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2:09:47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本意就是是表达一种相对的观念,看风景的角度,装饰的角度,都是相对的.这相对包含了一种人与人的、人与物的辨证的关系,充满了哲理.这种辨证的关系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身在其中的人未必就能意识到,因此要说诗的功用,这诗无疑是有一种“点醒”的哲思意味,对于看问题片面的人,说不定还有消炎镇痛的功效.
也许你曾经就是那个独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当时会想到还有人在楼上看你,你也成了另一位看风景的人眼中的风景吗?
“明月是装饰了你的窗子”,似乎勾画出了一幅临窗静思,对月怀人的景象,人的情思寄托于明月,却说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按照这样的逻辑,“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就可以理解成:你在对月怀人,别人也在为你情思萦绕、梦魂牵挂了.奇妙的四句诗,倒象是两句温馨的安慰话.
据说此诗刚发表,李健吾先生认为着眼点是“装饰”二字,“寓有无限的悲哀”,而作者则强调“相对”的辨证关系.刚读到这段争论时,还很蔑视这种作者都没想到,偏读者想到的赏析法.后来读书才知道,古人早就说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作者没有想的东西,在读者鉴赏的时候用自己的想象丰富自己的理解,那正是诗的一种魅力.诗本身的语言本来也不能直接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是形象作用于人,又通过诗还原成形象.就象听音乐,一百个人也未必能有感受一样的,自己当然有权利也有必要按自己的理解来读.一首诗若能引起自己的某种共鸣,那不是比理解作者本来的意图更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