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的三篇故事,要简写!快,现在要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1:28:56

关于毛泽东的三篇故事,要简写!快,现在要用!
关于毛泽东的三篇故事,要简写!快,现在要用!

关于毛泽东的三篇故事,要简写!快,现在要用!
1937年11月,徐肖冰那时刚参加革命,在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干事.有一天,组织上对徐肖冰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需要拍摄,具体情况到飞机场就知道了.徐肖冰赶到飞机场时,人还很少.等了一会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肖劲光等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都到机场来了,飞机一到,徐肖冰还没反应过来,飞机上就下来很多人.原来是苏联派专机把王明、康生从莫斯科送回延安,陈云也从新疆上了这架飞机,另外还有一些随行人员.那时徐肖冰到延安不久,很多人他并不熟悉,只好想办法让主席的镜头多一点.看到徐肖冰拿着照相机比划,主席就说:“我们一起拍个照吧.”然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在一起(见《毛泽东画传》第132页,徐肖冰摄).那时徐肖冰用的是小型、老式的相机,没有自动装置,也没有广角镜.他只好离得远一些,以主席为中心拍照.因为不熟悉,这次拍照险些把站在边上的王明圈在镜头外面.刚拍完一张,突然有个外国人把徐肖冰拉到旁边,问:“你是哪里来的?”徐肖冰说:“我是后方政治科的宣传干事,是组织上通知我来拍这个照片的.”但这人半信半疑,恰好一旁有人认识徐肖冰,向他证明了徐肖冰的身分.后来,徐肖冰才知道这人叫马海德,是个大夫,和美国著名作家斯诺一起到延安的.但当时被他这么一搅,拍照的机会错过了.当徐肖冰与马海德熟悉之后,就总跟他开玩笑:“马大夫,那时我在飞机场拍照片,你怀疑我,这事是你该管的吗?”马海德自己也觉得好笑.
最满意的照片
组织上为了培养徐肖冰,送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四大队作《论持久战》的报告.徐肖冰带着相机,准备给主席多拍几张照片,可是听的人很多,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根本插不进去,更看不见主席.徐肖冰围着房子绕了一个圈,找了好几个角度,希望既能拍到主席,又能把听众也拍进去.拿着相机选来选去,最后,他只好站到边上,拍到主席的侧面,同时也将听众纳入镜头.这幅照片,是徐肖冰到延安后比较近距离拍摄主席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首次面世是在1968年,摄影界的人士认为拍摄领袖人物敢于从侧面取景,而且把听众的反衬也带上了,主席的形象几乎占满了画面,瞬间抓得好,表现的动作也很生动,所以这张照片一发再发(见《毛泽东画传》第159页,徐肖冰摄).
国民党帽徽的故事
徐肖冰所拍摄的照片中,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张照片还有着特殊的经历.这张照片就是在党的七大会议期间,徐老抢拍的毛主席与朱老总的合影.当时朱老总兼八路军总司令,戴着国民党军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有一段时期它在发表的时候被修改过.与徐肖冰的原照相比,我们会看到,朱老总的帽子上国民党的帽徽被修掉了.现在这幅照片仍有两个版本流传于世.在《毛泽东画传》编辑过程中,徐肖冰一再强调要按历史原貌发表.1988年,日本邀请徐肖冰夫妇去日本举办照片展览,展出的就是原照片.《朝日新闻》特地就此发表文章,称赞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的原貌.徐肖冰说,照片记录的就是历史,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
跟着主席回韶山
1959年6月,毛泽东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故乡.因为他的归来,韶山冲沸腾了.毛泽东到达韶山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早上5点钟,他就从住处走出来.侯波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她背着相机寸步不离地跟着主席.上了一个小山顶,主席来到父母的坟墓前鞠躬致敬(见《毛泽东画传》第238页,侯波摄).随行的人员没有准备,赶忙从旁边的柏树上折下一枝,献在主席父母的坟前.默哀完毕,主席对着父母许愿:以后有机会,我还回来看望你们.
下山路上,主席的故居前已是人山人海.他先去老邻居家.他递给老邻居一支烟,一边用他多年未改的乡音和乡亲们亲切地聊起家常.
侯波站在门外,拍下了这欢乐的瞬间.
这张照片,真切地反映了毛泽东与乡亲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使侯波感悟到,拍摄领袖的照片不仅要表现他们的伟大气质,还要表现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样的照片才真实、可信、感人(见《毛泽东画传》第428页,侯波摄).
“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
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休息、办公,并接见国内外的客人.5月的一天,侯波接到组织下达的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主席接见外宾的摄影工作.当时,侯波的工作单位还在北平电影制片厂,中央有事就来电话通知,有时也来车接.这次会见结束,客人走后,侯波他们收拾机械也准备离开.这时,主席回过身来招呼他们坐下.他在延安时就认识徐肖冰,但没有见过侯波.徐肖冰便向主席介绍侯波:“这是我的爱人.”主席便问侯波老家是哪里,侯波回答:“山西夏县.”主席说:“哦!是关云长老乡!陈赓在你家乡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呢!你是什么时候到延安的?”侯波又回答说1939年.主席说:“你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要为人民好好服务.”
主席风趣的一番话,使侯波有些紧张的心理放松了,她没想到主席这么平易近人,而且说话这么幽默.想到不能过多占用主席的时间,侯波他们起身向主席告辞,可侯波心里,总想着跟主席合影.未曾想到,主席却站起身,说:“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与侯波他们同来的新华社记者陈正清举着照相机,让侯波夫妇俩跟主席合影.侯波、徐肖冰在主席两侧站好,这时主席摇头说:“不行,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不由分说,主席站到了侯波的左边.陈正清按下快门,这张珍贵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很长时间,侯波珍藏着这张照片,没有拿出来.直到后来才公开.很多人看到照片,都好奇地问侯波:“主席应该站在中间啊?”每次,侯波都要把当时的情况介绍一遍.这也是侯波第一次见到主席.她没想到自己后来也被调入中南海.后来主席的活动多了,中央办公厅考虑到应该用照片来记录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活动,中南海需要有一个专职的摄影人员,组织上就将侯波调入中南海.调去时,侯波是北平电影制片厂的照相科科长,到了中南海以后,仍是照相科长,其实只有她一个人.后来时间久了,主席问:“你怎么叫个‘侯科长’?不要当那个‘长’.”直到现在,主席身边的人一直称她为“侯科长”.
“南京解放”被疑为“摆拍”
1949年4月,徐肖冰和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住在香山.一天上午,主席从房间里出来,秘书走来递给他一张《人民日报》的号外,说:“主席,南京解放捷报出来了!”毛主席接过报纸,边走边看.这时徐肖冰拿着相机,却无法拍摄主席的正面,只能耐心等待.看了一会儿,主席见边上有凳子,顺势坐下来,手拿着报纸继续看.怕影响主席看报,徐肖冰悄悄地跟着主席,当主席看到报纸的正面时,“南京解放”的大字标题赫然显目.徐肖冰按下快门,留下了历史永恒的瞬间.
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七律就是这时完成的: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直到今天,徐肖冰回忆往昔,仍饱含深情:“我在香山为毛主席拍了好些照片,其中自己感到最有意义的是他仔细阅读南京解放号外这个历史镜头.”但是可笑的是,很多摄影家认为这张照片是“摆”出来的,并被作为摆拍的典型.徐肖冰笑道:“我们是搞新闻的,又是给领导拍照,哪里敢摆布!”
主席畅游长江
中南海是有游泳池的,但主席对游泳池不感兴趣,相比而言,他更愿意到江河湖泊里去游,他对中国的江河有着特殊的感情.1956年5月,主席从广州经长沙来到武汉,想到长江去游泳.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很担心,江水里漩涡多、还有血吸虫……然而种种理由都没能说服主席.只要他下定决心,谁劝也没有用.王任重只好组织了几个人先去长江试游,感觉漩涡的力度不大,可以游,才放心.
那天下午,毛主席在杨尚昆、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蛇山脚下,就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处下了水.工厂里的人都出来了,主席一下水,人们就跟着在岸上跑,害怕出事.但是主席特别自信,他游泳的姿势多种多样,蝶泳、蛙泳、仰泳,甚至可以在水里站着.侯波早就做好了准备,把相机、胶卷都准备好,但她不敢下水,只能在船上拍.在她换胶卷的时候,船一晃,装胶卷的纸盒落入水中,这时正好主席游过来,他一把抓住盒子,顺势站在水中,打开纸盒,边看边念上面的英文说明.遗憾的是,当时侯波在装胶卷,没有把这一情景拍下来.
主席一直游到汉口的丹水池附近才上岸,共游了30多公里,两个多小时.后来,他写了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来记述这次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说起主席照片背后的故事,两位老人侃侃而谈,他们的思维如此清晰,以至于和主席在一起的点滴都记忆犹新.很多人惊叹徐肖冰、侯波夫妇为主席拍的照片能惟妙惟肖地展现伟人豁达的气度和自然的神态,实际上,多年来为主席拍照的经历使他们知道,主席是不爱拍照的,主席个人照片都是在主席不注意时拍的.主席不止一次地说过,你们不要把镜头只对准我,要多对着群众.和主席接触,他们最大的感受是,主席特别喜欢接近群众.一年中,他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在考察中,他常常走入农家,问他们生活怎样、庄稼怎样,他与群众交谈,真正关心他们的疾苦……
日光西斜,屋子渐渐暗下来.3个多小时过去了,老人谈兴尚浓.逢主席诞辰110周年,各种活动频繁地邀请两位老人出席,这些天,他们很辛苦,但他们依然精神饱满地一一耐心面对.作为曾经生活在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这种时刻,他们,以及他们手中的相机,均是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