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7:56:30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
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传统文化是我们五千年来经过无数先辈的鲜血和智慧所凝结成的!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一个有着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就理应讲学习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我们口中谈吐不凡的汉语,经过了几千的不断完善才有今天让其他各国的人民望而莫及!作为一个生长在中国这样不平凡的龙的土地,我们作为一个家人,我要学习要自己家的传统文化去接待来自远方的客人,去感悟我们几千年中国这位母亲的成长历程!传统文化是基础,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宽容,也因此我们不反对外来文化的进入,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学习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去学习外来的西方文化,就简单的举一个例子,试想一下,一个连中国话都说不好的中国人,怎么又能力去走出国门去跟一个已经掌喔好自家的西方文化的外国人去交流学习呢? 所以人不能没有脸,树不能没有根,传统文化是一种基础,外来文化更多的只是种新的学问!所以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开放的中国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课题.在过去的一个较长的时期,人们似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看成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互相排斥的.因此,外来文化一般都被视为异己而拒斥于国门之外.这种状况直到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提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方针之后才逐渐得以扭转和改变.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外来文化也都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符合自身历史发展特点的文化形态.而每种文化形态相对于别的国家或民族来说,都是外来的.如果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都各自实行封闭政策,对自身以外的外来文化持拒斥态度,那末,人类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展创新、共同进步岂不就成一句空话?从迄今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为补充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和现代传媒事业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今人类文明的巨大迅速发展正是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广泛深刻的科学文化交流.很难想象,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或民族,它的文化会是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方面提出要弘扬民族文化,一方面主张要吸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不但要求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吸取滋养,而且也要求从外来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我们只有用全人类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强大.科学和文化从来就是没有国界的.伟大的荷马及其史诗既是希腊的,也是世界的;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既是英国的,也是世界的;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既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世界的.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所共同享受和拥有.
近些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介绍和引进,给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正是由于各种学术思想和观念的介入,一方面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研究领域,极大地冲击和改变着我们长期封闭单一的研究格局,一方面又影响和改变着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学术观念和知识结构,促使研究者对已有的观念进行反思和调整,从众多的思想理论中去吸取营养、获得启迪,从而使我们在更广阔的世界文化背景中思考和研究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走向及其对象、范围等问题.另外,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和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对我国当代文化的扩张和渗透,各种交叉学科的相互影响,使我们有条件有可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界和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对文化作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从而综合概括,获得提高、创新和发展.
外来文化是植根于别的国家或民族土壤的异域文化,它是别的国家或民族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表征.因此,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应是既不盲目崇拜,也不一概排斥,而是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合理的取舍.在对待外来文化问题上,国粹主义和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方法来对待外来文化,这是我们今天开放的中国对待外来文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