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0:04:37
刘彻的故事
刘彻的故事
刘彻的故事
【武帝生平】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生于长安,幼名彘,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王娡,在刘彻被册立太子后成为皇后.
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41年登基,实足年龄当不过15岁.兹后他在位54年,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是享国最长的君主.这纪录直到18世纪才为清朝的康熙打破.
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厚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今天我们看他的纪录,不能否定他是一个特出的人物;但他的功业,仍要在长期的历史上评判.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他所开创的局面,后人无法继续.所以我们读他的传记,一定要上与“文景之治”相陪联袂,而下面“从霍光到王莽”,更与他一生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军事上,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之后,中国的国力已达巅峰.汉武帝继位后,著手开始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封狼居胥,匈奴从此一蹶不振,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
【详细介绍】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开拓者
一独尊儒术;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二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于是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三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四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
五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 历史意义重大
七开疆拓土和外交.
1.发动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2.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3.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疆土
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惟才是举、不拘一格
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末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和数位大臣皆死于巫蛊之祸.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连及诸邑、阳石公主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查,太子自杀,卫后亦自杀.久之,巫蛊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书讼太子冤,武帝乃夷江充三族.又做“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
汉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兴土木,以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喜欢任用酷吏,加重刑罚,从来也不把杀人当作一回事.而太子刘据则经常劝他与民休息,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于是,汉武帝逐渐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
除太子刘据外,汉武帝后来还有5个儿子.在这6个儿子里面,汉武帝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刘弗陵.汉武帝经常夸耀刘弗陵像自己,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汉代巫蛊术十分盛行.所谓巫蛊,就是人们制作木头人,在上面刻上冤家的姓名,然后再放到地下或者放在房子里,日夜诅咒.据他们说,这样诅咒下去,就可以让对方遭殃,自己得福.这种巫蛊术,也传进了皇宫.那些怨恨皇帝、皇后和其他人的美人、宫女,也纷纷埋藏木头人,偷偷地诅咒起来.
汉武帝对这一套很迷信.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他找了不少心腹,到处发掘木头人,并且还用烧红了的铁器钳人、烙人,强迫人们招供.不管是谁,只要被江充扣上“诅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没过多少日子,他就诛杀了好几万人.
在这场惨案中,丞相公孙贺一家,还有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等人,都被汉武帝斩杀了.江充见汉武帝居然可以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胆地干起来.他让巫师对汉武帝说:“皇宫里有人诅咒皇上,蛊气很重,若不把那些木头人挖出来,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于是,汉武帝就委派江充带着一大批人到皇宫里来发掘木头人.他们先从跟汉武帝疏远的后宫开始,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屋里屋外都给掘遍了,都没找到一块木头.
为了陷害太子刘据,江充趁别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里挖掘出来的木头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办他的死罪.”
刘据见江充故意陷害自己,立即亲自到甘泉宫去奏明皇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赦免.而江充害怕刘据向汉武帝揭穿了自己的阴谋,赶紧派人拦住刘据的车马,说什么也不放他走.刘据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让一个心腹装扮成汉武帝派来的使者,把江充等人监押起来.
刘据指着江充骂道:“你这个奸臣,现在还想挑拨我们父子的关系吗?”说完,刘据就借口江充谋反,命武士将他斩首示众.
太子刘据为预防不测,急忙派人通报给卫皇后,调集军队来保卫皇宫.而这时,宦官苏文等人逃了出去,报告汉武帝说是太子刘据起兵造反.汉武帝信以为真,马上下了一道诏书,下令捉拿太子.
事到临头,刘据只好打开武库,把京城里的囚犯武装起来,抵抗前来镇压“造反”的军队.并想调集胡人军团与北军,结果胡人军团被汉武帝调集镇压太子叛乱,北军监护使者任安受了太子的印后闭门不出.太子还向城里的文武百官宣布:“皇上在甘泉宫养病,有奸臣起来作乱.”这样一来,弄得城里的官民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造反,就更加混乱起来.
双方在城里混战了四五天,死伤了好几万人,大街上到处都是尸体和血污.结果,刘据被打败,只好赶紧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往南门,守门官田仁放太子逃出长安,最后跑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的一个老百姓家里躲藏起来.
不久,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知道了太子的下落,就带领人马来捉拿他.刘据无处逃跑,只好在门上拴了一条绳子,上吊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寿手下的张富昌等人杀死了.此时在宫中的卫皇后也已自尽身亡.
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从来没有埋过木头人,这一切都是江充搞的鬼.在这场祸乱中,他死了一个太子和两个孙子,又悲伤又后悔.于是,他就下令灭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苏文被活活烧死.其他参与此事的大臣也都被处死.
最后,汉武帝越想越难过,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毁誉参半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
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
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
汉武帝备受误解和争议的,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
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表扬、批评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为什么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呢?
首先,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个政治家,非常有政治头脑;但又是一个普通人,喜怒哀乐俱备.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他既立下盖世之功,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他宠爱他喜欢的女人,可是,他不仅移情别恋,还为了江山,杀掉了自己最宠幸的女人.他绝顶聪明,又异常糊涂;为了传说中的宝马,居然不惜牺牲数万人的生命.当更近地走近他时,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对立的角色中,他不是简单地非此即彼.两难之地,非常之时,他也会犹豫不定,甚至异常痛苦;同样有普通人的欢喜和哀愁、小气和算计、失眠和焦虑.在平常人眼里他果决、自信、雄才大略.然而,我们在对他盖棺论定时,往往流于偏激,说好时千古一人;说坏时罄竹难书.这样,分歧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无法使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封建帝王!或许他的好发自本心,也可能是笼络人心的手段;或许他的坏是皇权使然,不得已而为之,也可能是天性如此,薄情寡恩.因此,既然我们无法剥离他身上的帝王枷锁,我们的评价,就只能在他的帝王与凡人两种身份之间游移.当年天真无邪的“彘儿”,如何蜕变成一个既可爱又可怕的皇帝?怎么可能一言蔽之、一书尽之?
七开疆拓土和外交。
1.发动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2.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
全部展开
七开疆拓土和外交。
1.发动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2.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3.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疆土
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收起
故事?真实的历史故事还是小说故事?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政治措施
(一)加强控制地方政权
1.削弱封国,中央直辖
汉初重行封建,郡国并行,结果产生"七国之乱″;武帝继景帝
后进一步削藩,采"推恩″之法,使诸侯分封土地予所有子弟,
分割领土,减弱势力,然后借故取消爵位,封地由中央直辖。
2.设州刺史,监察地方
...
全部展开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政治措施
(一)加强控制地方政权
1.削弱封国,中央直辖
汉初重行封建,郡国并行,结果产生"七国之乱″;武帝继景帝
后进一步削藩,采"推恩″之法,使诸侯分封土地予所有子弟,
分割领土,减弱势力,然后借故取消爵位,封地由中央直辖。
2.设州刺史,监察地方
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州″,州长官称"刺史″,
监察地方行政。
3.控制地主、富商,收地主财权
为打击地主、富商兼并剥削,增加国库,武帝推出新经济政策:
如盐铁酒专买,统一货币(五铢钱),均输平准及徵收新税(口
赋、财产、舟车税)。
(二)加强中央政府运作——士人政府之形成
1.士人政府形成之原因
(1) 黄老过时,儒术集权
汉初行黄老"无为而治″之术,奠定经济基础,但却出现了
诸王跋扈、豪强剥削及匈奴侵扰种种问题,至武帝采董仲舒
、公孙弘等儒学者策略,尊王攘夷,忠君爱国,建立集权中
央的政治体系。
(2) 武帝幼好儒术,欲以儒生代功臣外戚
武帝老师王臧、舅父田蚡均好儒术,耳濡目染,又因不满官
僚尽是外戚功臣(武将),欲建文人政府取代军人。
2.士人政府形成之经过——尊儒措施
(1) 独尊儒术、起用儒生
武帝采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儒生为相,
为中央及地方官吏。不治儒术的官吏被罢免,官僚全是士人
充任。
A.2.2.2
(2) 培养官僚,选拔贤能
(a) 设五经博士及博士弟子员
武帝设五经博士( )
可参予政治,并选拔优秀青年跟随博士习五经,称博
士弟子员,成绩优异可直接任官。
(b) 策选贤良,察举考廉
(i) 中央:不定期由公卿、郡国长官推荐人材,由皇
帝出题策问,选为官吏。
(ii) 地方:行察举(乡举里选)制,武帝规定地方长
官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到中央任官。
总之,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儒术取士,
士人政府至此形成。
3.尊儒之影响
(1) 形成士人政府
汉武帝尊儒改变了以往官职由宗室、功臣和军人垄断之局
面,由中央至地方都有机会参政,而都以熟习儒术的士人
为官僚,形成以士人为主体的政府,是中国历史一大进步
。
(2) 促进经学发展
汉武帝以五经为入仕之条件,士人熟习经书,使经学之研
习成为汉朝的主流思想,甚至可支配政治。
(3) 士风纯良,吏治清明
儒学重视德行,察举尤以孝子、廉吏为常科,对社会风气
有助,吏治亦清明。
(4) 确立正统思想
武帝以儒术为唯一的指导政治之思想,此下二千年儒术均
被认定为正统思想,支配学术界,其他学说被压抑,使中
国文化走上偏狭的道路。
收起
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在政治上推恩削藩,实行抑商政策,在经济上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在外交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削藩,中央集权;2平定七国之乱;3北击匈奴,使之臣服;4派张骞通西域,沟通交流;5罢辍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