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测的语文导学第五课里的内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6:57:11

四年级下测的语文导学第五课里的内容是什么
四年级下测的语文导学第五课里的内容是什么

四年级下测的语文导学第五课里的内容是什么
语文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结合,变教材为学本,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从儿童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得到方法,找到学习的规律,学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依托教材,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为例,从如何教学的角度做以下简要分析:
【单元解读】
本组教学内容,专题是“热爱生命”,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两篇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和两篇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旨在引发一种诗意的感悟——生命是美好的.花丛中感受春天的盲姑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我们也会随作者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一家人将逝去的人的眼睛捐献给盲人,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传承的不仅是美好,还有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用生命去感悟生命的过程,恰恰是我们在生活太平凡的抱怨中所缺失的东西,单元又将我们引入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如何对待生命,但课文并没有给我们正面的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激发我们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而《花的勇气》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这是对人生又一深度的思考,人生中有阳光有风雨,有挫折有坦途,面对风雨、坎坷,我们应用勇气绽放生命的花朵.就在无直白的语言,无教条式的教诲的一层深入一层的引领中,用生命的语言诉说——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有学生在诗意的语言中独特的体验,这是本组教材编写的精良之处.
从知识点上看,认识22个生字,17个生字要求会写,并且能正确读出一些词语.从能力上,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进一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整体把握单元教材
专题性是人教版教材的显著特点,本册教材同样鲜明体现了这一特点,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本组教材以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对单元的整体性我们这几方面进行把握:
1、重视单元内容与能力训练的整体性:
看似独立的课文有紧密的联系:盲姑娘用手感悟生命的律动——几代人把自己的眼睛献给失去光明的人,将生命的意义明朗——生命短暂又如此脆弱,只有一种选择,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无限的价值,这是对前两课更深度的思考——面对坎坷,需要用勇气去面对,这是生命的意味.一层深入一层,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思考.从能力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整个单元都要围绕这一专题展开,而且应层层推进.
2、重视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单元导语往往被我们忽视,而其恰恰提示了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的导语同样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内容上,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内容.
3、重视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精读与略读课文有紧密的联系性,我们应重视“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整体感更加突出.
4、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体现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有利于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二、重视导语、课后练习与“我的发现”,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前都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的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师一定要重视其作用,利用泡泡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通过泡泡语拓展阅读方法,逐步实现其和风细雨的点拨目的.
如:“……让我们随课文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有条件,搜集更多的热爱生命的故事”(第五组导语)提示了学习目标——感受生命的美好;提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示了学习的拓展方式——继续搜集相关故事.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如“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再抄写下来.”等等,这样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用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很多种,如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本单元中“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又发现了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将其引导,指导学生真正的去应用.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表达方式,指引学生应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整体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欣赏语言——领悟表达.这个学习过程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本组课文中没有泡泡语,这正是对前边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思考的一个延伸,也就应引导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道理结合起来,联系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下面就每篇课文应注重的问题做以一一说明: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背诵,积累优美语段.“阅读链接”中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进一步体会盲人是怎样热爱生命的,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可以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但不宜介绍过多.文后两个泡泡中的学习要求,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准备的,有的活动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布置学生去做.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只是一个例子,可以搜集日常生活中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
《永生的眼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死后捐献器官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可能做到,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小对死后捐献器官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有“骄傲”的句子,体会为什么骄傲,再讨论讨论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生命生命》通过动、植物及人,三个生命跃动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这篇课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能谈多少就多少,不要拔高,重在积累、背诵.
《花的勇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情感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每一次变化反映出作者怎样一种情感.
口语交际、习作:可以从《触摸春天》后布置的活动入手,也可结合提供的阅读材料,老师还可以准备更适合的材料,来启发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人或事,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我的发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一个有关阅读的重要的训练点,通过对话,总结了体会句子含义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说出来”与“不说出来”:
我们在学课文时往往在蕴含丰富的地方要求学生在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方显热闹,但我们深思,语文有时是否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那“说出来”与“不说出来”到底怎么把握,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哪些要说出来,哪些不要说出来,我认为,形象性、情感性的东西,学生感悟了就不一定要说出来.本组课文恰恰就是这类课文.阅读理解的表征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把读懂的意思用语言表达出来,你懂了就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大家分享个人学习的成果,弥补个人学习的不足,进入合作学习的阶段.
第二层次是不用语言来表达,而是用情感、情绪反应出来.例如读的情意浓浓,读的眉开眼笑,读的兴高采烈,读的热泪盈眶.此时即使不说,我们也能明确的感受到学生阅读的深入,学生已经入境入情,与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了.某种意义上说,此时读后片刻的沉寂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体态上的反映,课文读到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旁若无人的地步,说明学生已经陶醉了.古代有“斗酒下汉书”的说法,陶渊明说“读书都有兴会,便欣然忘食”,所以说,阅读理解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把理解的意思说出来只是其中的一种.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对生命思考,对四年级孩子来讲或许沉重,但就在身边,让其对这样一个内容进行思考,实际上是学生对价值观的一个模糊的确立,如此的必要,直至影响一生,这必要但略显沉重的话题需模糊的感悟,更需在说出来与不说出来之间酝酿与升华.当然,选择把读懂的意思说出来也是有必要的,那就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先让学生好好读书思考,想好了再说,读不完全为说,说也不完全为读,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教师要把握好“度”,教学目的不是确定在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确定在对学生精神的陶冶之上,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升华,我们或许会感觉到最复杂的就是最简单的.
以上是我对第五组教材的个人认识及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浅显的体会,在此与各位老师交流,旨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
【本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生命教育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单元整体感知(1~2课时)
本环节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内容;对整组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布置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关于生命,我知道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我想知道(结合整体感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确定实践探究的主题)、我去探究(通过阅读和实践探究活动,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去寻找资料和答案)、我做整理(对获得的各种资料、实践探究的经历、体验进行整理)、我很感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包括口语交际和表达、办主题墙报)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切入,引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
教师介绍“2004年11月11日,两名14岁少年在昆明机场,偷偷爬上了一架客机起落架舱上,该飞机起飞时其中一名当场摔死,另一名随飞机抵达重庆江北机场”的消息,引发出讨论:读了这个消息,你们想到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
二、新旧知识衔接
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过的“美丽的生命”,一起交流,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们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的知识?我们懂得了什么?
三、浏览整组课文
思考:这一组课文,主要谈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欢哪一篇,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谁的生命故事?
四、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示学生准备好主题学习卡片,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部分体验一(6课时):
内容:
《触摸春天》+阅读链接+《永生的眼睛》+《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习作参考资料(一)”.
专题意义的建立:
认识生命权利的意义、生命的美好,认识到盲人也在创造着缤纷美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他人延续生命做出能做的一切.
一、《触摸春天》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不懂得词语,读过课文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个谁的怎样的故事?
2、从文中的盲童女孩引出《阅读链接》的学习,了解在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看来,盲人是怎么了解这个世界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全班汇报交流.
3、再读《触摸春天》,想一想:本文的盲童女孩安静与海伦·凯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勾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了这些内容,哪里使你受到了感动?
4、再读课文,看一看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
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5、体会在文章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小安静怎样的态度?指导朗读课文.
6、《语文园地》“我的发现”部分内容的教学.回忆:在本课学习中,我们提出了哪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来归纳总结一般性策略.
7、指导书写生字词.在词语积累本上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8、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二、《永生的眼睛》
1、围绕如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本课学习:
⑴ 在解决了字词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读这篇文章,把握这篇文章写了怎样的故事.弄懂与前面一篇文章有什么联系.
⑵ 这篇文章中父亲母亲的做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找出相关的语句.
⑶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采用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方法,抓住这些语句,然后运用前面学习归纳出的方法来进行理解,深化对本文情感和思想的体会.
⑷ 找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练习朗读.
2、讨论:
学了本文以后,你对热爱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在自己的主题学习卡上.
3、拓展阅读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献出爱心,延续生命》,阅读后讨论:这些白衣天使跟《永生的眼睛》有什么相似点,有么不同点?
4、阅读“日积月累”,用前面学到的内容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些名人哲言.要求课下进一步搜集积累更多类似的名人哲言.
5、小组检查、汇报前段实践探究进展.选代表汇报进展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
6、勾画、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和词语.
部分体验二(4课时):
内容:
《生命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手不释卷”、“参考资料二”.
先布置预习《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两文,解决字词,并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所写的对象与前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一、《生命生命》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对字词的学习情况,读通课文.
2、读书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想一想,文中对“飞蛾、小瓜苗”的介绍中,哪些句子是你产生了关于生命的感悟?勾画出来,想一想,他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为什么?
讨论理解后,练习朗读,读出对飞蛾、小瓜苗的敬佩.
4、读“我”的思考,提出读不懂的句子.结合以前学过的文章、联系上面的“飞蛾、小瓜苗”、自己的生命经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主要想强调什么?
5、阅读《手不释卷》,说说本文讲了怎样的故事.说说题目的意思.针对文中的“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相看”一句找一找与之相应的成语.
6、指导书写生字词.
7、尝试着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在词语积累本上抄写好的语句和词语.
二、《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的教学主要采用自读交流的方式.
1、检查对生字认读和读书情况.
2、读书思考: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通过让学生提出不懂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讨论,探索生命的意味.
4、朗读课文中描写小花的部分,读出对小花的敬佩之情.
5、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整体回顾——综合实践活动(4~5课时)
一、单元学习汇报
1、通过这一组学习,你对“热爱生命”这个主题,有了怎样的理解?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2、我会背诵了.学生背诵自己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所背诵下来的句段和名人哲言.
3、这些词语你积累了吗?(词语盘点)对照学生的词语积累本,看哪些词语自己抄写了,哪些没抄写.读词语盘点,想一想,“读读写写”的词语,自己都会写吗?小组内考一考.“读读记记”的词语,自己都知道意思吗?小组内比一比.
4、学了这么多文章,在写作方法上自己认为有什么收获?(学生随意谈,教师相机指导.)
二、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整理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先分一下类,把同类的材料归并到一起;然后想一想:口语交际课上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什么?自己准备一个发言提纲.
三、综合实践活动:我很感动
口语交际:
1、老师了解学生对资料整理和发言提纲的准备情况.
2、按照单元教学初确立的主题,学生了解到内容的类型,请学生代表发言.每一名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听,针对发言中存在的“内容不够具体、介绍不够清楚、真实”等问题,进行提问、补答,或者提出改进意见,请发言的同学改进.讨论之后,教师针对同类主题或者同类型内容的表达,组织学生进行一般性策略方法的归纳.然后,学生自己练习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内同学再评议,提出意见,自己修正.
习作:
利用课上剩余的时间和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发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写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学生要写得具体、真实,必要时,可以参考一下别人怎么写的.作文的题目可以是“热爱生命,我知道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自己确定题目.
写完以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传看,互相写评语,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收上来看一看,针对学生的批阅情况,在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发还学生再次修改.修改完毕,自己反复朗读,看看字、词语和句子,有没有什么不妥当

你好好学习,好好读书,你将会知道的!!

语文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结合,变教材为学本,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从儿童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得到方法,找到学习的规律,学...

全部展开

语文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结合,变教材为学本,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从儿童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得到方法,找到学习的规律,学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依托教材,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为例,从如何教学的角度做以下简要分析:
【单元解读】
本组教学内容,专题是“热爱生命”,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两篇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和两篇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旨在引发一种诗意的感悟——生命是美好的。花丛中感受春天的盲姑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我们也会随作者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一家人将逝去的人的眼睛捐献给盲人,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传承的不仅是美好,还有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用生命去感悟生命的过程,恰恰是我们在生活太平凡的抱怨中所缺失的东西,单元又将我们引入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如何对待生命,但课文并没有给我们正面的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激发我们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而《花的勇气》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这是对人生又一深度的思考,人生中有阳光有风雨,有挫折有坦途,面对风雨、坎坷,我们应用勇气绽放生命的花朵。就在无直白的语言,无教条式的教诲的一层深入一层的引领中,用生命的语言诉说——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有学生在诗意的语言中独特的体验,这是本组教材编写的精良之处。
从知识点上看,认识22个生字,17个生字要求会写,并且能正确读出一些词语。从能力上,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进一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整体把握单元教材
专题性是人教版教材的显著特点,本册教材同样鲜明体现了这一特点,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本组教材以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对单元的整体性我们这几方面进行把握:
1、重视单元内容与能力训练的整体性:
看似独立的课文有紧密的联系:盲姑娘用手感悟生命的律动——几代人把自己的眼睛献给失去光明的人,将生命的意义明朗——生命短暂又如此脆弱,只有一种选择,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无限的价值,这是对前两课更深度的思考——面对坎坷,需要用勇气去面对,这是生命的意味。一层深入一层,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思考。从能力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整个单元都要围绕这一专题展开,而且应层层推进。
2、重视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单元导语往往被我们忽视,而其恰恰提示了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的导语同样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内容上,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内容。
3、重视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精读与略读课文有紧密的联系性,我们应重视“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整体感更加突出。
4、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体现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有利于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二、重视导语、课后练习与“我的发现”,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前都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的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师一定要重视其作用,利用泡泡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通过泡泡语拓展阅读方法,逐步实现其和风细雨的点拨目的。
如:“……让我们随课文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有条件,搜集更多的热爱生命的故事”(第五组导语)提示了学习目标——感受生命的美好;提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示了学习的拓展方式——继续搜集相关故事。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如“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再抄写下来。”等等,这样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用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很多种,如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本单元中“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又发现了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将其引导,指导学生真正的去应用。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表达方式,指引学生应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整体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欣赏语言——领悟表达。这个学习过程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本组课文中没有泡泡语,这正是对前边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思考的一个延伸,也就应引导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道理结合起来,联系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下面就每篇课文应注重的问题做以一一说明: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背诵,积累优美语段。“阅读链接”中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进一步体会盲人是怎样热爱生命的,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可以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但不宜介绍过多。文后两个泡泡中的学习要求,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准备的,有的活动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布置学生去做。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只是一个例子,可以搜集日常生活中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
《永生的眼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死后捐献器官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可能做到,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小对死后捐献器官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有“骄傲”的句子,体会为什么骄傲,再讨论讨论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生命生命》通过动、植物及人,三个生命跃动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这篇课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能谈多少就多少,不要拔高,重在积累、背诵。
《花的勇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情感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每一次变化反映出作者怎样一种情感。
口语交际、习作:可以从《触摸春天》后布置的活动入手,也可结合提供的阅读材料,老师还可以准备更适合的材料,来启发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人或事,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我的发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一个有关阅读的重要的训练点,通过对话,总结了体会句子含义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说出来”与“不说出来”:
我们在学课文时往往在蕴含丰富的地方要求学生在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方显热闹,但我们深思,语文有时是否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那“说出来”与“不说出来”到底怎么把握,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哪些要说出来,哪些不要说出来,我认为,形象性、情感性的东西,学生感悟了就不一定要说出来。本组课文恰恰就是这类课文。阅读理解的表征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把读懂的意思用语言表达出来,你懂了就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大家分享个人学习的成果,弥补个人学习的不足,进入合作学习的阶段。
第二层次是不用语言来表达,而是用情感、情绪反应出来。例如读的情意浓浓,读的眉开眼笑,读的兴高采烈,读的热泪盈眶。此时即使不说,我们也能明确的感受到学生阅读的深入,学生已经入境入情,与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了。某种意义上说,此时读后片刻的沉寂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体态上的反映,课文读到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旁若无人的地步,说明学生已经陶醉了。古代有“斗酒下汉书”的说法,陶渊明说“读书都有兴会,便欣然忘食”,所以说,阅读理解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把理解的意思说出来只是其中的一种。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对生命思考,对四年级孩子来讲或许沉重,但就在身边,让其对这样一个内容进行思考,实际上是学生对价值观的一个模糊的确立,如此的必要,直至影响一生,这必要但略显沉重的话题需模糊的感悟,更需在说出来与不说出来之间酝酿与升华。当然,选择把读懂的意思说出来也是有必要的,那就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先让学生好好读书思考,想好了再说,读不完全为说,说也不完全为读,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教师要把握好“度”,教学目的不是确定在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确定在对学生精神的陶冶之上,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升华,我们或许会感觉到最复杂的就是最简单的。
以上是我对第五组教材的个人认识及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浅显的体会,在此与各位老师交流,旨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
【本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生命教育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单元整体感知(1~2课时)
本环节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内容;对整组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布置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关于生命,我知道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我想知道(结合整体感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确定实践探究的主题)、我去探究(通过阅读和实践探究活动,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去寻找资料和答案)、我做整理(对获得的各种资料、实践探究的经历、体验进行整理)、我很感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包括口语交际和表达、办主题墙报)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切入,引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
教师介绍“2004年11月11日,两名14岁少年在昆明机场,偷偷爬上了一架客机起落架舱上,该飞机起飞时其中一名当场摔死,另一名随飞机抵达重庆江北机场”的消息,引发出讨论:读了这个消息,你们想到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
二、新旧知识衔接
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过的“美丽的生命”,一起交流,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们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的知识?我们懂得了什么?
三、浏览整组课文
思考:这一组课文,主要谈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欢哪一篇,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谁的生命故事?
四、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示学生准备好主题学习卡片,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部分体验一(6课时):
内容:
《触摸春天》+阅读链接+《永生的眼睛》+《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习作参考资料(一)”。
专题意义的建立:
认识生命权利的意义、生命的美好,认识到盲人也在创造着缤纷美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他人延续生命做出能做的一切。
一、《触摸春天》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不懂得词语,读过课文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个谁的怎样的故事?
2、从文中的盲童女孩引出《阅读链接》的学习,了解在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看来,盲人是怎么了解这个世界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全班汇报交流。
3、再读《触摸春天》,想一想:本文的盲童女孩安静与海伦·凯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勾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了这些内容,哪里使你受到了感动?
4、再读课文,看一看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
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5、体会在文章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小安静怎样的态度?指导朗读课文。
6、《语文园地》“我的发现”部分内容的教学。回忆:在本课学习中,我们提出了哪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来归纳总结一般性策略。
7、指导书写生字词。在词语积累本上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8、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二、《永生的眼睛》
1、围绕如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本课学习:
⑴ 在解决了字词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读这篇文章,把握这篇文章写了怎样的故事。弄懂与前面一篇文章有什么联系。
⑵ 这篇文章中父亲母亲的做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找出相关的语句。
⑶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采用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方法,抓住这些语句,然后运用前面学习归纳出的方法来进行理解,深化对本文情感和思想的体会。
⑷ 找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练习朗读。
2、讨论:
学了本文以后,你对热爱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在自己的主题学习卡上。
3、拓展阅读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献出爱心,延续生命》,阅读后讨论:这些白衣天使跟《永生的眼睛》有什么相似点,有什么不同点?
4、阅读“日积月累”,用前面学到的内容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些名人哲言。要求课下进一步搜集积累更多类似的名人哲言。
5、小组检查、汇报前段实践探究进展。选代表汇报进展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
6、勾画、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和词语。
部分体验二(4课时):
内容:
《生命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手不释卷”、“参考资料二”。
先布置预习《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两文,解决字词,并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所写的对象与前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一、《生命生命》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对字词的学习情况,读通课文。
2、读书思考:

收起

语文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结合,变教材为学本,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从儿童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得到方法,找到学习的规律,学...

全部展开

语文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结合,变教材为学本,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从儿童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得到方法,找到学习的规律,学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依托教材,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为例,从如何教学的角度做以下简要分析:
【单元解读】
本组教学内容,专题是“热爱生命”,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两篇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和两篇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旨在引发一种诗意的感悟——生命是美好的。花丛中感受春天的盲姑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我们也会随作者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一家人将逝去的人的眼睛捐献给盲人,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传承的不仅是美好,还有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用生命去感悟生命的过程,恰恰是我们在生活太平凡的抱怨中所缺失的东西,单元又将我们引入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如何对待生命,但课文并没有给我们正面的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激发我们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而《花的勇气》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这是对人生又一深度的思考,人生中有阳光有风雨,有挫折有坦途,面对风雨、坎坷,我们应用勇气绽放生命的花朵。就在无直白的语言,无教条式的教诲的一层深入一层的引领中,用生命的语言诉说——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有学生在诗意的语言中独特的体验,这是本组教材编写的精良之处。
从知识点上看,认识22个生字,17个生字要求会写,并且能正确读出一些词语。从能力上,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进一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整体把握单元教材
专题性是人教版教材的显著特点,本册教材同样鲜明体现了这一特点,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本组教材以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对单元的整体性我们这几方面进行把握:
1、重视单元内容与能力训练的整体性:
看似独立的课文有紧密的联系:盲姑娘用手感悟生命的律动——几代人把自己的眼睛献给失去光明的人,将生命的意义明朗——生命短暂又如此脆弱,只有一种选择,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无限的价值,这是对前两课更深度的思考——面对坎坷,需要用勇气去面对,这是生命的意味。一层深入一层,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思考。从能力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整个单元都要围绕这一专题展开,而且应层层推进。
2、重视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单元导语往往被我们忽视,而其恰恰提示了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的导语同样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内容上,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内容。
3、重视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精读与略读课文有紧密的联系性,我们应重视“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整体感更加突出。
4、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体现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有利于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二、重视导语、课后练习与“我的发现”,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前都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的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师一定要重视其作用,利用泡泡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通过泡泡语拓展阅读方法,逐步实现其和风细雨的点拨目的。
如:“……让我们随课文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有条件,搜集更多的热爱生命的故事”(第五组导语)提示了学习目标——感受生命的美好;提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示了学习的拓展方式——继续搜集相关故事。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如“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再抄写下来。”等等,这样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用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很多种,如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本单元中“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又发现了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将其引导,指导学生真正的去应用。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表达方式,指引学生应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整体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欣赏语言——领悟表达。这个学习过程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本组课文中没有泡泡语,这正是对前边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思考的一个延伸,也就应引导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道理结合起来,联系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下面就每篇课文应注重的问题做以一一说明: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背诵,积累优美语段。“阅读链接”中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进一步体会盲人是怎样热爱生命的,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可以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但不宜介绍过多。文后两个泡泡中的学习要求,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准备的,有的活动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布置学生去做。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只是一个例子,可以搜集日常生活中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
《永生的眼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死后捐献器官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可能做到,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小对死后捐献器官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有“骄傲”的句子,体会为什么骄傲,再讨论讨论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生命生命》通过动、植物及人,三个生命跃动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这篇课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能谈多少就多少,不要拔高,重在积累、背诵。
《花的勇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情感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每一次变化反映出作者怎样一种情感。
口语交际、习作:可以从《触摸春天》后布置的活动入手,也可结合提供的阅读材料,老师还可以准备更适合的材料,来启发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人或事,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我的发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一个有关阅读的重要的训练点,通过对话,总结了体会句子含义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说出来”与“不说出来”:
我们在学课文时往往在蕴含丰富的地方要求学生在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方显热闹,但我们深思,语文有时是否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那“说出来”与“不说出来”到底怎么把握,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