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句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8:32:52
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句子
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句子
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句子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为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节日一大早,人们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树,象征昂姑咪的化身.树上挂满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树上挂系与人口数相符的小火把.下午用牲礼祭过“化身”后,由村中年岁最高的一老妇人将“化身”点燃.参加活动者,各从“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将其点燃.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环“化身”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礼赞过“化身”后,各人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古往今来,每年的火把节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庆祝,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足跟足围成圈子载歌载舞.老人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吹弹着挂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美好的生活.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像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人们尽兴地唱,尽兴地跳,火把节之夜的热闹场面历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 在改革开放、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今天,火把节赋予了更新的群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内容.人们不仅继承和发扬光大其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而且溶进了时代的气息,构成新的景象.例如节日期间,国外游客,省内外游客大量涌来,做买卖的人大量涌来,外来者远远超过本地人,火把节成为 火把节
吸引各方人土前来观光旅游和贸易洽淡的手段和机会.各种群众性的文艺体育表演节目也一年比一年更丰富多彩,民间节日也自然成了地区性的节日,从乡村节日走向了城乡节日,从单一民族节日成为了多民族共同的节日.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说“火把节”和’阿西跳月”,人们便不会感到陌生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节还是在乡村中,特别是远离城区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备民间地道的习俗风情.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们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还做一种叫“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由一人扮做“老鹰”,其余的人排成一条长龙,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后衣摆,长龙的第一人扮做“母鸡”护后面的“小鸡”.“老鹰”拚命抓后面的“小鸡”,后面的“小鸡”看到“老鹰”来抓时,前面的“母鸡”也拼命去抓“老鹰”,如果“老鹰”被“母鸡”抓着,就要来充当母鸡保卫小鸡.后面的小鸡一方面要摆动以躲避老鹰,一方面还要“吱哟”地叫唤.“老鹰抓小鸡”游戏前,母鸡要张开翅膀护小鸡(扮母鸡者伸开双手)并学母鸡叫“咕来!咕来!”老鹰才能开始抓小鸡. 除了“老鹰抓小鸡”外,还有一种规模较小的“狐狸护石子”的游戏.即一人扮做母狐狸,手和脚着地,身下摆上三个石子扮做狐仔,一人扮做老虎去抓“母狐狸”身下的石子,母狐狸用脚踢着老虎,老虎就要来替换母狐狸护卫狐仔. 人们在大敞坝上烧起一堆篝火,做各种游戏时,上下辈之间的拘谨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荡然无存.俗话说,火把节是玩的节日,过节三天没玩错的说法.就连那些刚接来婆家过第一个火把节的新媳妇(凉山彝人新婚夫妇成家一般都从火把节开始坐锅.)也用披毡半掩着脸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后看热闹来了. 人们狂欢到一弯弦月升上东山时才回家歇息.姑娘们激动得索性不睡,你帮我我帮你地帮着收拾打扮.准备第二天的穿着打扮,并准备干粮、肉食、水果等东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过节之地. 火把节不仅是每个家庭传统的节日,也是各家各户亲戚朋友交往欢聚的节日.
编辑本段庆祝方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 火把节
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编辑本段活动概述
节日那天,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歌舞结束,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举行火把游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边地角,以此表达消灭害虫,祝祈风调雨顺,确保五谷丰收,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的心愿.织金彝族的火把节,以三塘镇松树坪的节日活动场面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场所还立有序碑,记述这里火把节的形成与延续.近年来,随着彝族同胞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节的气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县民族文工队以火把节丰收舞为素材编练的彝族舞蹈《铜铃声声庆丰收》参加省、地汇演获得好评.
编辑本段活动内容
火把节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彝族的重要节日,庆祝的节目主要有: 斗牛:在人们围起的大圆圈中,两头凶悍结实的牯牛角抵着角,在主人的吆喝中、观众的呐喊声中拼命搏斗.获得最后胜利的牛只将披红挂彩,得到奖品,大家也会上前称赞这头牛的主人是牧农好手,方能养到这样的好牛. 摔跤:摔跤活动在彝族很盛行,分绊脚和不绊脚两种,以摔倒为输;不同村寨推选最强壮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进行比赛,获胜者除了获颁奖品外,他们自己的村寨还另以酒、羊、牛等美食来庆祝和鼓励. 此外,还有精彩的射箭比赛,而会场无时无处不聚集着许多骑马的少年和穿鲜艳服装的彝族姑娘,他们对歌跳舞,围观者高歌伴唱,到处充满欢乐的歌声和笑得合不拢嘴的老人家,连远道而来的游人也感染了节日喜庆的气氛. 热情奔放的篝火晚会 夜幕低垂,人们吃着香喷喷的烤肉,然后以松枝点燃火焰,手举火把围绕跑一圈,祈祷消除虫灾病害,祈求丰收连年. 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尽情欢歌狂舞,直到天边吐鱼肚白,雄鸡唱晓. 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 到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找到意属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订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绵绵情意与熊熊烈火,照红了夜空,也照亮有情人的心.
编辑本段发展走向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在今天的山地社会,我们依然能够从种种民俗事象的考察中发见到这个节日“祭火”的信仰观念与文化内核. 2010年8月4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数千名民众身着节日盛装,跳起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拉开了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序幕.凉山彝族火把节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和四川十大名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0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批项目”.
编辑本段民俗文化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时间维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变(空间维度上的),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民间广泛流传的“火把节传说”,就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编辑本段西昌普格:彝族火把节里的鲜肉味
想看原味火把节,去普格吧!普格是火把节的发祥地.彝族地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发展较慢,每处的火把节大多一天就结束了,晚上大家各自回家吃住,第二天再到其他乡凑热闹.整片彝族地区的火把节会持续大半个月,火把节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斗牛、赛马、斗羊、斗鸡、选美等. 赛事固然精彩,场外的农家菜也十分有趣!我用有趣来形容,皆因彝族向来对饮食不很考究,甚至有被外界形容是“粗野”的吃法.如坨坨肉,就是把猪、牛、羊连皮带骨切成拳头大小的块状,用白水煮熟后,蘸着盐巴、木姜子(当地一种植物的根,有调味作用)、辣椒,撕扯着吃. 除了坨坨肉,普格的烧烤也是出了名的,不少西昌人专门驱车两小时来捧场,直至黄家烧烤总店在西昌开业,西昌人才不用那么奔波. 正宗的黄家烧烤,招牌是绿色的,上面有老板头像的那家才是. 火把节会场外,有一露天小摊,卖的正是普格烤肉.我问小伙子多少钱一块,他笑着举起三个手指头:“大的小的都一样,随便挑.别贪大的,肥肉多,吃不了撑着.”我不禁失笑,这小子老实耿直得可爱,难怪三元一块的“高价”能在一片速食摊档包围下生意依然红火.挑了一小块近肋骨的,一边琢磨着是否可以和广东的烤乳猪媲美,一边咬下去,皮硬硬的、不脆,肉汁很丰富,清香不腻,但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坨坨肉的另一种演绎,基本就是肉的原味. 小肉块不顶肚,速食产品又不对胃口,我们决定暂离会场,到山脚下的螺髻山县城寻访即点即做的酸菜鸡汤. 彝区乃至整个四川地区都喜欢吃公鸡,其肉质更鲜嫩.而彝族的酸菜有别于我们常见的用大白菜、大芥菜、雪里蕻等腌制而成的酸菜.他们的酸菜是用青菜或萝卜梗叶煮熟,风干10来天即可备用,是十足的绿色食品.酸菜鸡汤还加了当地的小米椒一起煮,所以比较辣,适合泡饭吃. 鸡肉的确很嫩,酸菜一点不酸,还能吃出淡淡的菜香,如果吃过广东的菜干粥或者菜干汤,大概能猜出个味道来. 翌日,我们赶回西昌参加凉山州的火把节.西昌的选美活动很盛大,各乡的“精华”美女都浓缩到这里来,美女如美食一样吸引人. 看罢美女,我们决定到邛海边的农家乐喘口气,也尝尝那里上座率最高的辣椒醉虾.这里醉虾的制作原理与潮汕、江浙地区的醉虾、醉蟹相似,不过材料却特别,除了少量的酒、糖、醋外,主料是红红的辣椒碎和辣椒籽.把新鲜的小虾放在碗底,立即覆上厚厚的碎辣椒,再加入其他调味料,即用碟子盖住碗口,慎防生猛的小虾窜出,20分钟后即可食用.我觉得这道菜改名“呛虾”更为贴切,因为小虾未必是被醉倒的,肯定是被辣椒海给呛倒的,有点“残忍”的吃法. 西昌市区的410菜市场,是只有真正在西昌泡过的人才知道的美食集中地,藏在黄家巷里.这里大多数小摊都没有名号,但如果打听人人都知道.白天不可错过玉米粑粑和佐酒的卤牛肉,晚上不可错过“炒烧式”的烧烤.[1]
编辑本段民族概况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编辑本段有关传说
1、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 火把节
.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2、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3、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节》 4、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阿潘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彝族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5、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彝族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6、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彝族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7、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纳西族《火把节的传说》 8、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拉祜族《火把节的传说》 9、在白族、彝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柏节夫人的传说和慈善夫人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10、大理一带,则有阿南公主的传说:“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 11、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 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12、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并发觉酋长的妻子阿南夫人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阿南夫人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奠亡夫的三个条件.然而,在祭夫时,阿南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焚而亡.阿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从此每年在阿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郭将军杀夫欲霸妻,贞烈夫人火海自焚 13、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发现后,纷纷上前质问.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示威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从此,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他的挑衅行为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彝族英雄.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于是,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 14、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便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 15、弥勒县彝族认为,火把节起源于一次奴隶暴动,这些奴隶在羊角上捆火把,攻进了奴隶主家,烧死奴隶主,得到了自由.
编辑本段传说意义
1、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 火把节
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2、火把节传说有很多异文,虽来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其文本结构都按人与神的斗争→人战胜神→神进行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贺胜利和夺得丰收的叙述程式来结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胜利、神的失败而告终的,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的转移(从自然转向社会)及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的加剧,火把节的传说与各民族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紧密交织为一体,进而成为表现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一种口头叙事途径.这类传说是次生性的火把节习俗传说,主题是歌颂祖先和英雄. 2、后来传统道德观念对火把节习俗传说的渗透,反映为女性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的相互交叉.不论是早期的喜鹊姑娘,还是后来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种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运结局,这类传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刚烈女性的传说,意在表节烈之德.从喜鹊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一个个殉情、殉夫、殉国的忠贞形象,人们将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运与火把节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进贤烈而诋淫恶”的感情和愿望.这类传说应属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