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地名的来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3:41:27

龙的地名的来历
龙的地名的来历

龙的地名的来历
龙的地名
  北京带龙的地名很多,粗略的统计一下,就有二百多个.无论城区,还是郊区、县,不分山地还是平原,几乎哪个区县都有龙地名.
  在北京龙地名中,有的是街巷胡同,如龙头井街、二龙路、上龙巷、龙家胡同等.有的是村镇聚落名,如青龙桥镇、龙湾屯、龙门庄、龙背村等.有的是山名,如龙山、九龙山、蟠龙山、龙骨山等.有的是水名,如大龙河、龙潭湖、白龙潭、龙眼泉等.有的是风景名胜名,如龙庆峡、龙门涧、白龙潭、黑龙潭等.还有的原是寺庙宫观而演变成地名,如龙王庙、龙泉寺、回龙观等.这些带龙字的地名,真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类似这些龙地名,还只是正被使用的今地名.另有一些龙地名已被废弃或更改变成历史地名,例如龙庆州便是一个.当时今延庆县在辽金时名缙山县.因元仁宗诞生于县内香水园,所以元仁宗即位后,便将缙山县升格为州,因为过去的皇帝被视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出生和登基当然都是喜庆之事,所以将缙山县名改为龙庆州了.明朝初年,龙庆州被废除,到永乐年间重新在这片土地上设州置县时,便将州名改为隆庆州了.即把“真龙天子”的“龙”改为“兴隆”的隆,因为在明朝统治者的眼里,元代帝王决不能是龙,虽然只改了一个字,读音也一样,但意义却完全不同了.到明朝隆庆年间,为避明穆宗年号之讳才将隆庆州改为延庆.元朝的龙庆州这个龙地名虽已变成历史地名,但是它的美名,今又复活,又成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的佳名,这就是龙庆峡.
  如果大家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北京的一些龙地名可以组成一条地名龙.在已消失的龙地名中就有一处地名叫“一条龙”,那是现在崇文区的山涧口街.虽然一条龙不复存在,但许多的龙地名中还可组成今天的一条龙.北京现有龙地名中哪些可以组成一条龙呢?
  首先是龙头.大兴县礼贤乡有个村庄,相传是明朝建立的,名字就叫“龙头”,这个村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个庄的北面有一道沙岗,是历史上永定河泛滥淤积而成的.这道沙岗高四、五米,占地十余亩,横卧如龙,人称“龙身”.后来在沙岗前建了一座庙,庙前有两个泉,如同龙眼.由这个庙演变成村庄,就取了“龙头”这个名字.另外,西城区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斜街,名字就叫龙头井街.据说这条街原来有一眼水井,叫“人头井”,井的附近有座古庙,香火不太旺盛.清朝时有一年大旱,滴水如金,但人头井的水却一直很旺.有一天有人来井上提水,见井里有一个龙头在晃动着,好像正在吐水,消息传开,人们争相观看,于是人头井便改名为龙头井.原来的古庙也改为祭祀龙王的庙,香火大盛.其实,井中哪有什么龙头,而是庙殿上的鸱吻倒映在井水里,形成龙头而已.有的同志根据出土墓志进行研究,认为龙头井这个地名是由龙道乡演变来的.龙道乡是唐代幽州城北郊的一个地名.唐幽州城大致位于今广安门一带.龙道、龙头,读音相近,所以说龙头井是由龙道乡演变来的,还是较为可信的.这样说来,龙头井这个地名的历史就悠久了.
  龙头上有龙嘴、龙眼、龙角、龙须.在北京的龙地名中,除了不见龙角以外,还真有龙眼、龙嘴、龙须的地名呢!昌平县高崖口乡小碾村有一常年吐着甜水的泉就叫龙眼泉.门头沟区大峪南不远有一个水库,名字叫龙口水库,口即嘴也.崇文区有名的龙须沟,从天坛以北、以东,向东南流出北京城外.这条龙须沟很可能是古代高梁河下游故道.大概因为北京城是明清两代的都城,是自命为“真龙天子”的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因此这条河道也就有了龙须沟的美名.解放前,这是一条污物漂流、蚊蝇孳生的臭水沟.解放以后,立即进行彻底整治,变成一条清水沟,人民艺术家老舍以此沟的变化为题材,写下了著名的《龙须沟》剧本,后拍成电影.虽然现在的龙须沟改造成地下暗河,但位于其上和两侧新建的街道和居住区却仍沿用它的名字命名,如龙须沟路、龙须沟北里等等.
  龙头长在龙身上,北京的龙地名中,与龙身有关的就是龙背村、龙骨山.龙背村位于海淀区的西北部,西依金山,因山势颇似龙背,村名由此而得.龙骨山是中外驰名的一座山,在房山区周口店西.因山上盛产中药龙骨而得名.这些龙骨是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大约在五、六十万年前,在这座小山上的天然洞穴里,居住着一种原始人类,这就是“北京人”、在距今大约十万年前,这里又有新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也生活在这座山顶部的洞穴里.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都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他们死了以后尸骨存留在洞穴中变为化石.同时,他们捕杀的大量的动物骨骼也在洞穴中堆积起来,变成化石.由于古人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将这些化石误认为龙骨遗骸.它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因为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在山上的洞穴中生活居住的时间很长,有几十万年之久,因此这座山上出产的龙骨就很多,人们就称这座山为龙骨山.从本世纪二十年代首次发现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之后,龙骨山便中外驰名.因为它是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的故乡,是研究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的科学基地.
  大家都知道龙有四只龙爪.但北京的龙地名中,只有两个与龙爪有关,一个是宣武区的龙爪槐胡同,在陶然亭公园西边,一个是朝阳区的龙爪树,在小红门北,这两个龙地名的由来,显然与树形有关,也就是说,龙爪槐胡同曾生长着形似龙爪的槐树,而龙爪树村生长的是什么树,单从地名上看不出来,想必也应该是槐树.因为倒垂槐的树形的确像龙爪.
  既然北京的龙地名中有龙头、龙口、龙眼、龙须、龙骨、龙背、龙爪,这不正是一条地名龙吗?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京的龙地名这么多呢?这还得从“龙”字的含义中去找答案.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生活在大海、江河或深渊巨潭中,能兴云作雨,造福人类,所以人们都崇拜它,迷信它.哪里有深潭碧水,人们就称之为“龙潭”.哪里有旺盛的泉水人们就视为“龙泉”.哪里有深涧峡谷之出口处,人们就命名为“龙门”.哪里经常发生河水泛滥,人们就在附近修建龙王庙,祈求龙王爷攘灾保佑.这是北京龙地名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龙神气,也就成为封建皇帝的象征.过去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后代称作“龙子龙孙”.因此,与封建皇帝有关的一些地物也往往以“龙”字来命名.例如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园内昆明湖中的小岛就叫龙王庙.昆明湖东边的水闸称为二龙闸.昆明湖西北的拱形桥就叫做青龙桥.又如明十三陵大宫门外两侧有两座小山,如同哼哈二将守卫着陵区东南大门,这东西两座小山就被命名为凤山、龙山.南苑是明清两代的皇家苑囿,是专供皇帝打猎游乐的地方,所以发源于苑内或附近的南北两条河,就分别命名为龙河和凤河.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为北京自辽代建为陪都以后,金元明清四朝都建都于此,所以北京的龙地名就比其它地方更多、更集中.
  上面谈到的这些龙的地名,可以组成一条“地名龙”.这条龙虽然长得畸形,有两个龙头,两条龙须,一只龙眼,一条龙背,一架龙骨,两只龙爪,但它却本领非凡,神通广大,它的本领和神通也都是由龙地名显现出来的.首先它能变幻许多颜色,是一条变色龙.有时为白色,卧居密云县白龙潭内.有时为黑色,潜藏于密云黑龙潭中.有时为黄色,在石景山区的黄龙潭中,兴风作浪.有时青色,在石景山区青龙潭内聚云化雨.有时又变为红色,在延庆县有红龙潭.有时还变为金色,故平谷县有金龙殿.尽管北京的地名龙颜色多变,但还是以黑白两色为主.因此,北京的白龙潭、黑龙潭也颇有名气.白龙潭已选定为北京的新十六景之一.在这里就不多费口舌了,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黑龙潭吧!黑龙潭位于密云县石城子乡西北,这里是一条长四公里的峡谷,原名叫古楼峪,据传说,古时候白龙和黑龙是一对兄弟,都住在白龙潭内.长大分家时,性格憨厚的哥哥黑龙主动把白龙潭这个好地方让给弟弟白龙,只身来到古楼峪.那时古楼峪没有滴水寸草,荒山秃岭,黑龙便没白没黑地挑水栽草.大西山上的云蒙老祖见这小伙子又憨厚又勤劳,就送他一条银带,十八颗宝珠,这银带就是古楼峪河,虽然只有二十里长,但落差八百多米,一路上迭水成十多个深潭,就像是一串宝珠.黑龙潭是其中的一颗.这里有著名一景叫“龙劈石”,是两块各有一间房大的巨石,中间是齐刷刷的一条长4米、宽70厘米的天然渠道.这两块巨石本是一整块石头,只因有一年发大水,黑龙乘水下山,被这块巨石挡住了去路,愤怒的黑龙借助闪电的威力,扬爪一劈,地动山摇,将其一分为二,形成一大奇景.
  北京的地名龙不仅是一条变幻颜色的龙,还是一条变形龙.有时它倦游归来,静卧不动,而成卧龙,门头沟区永定乡有卧龙岗村.当地传说:村西南的山冈是一条石龙的头,龙尾在戒台寺,龙头紧傍永定河,活象石龙伸头到永定河中喝水,人们便称这山冈为卧龙岗,村则以山冈得名.有时它又十分活跃,腾飞升空,故东城区南池子大街路西有飞龙桥胡同,该胡同以桥得名,原来附近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桥叫飞虹桥,清代改名为飞龙桥.桥是用汉白玉筑成,造形优美,独具匠心,桥栏上雕有狮、龙、蛙、鱼、虾、海兽等,并刻有水波纹饰图案.桥南北两头有飞虹牌坊,东西两侧有天光亭、云影亭;桥北有假山,山下有秀洞,山上建有乾运殿,殿两旁有凌虚亭、御风亭等等,真像一幅山水画佳作.可惜这优美的景观,今天无法看到了,只有这飞龙桥胡同给人以无限遐想.有时它又蟠蜷一团,化作石景山区的蟠龙山.如今山上层林密布,郁郁葱葱,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磨石、页岩等资源,著名的法海寺就隐处在蟠龙山东南山腰.寺中明代壁画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已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的地名龙具有分身的法术,少则一分为二,多则一分为九.一分为二时变成二龙闸、二龙路、二龙岗等地名.二龙闸在颐和园东墙下,是昆明湖的两个出水闸口,因雕有两个龙头,故名二龙闸,附近的村庄也就叫二龙闸村.二龙路在西城区中部,据传明末清初时,今太平桥以东,辟才胡同以南,大木仓以北都是水坑洼地,清朝中期陆续修建房屋,其中有郑王府和王爷佛堂.因而水坑逐渐缩小,俗称二龙坑.民国时填坑修路,遂名二龙路.一分为九化为九龙山.九龙山在门头沟,它属太行山山脉,山岭两侧各有四条山脊蜿蜒而去,犹如八条巨龙相背而卧.而另一条“龙”则顺山岭而下,直伸到永定河边.九龙山下储藏着丰富的煤层.1962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九龙山林场,现已发展到近万亩林区.另外在朝阳区左安门外化工路西口,另有一座九龙山,据《宸垣识略》记载:“九龙山在南顶永胜桥北岸,乾隆间疏浚凉水河之土堆成.自西至东约长三里,高二、三丈不等.委蜿起伏宛如游龙.环植桃柳万株.”这座九龙山则是人工堆积而成的.现已不存在了.
  北京的地名龙还有凿石劈山之神功,为人们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区,龙庆峡、龙门涧就是两个例子.先说龙庆峡吧,到过延庆县龙庆峡的同志可以领略到被人们誉为北京的“小漓江”的风光.龙庆峡水库高耸的大坝相连着两座山,其宽有四五十米,大坝犹如一把白色的巨锁把龙锁住了.登上大坝俯瞰北面,墨绿色的水面倒影着山峦和白云.东西的两座山,峭壁直立,象刀切似的,足有几十丈高,“龙庆峡”可能由此峡而得名.当你划船而渡,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水似飘罗带,曲曲弯弯,山不转水转,仿佛永无尽头,每转一山就是一景.那千姿百态的山和石,有的像出鞘的剑,有的像举起的大锤,有的像昂首的虎,有的像扭着头的象……因此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取名为“震山如来”、“鸡冠子山”、“金缸山”等等.龙门涧位于门头沟区清水乡燕家台西北侧.有长江三峡之峻拔,桂林山水之秀美,又有匡庐之飞瀑,黄山之叠泉.因此人们以“燕京小三峡”、“京西小桂林”、“大自然中的山水盆景”等赞语赞美龙门涧.百听不如一见,还是待你游龙门涧时,再观看那里的风光吧.
  为什么北京的地名龙有这么大的神通呢!因为它有一件法宝,藏在房山区的一个山沟里,这条山沟就是龙宝峪.
  北京的“地名龙”还是一个恋爱能手呢!它曾与老虎相恋,昌平县龙虎台就是他们谈情说爱的地方.大概因为老虎太凶猛,龙终于抛弃了它,又选择了凤.龙凤这对情侣几乎形影不离,他们时而在明十三陵约会,故十三陵东山口外有龙山、凤山.时而又在大兴县的田野里奔驰,故大兴县有龙河、凤河.经过热恋之后,它们又结成夫妻,在宣武区法源寺附近的“龙凤里”安了家,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