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紫藤萝瀑布是谁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4:46:40
有谁知道紫藤萝瀑布是谁写的
有谁知道紫藤萝瀑布是谁写的
有谁知道紫藤萝瀑布是谁写的
是宗璞
冯钟璞冯钟璞(女)(1928—?)原名冯钟璞,笔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核心用户 年终盘点
已为您跳转到本词条,精确匹配的词条为宗璞.
冯钟璞
百科名片
冯钟璞冯钟璞(女)(1928—?)原名冯钟璞,笔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
目录
人物介绍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代表作
冯钟璞《紫藤萝瀑布》原文
写作背景
写作条理顺序
文章中心
文章修辞手法
人物介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代表作
冯钟璞《紫藤萝瀑布》 原文
写作背景
写作条理顺序
文章中心
文章修辞手法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基本信息
作家宗璞
冯钟璞 又名冯仲璞 笔名:宗璞 原名:冯钟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2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人物生平
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代表作
《铁箫人语》、《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正在创作的有《野葫芦引》.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选自此书,《紫藤萝瀑布》一文被选到初中课本.
编辑本段冯钟璞《紫藤萝瀑布》
原文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紫藤萝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写作条理顺序
看花(看见紫藤萝瀑布)——忆花(回忆起家前的花)——悟花(从花的生长中体现了一个道理)
文章中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生活中都会有种种的困难,但是在去抗争困难的旅途上,是没有终极,没有极端的)
文章修辞手法
比喻——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拟(拟人)——例如: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通感——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 勤奋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冯氏家族声名显赫难忘故乡之行冯友兰晚年的得力助手词语解释:经历与创作 宗璞(pú)的祖籍是河南省南阳唐河,原名冯钟璞,笔名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宗璞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被收入初中课本,其作品大多反映中华知识分子的生活.作品《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精选集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西征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曾在《收获》上部分发表,计划中尚有《北归记》.这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