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1000字左右,初三水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3:27:45

读后感1000字左右,初三水平
读后感1000字左右,初三水平

读后感1000字左右,初三水平
哈姆雷特 读后感
  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卖傻等情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特别是丹麦历史学家所著的《丹麦史》中.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于动作可言,但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读者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群鲜活的人群中间,几乎和他们休憩相关,祸福与共.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几百年来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有莫测高深的光辉典型.围绕这个主人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这个性格的典型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都不是单凭剧情就可以解决的.
  要充分认识和正确评析本剧的中心人物,必须全面照顾他的性格和环境相矛盾的复杂性,认识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绝望的叹息的全部心里背景.实际上,哈姆雷特的尴尬在于以一个纤弱而又明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重任.用歌德的说法:“这是一株橡树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瓶里.”哈姆雷特,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为,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人,就是那个“花瓶”;那项他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树”.
  一旦“橡树”的根须膨胀开来,“花瓶”就非给挤破不可,这就是悲剧.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以至这个独特的性格在内涵方面显得致密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显得博大而深广.正是这样,有的专家便声称,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过时的角色,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他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哲学的基本命题.因为刚刚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事引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诸事顺逆的时候,他是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那时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光亮面,那时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而现在,突如其来的这场悲剧迫使他正视生活阴暗的一面和人性丑陋的一面.
  可以说,哈姆雷特对人生中阴暗的那一面还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的.过去他对这一切只是视而不见而已.如今残酷的现实迫使他面对这一切.他预感到,自己已经被不可避免的拖入到一个悲剧的命运中.如果他父亲真是被害死的,那么为父报仇就成了他一生中不可推卸的使命.而他的敌人又是当今的国王,要想杀死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多么困难,杀父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而他当前的任务是要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核实他的叔父是否杀害了他的父亲.阴谋,暗算与残杀,这些是违背哈姆雷特善良纯真的本性的,但又是他复仇的使命所必须的.处在人生中花样年华的哈姆雷特背上了沉重的复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满仇恨,使他内心阴暗而沉重,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渊.
  文艺复兴后期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一方面是思想解放,另一方面则是私欲泛滥、社会混乱,人们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
  莎士比亚在剧中说:“这是一个颠倒的时代”.不错,彼时丹麦国的状况是——婚礼紧接着葬礼;敌军压境,宫中却仍在纵欲狂欢;朝廷里众大臣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社会上民众群情激奋.
  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生活的时代与环境,这一切造就了他的性格与一系列看似怪异的行为.
  比如哈姆莱特的装疯.该怎样诠释呢?我认为,他一方面是为了迷惑敌人,另一方面则可以畅所欲言,以暴露现实的黑暗,还能惊醒敌人,使其自我暴露.
  再如哈姆莱特的延宕.歌德说这表现了他内心的感伤.柯勒律治说他这是思想过剩.卡尔?魏尔德认为这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正义.布拉雷德则认为这表现了他厌世的心理.琼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把哈姆莱特的延宕归为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结).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认为这是社会恶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一个人难以胜任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造成的.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孰是孰非呢?还要观众自己去分析、评判.我个人认为,以上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有其合理性,但若仅以其中一两点来解释显然又是片面的.所以,正是如此丰富多样的理由形成了我们的主人公哈姆莱特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生动,历经数百年仍在世界戏剧舞台上散发着灼灼的光芒.
  又如哈姆莱特的忧郁.从家庭来讲,发生了意料不到的突变——父死母嫁,王位被夺.可我们的忧郁王子又无力承担复仇的责任,这使他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心理压力.残酷而又黑暗的现实使他原本信仰的人文主义理想破灭了,他发现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病态,产生了“生存还是死亡”这类对人的终极拷问.
  本剧的一大亮点是对哈姆雷特内心冲突的表现.他追求理想,又失望于现实.他向往人性之善,又深信人性本恶.他想重整乾坤,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他厌倦人生,又恐惧死亡.他爱恋人和母亲,又恨她们脆弱.
  古希腊时期的戏剧主要表现人与外部世界自然力之间的冲突,而莎士比亚则着力于表现人与人及人自身的理智、信念与情感、欲望之间的冲突,是为心灵悲剧.外在冲突起因于内在精神、心理的差异,最终是为展示心灵服务的.莎士比亚在剧中对哈姆莱特心灵悲剧的成功表现,显示了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该剧充分展示了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特征和欲望要求,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人本主义、反对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的文艺思潮.
  哈姆莱特是什么人?
  毫无疑问,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王子.但他同时又是威赛克斯的化身,他是疯子、是死神,是思想者、是实干家,他是厌世者、是伤感派才子,是替罪羊.
  楼主请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