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6:52:31
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
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我一直在想着我们的人民,无论是上班的还是失业的,思考着他们的生计问题,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和退休养老问题.你我都赞同安全是我们的最大需求,就业机会、企业合理盈利的机会……所以,我决心尽一切努力帮助你们获得这种安全……否则这种安全是不会长久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政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富兰克林·罗斯福
(1)材料一中“因一显著特征”是指在这之前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1分)其“显著特征”又是什么?(3分)
(2)罗斯福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拯救实施了什么具体措施?(4分),材料二至材料五中针对罗斯福政策争议的要点是什么?(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揭示这些“有争议论点”的本质.
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
1、材料一中“因一显著特征”是指在这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是29~33年经济危机.其“显著特征”又是破坏性大、涉及范围广、时间长.
2、罗斯福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拯救实施了:
政府整顿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强令州银行加入联邦储备银行;为解决大规模失业的问题,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在工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在农业方面,先后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适量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并调整农业信贷机构.
材料二至材料五中针对罗斯福政策争议的要点是(材料五缺)
材料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其实是为了捍卫所谓的“安全”,即国家、制度的安全;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不是真的在“迁就工人”,打击了富人的利益;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真的能够“永远地纠正”吗?难道经济危机会永远不再发生吗?
3、材料围绕罗斯福新政到底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展开了激烈争论.从材料看,争论的双方在本质上都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反对者的认为新政是搞社会主义,显然有失偏颇.他们仅从过于“迁就工人”,侵害资本家利益出发,抓住国家干预经济,违背自由竞争原则,认为新政和《社会保障法》抄自的《共产党宣言》.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完全是处于利益关系,更没有看到新政的本质.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材料一汤因比所说30年代“显著特征”——经济大萧条,以及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怀疑和动摇,显然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而材料二中罗斯福之所以“一直在想着我们的人民”的生计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安全”问题,即资本主义制度的长久巩固.而在材料四中他进一步地强调“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并“永远纠正制度的”缺点,以及“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等等,则进一步道出了新政的目的和实质.罗斯福新的政实质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前提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
而罗斯福之所以在当时关注民生,与罗斯福个人的身份直接相关.从材料看,他作为国家元首,必须关注联邦国家的安危;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必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作为一位民选总统,他也必须平衡各阶层的利益,通过解决民生问题,刺激就业和消费.所以,新政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国家最高利益.
尽管如此,新政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因此,也不可能“永远地”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要看其表象,还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针对罗斯福新政实质的评价,不仅要运用唯物史观,从其发生的背景、目的、措施和影响方面来分析;而且也要运用辩证史观,以历史动态发展、一分为二的眼光来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发生变化,它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