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除了砸缸还有什么别的故事?什么时候的都行,只要不是司马光砸缸!长短随便,不要太短.说的具体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9:02:58

司马光除了砸缸还有什么别的故事?什么时候的都行,只要不是司马光砸缸!长短随便,不要太短.说的具体点,
司马光除了砸缸还有什么别的故事?
什么时候的都行,只要不是司马光砸缸!
长短随便,不要太短.
说的具体点,

司马光除了砸缸还有什么别的故事?什么时候的都行,只要不是司马光砸缸!长短随便,不要太短.说的具体点,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当四川省郫县县尉时,生於官廨的,不少学者也赞同该观点),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编辑本段]家世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编辑本段]童年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将胡核去皮,他姐姐问他是谁做的,司马光回答是自己剥皮的,父亲责备他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司马光自此便不再说谎.“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今开封)、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编辑本段]仕途
  司马温侯祠前的司马光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改并州通判.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嘉佑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进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宁三年(1070年),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佑更化”.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挂象,饭食必祝”.
  [编辑本段]身后
  死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遗著有《潜虚》、《均韵指掌》、《类编》、《传家集》、《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通鉴目录》、《通鉴考异》、《通鉴举要历》、《稽古录》(《历年图》、《历代君臣事迹》和《百官公卿表》)、《切韵指掌图》、《司马文正公集》等37种.
  [编辑本段]政治主张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问题,如新法不能有效落实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编辑本段]编撰《资治通鉴》
  宋神宗熙甯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君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