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当中,桓、灵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还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又指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9:42:08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当中,桓、灵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还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又指什么?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当中,桓、灵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还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又指什么?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当中,桓、灵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还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又指什么?
桓:指桓帝;汉桓帝(132年—167年)刘志,东汉第十位 汉桓帝刘志皇帝(146年—167年在位),他是汉章帝曾孙,在位21年.继位人汉灵帝刘宏.庙号:威宗.年号: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指灵帝.刘宏 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死后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侍中——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两 汉 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 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 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 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 犹存其名,南宋 废.
尚书——古代职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齐、秦均置.秦属少府,秩六百石,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武帝时,选拔尚书、中书、侍中组成“中朝”(或称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因系近臣,地位渐高.和御史、史书令史等都是由太史选拔.在汉宣帝时期权势就已经很高,《汉书》盖宽饶传记载,担任卫司马的盖宽饶向尚书投诉卫尉不合理差遣,尚书责成卫尉废除弊端.卫尉是中二千石,仅次于三公的品秩,尚书在当时已经是有实权的职务了.《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注《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成帝置尚书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东汉政悉归尚书台,各曹尚书地位更见重要,其主客尚书令至成为总揽事权的贵官.时尚书分掌各曹,官名只称尚书,不冠以某曹名义.汉灵帝任梁鹄为选部尚书,始用曹名.魏有五曹,晋增为六曹.后尚书台改名尚书省,曹改称部,列曹(各部)尚书遂为贵官.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的部长)[1].尚书在隋、唐正三品.尚书在明正二品.清末增设外务、邮传等部,主官亦称尚书.宣统三年,始改尚书为大臣.长史——古代职官名.战国末年秦已置,如丞相、国尉和御史大夫的属官中都有长史,李斯至秦,曾任此官,职责不详.汉之相国、丞相、太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以及建三公后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皆置,为掾属之长,秩皆千石,丞相长史职权尤重.边郡太守也有长史,掌兵马,亦助太守掌兵,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汉末州珠算也有长史.魏、晋与两汉略同.南北朝带将军号开府的刺史,属官也有长史,且多兼任首郡(即刺史驻地)太守.王府也有长史,诸王幼年出就藩国,州府之事即由长史代行.隋以后,三师、三公无幕僚,三省长官的属员亦无长史.至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亦称为别驾.但大都督府的长史则地位较高,甚至会充任节度使.唐亲王府、都护府、都督府、将帅(诸卫与出征将帅,不包括节度使)、州府(限于上、中州)设长史.品级高下视所属机构而异,从三品至七品不等.宋州府无长史,仅亲王府、都督府有此官.后各代王府也设长史,总管府内事务,其他政府机构,仅元储政院设.
参军——古代职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现指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