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解释一个名词“婉约词派”稍具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0:04:59
谁能帮我解释一个名词“婉约词派”稍具体
谁能帮我解释一个名词“婉约词派”
稍具体
谁能帮我解释一个名词“婉约词派”稍具体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唐宋时期的两大诗文流派,其中婉约派以李清照为首,与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形成鲜明对比.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浣溪沙》),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词人韦压,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晏殊的《浣溪沙》,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送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此词温润秀洁,风流蕴籍,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咏《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