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以及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8:53:30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以及含义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以及含义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以及含义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含义:这是一首因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的诗.“怀远”就是怀念远方亲人的意思.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是写望月,“天涯共此时”是写怀远.诗中的“情人”是诗人自己,意思是说自己是个有情之人.他眼见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清辉洒遍大地,不由得想起远在天边的亲人,他们大概和我一样,也在仰望明月吧!虽然同沐清辉,却难以相见,难抑的思念使得他整夜不能入睡.他熄灭灯烛,爱怜地看着那一地清辉,披衣来到院里,走进清辉之中,不觉得夜露沾湿了衣裳.想抓一把月光送给亲人却不能够,只好盼望在梦中与远方的亲人相见了.诗人由景入情,以明月作媒介,曲折地道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含蓄而又富于深情.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译文: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那横跨数万里的长风,一直吹越玉门关.想当年汉军曾出兵于白登山一逞的山道上,而今胡兵又断窥伺着青海湾.自古以来,此地就是兵家必争要地,多少出征战士奔赴前方,却不见有人生还.守边的士兵们凝望着荒凉的边城,不尽的思归情感使他们无不愁眉苦脸.值此明月高悬之夜,可怜的征人妻子,因痛感丈夫的远别而叹息不已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启逗读者,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荡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读到这里,我们才豁然开朗,体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