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词是怎样通过听觉来描绘形象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0:45:08

忆秦娥娄山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词是怎样通过听觉来描绘形象的?
忆秦娥娄山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词是怎样通过听觉来描绘形象的?

忆秦娥娄山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词是怎样通过听觉来描绘形象的?
忆秦娥娄山关上半阙描绘了一幅西风烈烈,长空雁叫,秋霜满天,晓月当空,山路艰难,兵马稍显疲惫但仍紧张有序的战前急行军的行军图,下半阙描绘了一幅夕阳红遍,苍山莽莽,战争胜利后,诗人面对雄关山路的感慨图.
全词表达了词人面对残酷冷峻的现实满怀信心和勇气,准备迎接千难万险和一切挑战,以取得最终胜利的革命情怀.
全词关于听觉的有三个词依次是,叫,碎,咽.
“叫”字,起于长空雁与霜晨月的白描,与群静中点动一处,写活全句,以雁叫人静反衬出大清早宁静艰难的山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碎”与“咽”,都是以偏弱偏散的写法,说明不整齐,不响亮,以侧面写山路难,和人马经过连夜急行军的疲惫,分别以极简与浓缩的单字方式直写声音的结果让人去联想多个原因,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将红军当时的情况充分地瓜出来,以简驭繁,准确精练,可见作者之文学功底.
另外,“碎”和“咽”还有人马精神上不够饱满的隐含意思,我们知道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自江西瑞金突围,历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省,一路败仗下来,人马、枪弹、医药、辎重与各种战争物资损失大半,战斗力和战士的情绪上一直低迷,如果说遵义会议是政治的转折点,那么四渡赤水就是军事的转折点,更具体一些,四渡赤水中的第二渡是更清晰的军事转折点,一渡赤水,入川攻城不下,死伤千余人,二渡赤水,急行军回马入贵州抢战军事至高点娄山关(词的上半阙就是写的这次急行军),连战连捷,几次打败黔军(贵州地方军队)(词的上半阙就是写的此役胜利后词人面对群山夕阳抒发的无限感慨),不仅补充了许多急需的军用物资,而且长败中有一胜,足以将长久低迷的人心拉回来,这场战役是毛泽东规划的,也更加在内心上重新坚定了大家对毛的军事能力,同时,也使毛本人对未来坚定了信心,并充满了期待.
从这个意义上讲,词人通过战争前后的强烈对比,一抑一扬,把这个伟大的军事转折点,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得非常的传神,将胜利前的艰难与将士的信心不足,与胜利后词人豪迈的情致都极其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足以令我们重新审视这次战役对于中央红军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