析里居,无所遗也;簪缨备录,纪其盛也.虽曰谱略,作者得是谱而三分之,其明辨康、方、王三姓本属一脉所出,并非各有所祖,几千年以来如一家,希后世子孙切记斯言可也.
四十七世嗣孙曾诏字廷命号克庵 拜撰
由湖南迁至四川资阳之康氏班辈排法
康氏四次修谱后所议班辈录后:
福(富)友华祥瑞 ,万廷显正世天(仁)兴;
光明历代朝纲纪,忠厚钦承兆凤麟;
寿安锡庆敦洪绪,佐运和宣启俊英;
盛会荣昌襄上益,简修纯萃殿嘉基.
以上共五十六世,如班辈排完,又可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再造此志
资阳之康氏
康氏自我祖南八公由江西迁湖广之麻城县孝感乡,支派繁衍.在清初我始祖世祀公迁来四川资阳东乡尚义甲地名凉水井立宅居住,世祀公二子曰仁兴公,曰天星公.仁兴公支派即今安岳县各乡居住者是.天星公支派分居成都、简阳、资阳、资中、内江、泸县、宜宾等地.天兴公生三子,长日兴榜,次曰兴贵,季曰兴富.兴榜公之后裔住今之梨子坝、陈家沟.兴贵公之后裔住高屋基、矮屋基、 潭塆.兴富公之后裔住龙滩子、雷公庙、凉水井.支派繁衍,因族谱簿残缺,其详不能尽书,俟以后寻得完全者再行补充可也.
康氏族谱世系序
康姓自赵宋同光时,其鼻祖南八公由豫章徙楚潭州之上湘,其子发诏,生和仲政仲明仲布处大湖南北难以悉数.其六世福一福二福三兄弟居址悉属本邑石马乡之温塘陂头村.发诏长子春发迁汉常等处,次湖发留事先人神主.三桂发,迁新安等处.福一祖迁本里之户长山急救岩,福二祖迁太阳乡之龙潭.兹将各祖分支居住地名载于后:祁州三支,蒙潭二十支,洽水四支,高陂十一支,滩头十二支,桐木四支,黄陂三支,湖坊七支,中院六支,印溪二支,深溪九支,前溪七支,县前二支,槎溪一支,麻州十七支,富田三十四支,灌溪六十七支,剡溪二支,垇上四支,下山四支,值下二支,丰城二十五支,文溪十二支,蓝田三支,杬溪四支.

http://copies.sinoshu.com/jiapuclass_462_79/
应该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