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一词是如何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试分析下片三个典故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6:21:24

谈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一词是如何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试分析下片三个典故的含义.
谈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一词是如何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试分析下片三个典故的含义.

谈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一词是如何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试分析下片三个典故的含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篇.辛弃疾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华,有一片忠贞的爱国之心,却未能得到奉行投降主义的南宋政府的重用,于是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辛弃疾登上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城上的亭子—赏心亭,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词.词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写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替螺髻”三句是写山.意思是说:放眼望去,那层层叠叠的远山,有的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答,有的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是这些却只能引起我对丧失国土的忧愁和愤恨.“遥岑”,即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这里作者一方面极写远山的美丽—远山愈美,它所引起的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移情及物的手法,通过写远山使自己联想到沦陷区的父老姊妹而痛苦发愁.但是作者不予直写,偏要说山向人献愁供恨.山本来是无情之物,连山也懂得献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写,意思更深入一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
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作者接着写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思是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沦陷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佩戴的不能用来杀敌卫国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杆.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此时的心情呢?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同
时也是寓情于其中.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
一“断鸿”,是失群的孤雁,辛弃疾用这一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是辛弃疾直指自己.如果说,上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寓情的话,那么“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但这里,作者又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作者写的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据说是吴王阖间所造的钩形之刀,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兵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而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至此作者还嫌不足,接着又写了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据《混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姐龋”的刘孟节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啼独语,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栏杆拍遍”是表示
脚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用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亦即作者进一步抒写自己空有抱负而知音难觅的苦痛心绪.如果说上片是写景抒情的话,那么下片就是直接言志,也就是具体申说“无人理会”的“登临之意”了.下片十二句,分五层意思:“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尽”是尽管、纵然.意思是说:先不要提什么妒鱼脍,尽管西风起来了,季鹰归来没有呢?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妒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这里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现在“尽西风”的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敌人的铁蹄之下,想回去也回不去呀!在这层意思中,
“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出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下“游子”的真情流露;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朝廷的激愤,又呼应“遥岑远目,献愁供恨”,并为它作了最好的注脚.第二层意思,是对张季鹰有所批评,这从“休说妒鱼堪脍”的“休说”两字中体现出来.“休说”是否定的语气,意思是说:我辛弃疾岂肯学那张季鹰,为吃妒鱼就忘情世事,弃官还乡呢?“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三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里也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祀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沱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紧接前面,这里大意是说:我辛弃疾既不学为妒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记.“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沱设想,表示疑虑.意思是说:像你(指许沱)那样的琐屑小人,又有何面目去见像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四层意思.“流年”,即岁月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
仿佛又一次看到了作者“栏杆拍遍”、悲愤欲绝的情状.“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是全首《水龙吟》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己经发展到最高点,达到高潮.“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摄英雄泪!”是作者抒发的“登临意”的第五层意思,并由此句收束全文.“倩”,在这里是“请”、“央求”的意思.“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是少女的代名词.“摄”,是“擦”的意思.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助酒,所以“红巾翠袖,摄英雄泪”是当时一般生活现象在这首词中留下的痕迹.这三句是继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
呼应.昆曲《夜奔》中有这样的唱句:“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英雄而至于流泪,这说明当时辛弃疾内心是多么地苦闷和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