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沟通交流故事我有急用!要很短很短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6:35:27

名人成功沟通交流故事我有急用!要很短很短的
名人成功沟通交流故事
我有急用!
要很短很短的

名人成功沟通交流故事我有急用!要很短很短的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
  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岳飞“精忠报国”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严复的担忧
  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
  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
  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
  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 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