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托物言志的作文,我应该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好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3:22:52

写托物言志的作文,我应该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好呢?
写托物言志的作文,我应该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好呢?

写托物言志的作文,我应该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好呢?
写托物言志类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的一生总要不断与物打交道.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光声色,器物用具……往往能引起人的某种联想,寄托某种情思.屈原喜橘,李白爱月,高尔基赞海燕,闻一多惜红烛,郭沫若颂雷电……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不难看出,这些自然之“物”,一旦被摄取入文,它就会被赋予人格化的特点,表现作者的爱好、情趣、心志.杨朔的《茶花赋》,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日》《月》等文章,尽管在选材、立意上各有不同,但在运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方法上却是相似的.写作这一类作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体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巴金的《灯》,选材跨越古今贯通中外:夜色浓重里,灯光扫淡黑暗,风雪迷途中,灯光指引归路,哈里希岛上孤灯远照,陌生人家中油灯长明……作者在文中没有止于对灯光表象的描摹,着力表现的是灯光给人以精神的、心理的巨大影响,突现灯光扫荡黑暗给人们带来的惊喜,灯光驱除阴影给人们带来的快慰.文中的灯成了一种象征,是希望和温暖的物化.作者描写它,歌颂它,旨在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们以慰藉,给心境悲凉的人们以鼓舞,使人们增添冲破黑暗奔向光明的勇毅.茅盾笔下的白杨,作为一个具体的物来说,枝、叶、根、本可供描写的角度很多,作者只抓住了枝干笔直“决不旁逸斜出”这一特征,勾勒出白杨质朴无华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挺拔伟岸的气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的崇敬赞美之情.
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的信手拈来,也非一味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摄取入文的物,无所谓高下优劣,也不论巨细新旧,巍峨的山峰,飘零的树叶,一串脚印,一根火柴,时钟的“滴答”,泉水的“叮咚”,只要是令你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都可以由你任意驱谴,把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揭示出来.
三、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日本女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表达了憎恶战争,向往和平以及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文中描摹蒲公英的具体形象,突出它不怕践踏不怕蹂躏的倔强;叙写蒲公英的故事,诉说了战争年代的悲惨和战争遗孤的不幸.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一段深情的议论点明主题:“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的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作者“无声的呼唤”发人深思,撼人心魄,毫无生硬突兀之感,自然会激起读者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与之应和共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已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成了笔下景、笔下物、笔下人的灵魂.秦牧的《土地》,写劳动人民成了土地的主人之后,广袤的沙漠出现了绿洲,濯濯童山披上了锦裳,刀切似的公路,棋盘般的田园,奔驰的车队,沸腾的工地,这一切神奇的变化,怎能不令读者对人民群众焕发出的改造土地、建设土地的热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四、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受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巴金的《灯》,以灯光象征希望,表达的是作者对民族解放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俄国作家弗·柯罗连科的《灯光》,写秋夜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暗的河上见到火光闪烁的感受,他要告诉读者的是:生活的河流是无止境的,要在这一河流中搏击前进,才能达到光明的境地.有时同样的物,表达的“志”甚至抑扬相反.都以梅花为吟咏对象,陆游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个人情绪,毛泽东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达革命领袖傲霜斗雪的俊洁人格和“悄也不争春”的宽广胸襟.面对“夕阳”在山,李商隐轻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嗟叹青春不再、似水流年的无奈;叶剑英元帅高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写无产阶级革命家青春永驻壮心不已的豪迈.
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情趣健康、高雅,应能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有益的鞭策.文中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像水乳般的自然交融,不能简单粘合,不可生硬搅拌.既不要把欲言之志搁置一旁,对物作纯客观的描摹状写,也不要扭曲变形物的固有特征去任意附会图解概念.

我能给你写篇作文吗
昙花酝酿了一生,倾尽毕生心血,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或者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人们熟睡之际,百花沉寂之时,悄然绽放。那种美丽,那种光辉,不亚于牡丹的雍容,不亚于玫瑰的妖娆,是人为之震撼。昙花就这样在夜里孤芳自赏,悄悄从人们的梦乡走过,不留痕迹,不留余地。这瞬间美丽铸就了永恒。
破晓之时,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朵凋垂的花,冷冷地挂在枝头。于是我便开始...

全部展开

我能给你写篇作文吗
昙花酝酿了一生,倾尽毕生心血,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或者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人们熟睡之际,百花沉寂之时,悄然绽放。那种美丽,那种光辉,不亚于牡丹的雍容,不亚于玫瑰的妖娆,是人为之震撼。昙花就这样在夜里孤芳自赏,悄悄从人们的梦乡走过,不留痕迹,不留余地。这瞬间美丽铸就了永恒。
破晓之时,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朵凋垂的花,冷冷地挂在枝头。于是我便开始伤心,上帝让这惊世之美做这短暂的停留,却不肯让她多开放片刻.长大以后才明白,不是上帝太残忍,而是我太天真。试想,如果白天、黑夜,无论何时,昙花都一如既往地开放着,那么,谁会珍惜那短短的几个小时,谁会在意她的美丽,昙花那独属于黑暗的魅力,又怎能体现得出呢?我们之所以被昙花瞬间的美丽折服,之所以无比珍惜那开放的几个小时,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白天里那漫长的等待啊!
同样,正是因为我们承受过耻辱和失败,才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正是因为体会过人分离时的依依不舍,才珍惜相聚时的幸福和欢欣;正是因为有死亡的威胁,才更珍惜美好的生活。
我们追求真理,向往自由,因此我们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可是光明往往不是在最亮堂的地方,一如美丽往往不会靠美丽来孕育一样。看看黑暗中幽幽绽放的昙花,我们不难明白,只有崛地而出,才会体会到光明的璀璨,只有经过黑暗与痛苦的洗礼,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祥和、安定,生命才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鲁迅是一个敢于把自己投入黑暗之中的战士,他用犀利的笔控诉着吃人的社会,却热情讴歌生活。正是由于目睹了麻木愚昧的国人病态地活着,因而他分外珍惜进步的青年们,希望他们可以拯救黑暗中沉默的人群,希望他们可以剥开中国披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外衣。于是,这才有了彷徨,才有了呐喊,才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万丈豪情!
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是我们做好任何一件事的最大前提。很多东西在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它是多么珍贵,失去了才会发现,你不经意间遗落的往往是重要的、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
由此,我说,不论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多是少,我们都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都应该好好珍惜,不论是短暂的昙花,还是万里长久的月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