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6:30:37
介绍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介绍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介绍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近代印度(1757~1947) 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占有统治权时(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夺史.这段历史在年代上属于印度中世纪末期,但它的时代性质则属于殖民统治的早期. 英国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夺(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购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销售,获得厚利.继之而起的是荷兰.1600年12月31日,英国为了同荷兰商人竞争而成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达成默契:荷兰垄断东印度群岛,英国垄断印度次大陆.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09年续领特许状时,取得了5项特权:掠地铸币、筑城养兵、缔结盟约、宣战媾和、审理刑事民事案件.后来,东印度公司的中心从西海岸转移到孟加拉.在这个时期内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主要是为建立政权准备条件.1765年东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的收税权,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财政和军权,间接掌握了行政权.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本家力图控制印度,以使英工业品畅销印度各地.所以,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也是英国在印度扩张领土最突出的时期.在55年内(1763~1818)英国在印度直接进行过30次兼并土地的战争 .在52年内(1766~1818) 英国与印度地方政权签订过23次割地条约.它在50年内(1765~1815)解决了欧洲其他国家在印度绝大多数的据点. 1818年6月,马拉特势力覆灭.拉贾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岛的一些首脑都承认了英国的主权.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国已经控制整个印度 ,印度成了英属印度帝国.1818年后,殖民统治基本上处于巩固政权时期,但是也还有过两起兼并高潮.第一批被兼并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国殖民地疆域就达到了防范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线. 另一批被兼并的土邦是贝拉尔(1853)和奥德(1856).贝拉尔是理想的原棉供应地,奥德是理想的英国棉织品的销售市场. 英国用“绝嗣丧权原则”兼并的土邦有萨塔拉(1848) 、那格浦尔(1853)和詹西(1854).最后阶段的兼并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这次大起义后,英国正式结束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王朝,也结束了东印度公司.1858年颁布的英国女王诏书开辟 了一个新的统治方式. 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后,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在印度的最高机关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总督及其执行委员会组成.印度总督称为参事会总督,又称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总督的执行委员会成员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长由总督兼任,其他各部由执行委员会分配.立法工作由执行委员会的扩大会议进行.扩大会议的成员有在职官员、应邀人士和当选人士.全印度分13省,其中五大省为孟加拉、孟买、马德拉斯、旁遮普、联合省.省有级别,级别差距很大.马德拉斯和孟买的省督及其执行委员由英王任命.全印度的土邦约有700个.大土邦只有海得拉巴、迈索尔、巴罗达、“克什米尔和查谟”.英国对土邦有严密的监督制度,严禁国内外结盟.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和剥削 1702~181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贸易、直接掠夺、实行以柴明达尔为对象的永久性在此建立商站土地整理等方式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和剥削.19世纪中叶,田赋约占东印度公司总收入的2/3.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成长,1813年英国议会取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从此,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833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准许英国人在印度经营种植园.这是英国把印度直接变成它的原料产地的开始.从19世纪中期起,英国资本开始输入印度.19世纪后期,英国对印度的投资主要限于铁路、水利和种植园.其中以铁路为主(始于184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资本大量进入印度的工业部门.印度成为英国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结果,使印度的大量财富流入英国.史书称之为“财富外流”. 印度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 从19世纪中叶起,印度开始发展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工业 .70、80年代,在西印度的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形成了第一批工业资产阶级.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印度已形成了第一批民族资本垄断集团. 补充回答: 印度的商业资本从19世纪后期转入民族工业 .英国的工业品已经占领了印度的市场,而英国的财政资本又支配了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和金融系统.此外,英国还控制了印度的交通、运输、外贸、税收.因此,印度资产阶级在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时,同英国在经济上的矛盾是十分尖锐的,但印度的民族工业还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他们要求参政,要求独立地掌握财政、国防和外交,而英国殖民当局不仅寸权不让,而且利用国家机器镇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是由爱国封建主领导的最大的一次民族斗争.前后历时两年(1857年5月~1859年4月),波及北印度、中印度和南印度的广大地区.起义之后,英国调整了对印度的殖民政策:印度政府的控制权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转到英国女王手里;彻底改组了军队,增加了英属印度军队中英国兵的比重,并直接控制炮兵;对印度的土邦由兼并改为支持;加强了铁路、电报等的建设工作. 印度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随着西方教育输入印度,19世纪20年代印度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成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其杰出代表是R.M.罗易.印度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结合印度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进行的. 19世纪20年代兴起的印度教改革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用资产阶级的神学世界观代替旧的神学体系,以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 印度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 在进行印度教改革运动的同时,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进行以局部改良为目标的政治运动.他们要求在印度逐步实行代议制;要求降低土地税和盐税,减少政府的行政、军事开支,发展民族工商业,兴办公共工程和交通事业,大力发展技术教育.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争取政治、经济改革的要求已逐步理论化 .1885年12月28日,在孟买成立了全印统一的民族主义政治组织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印度国大党.印度国大党的成立标志着印度的资产阶级民族改良主义运动已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地区性发展为全国性.补充回答: 第一次民族解放斗争高潮(1905~1908) 这次斗争的直接原因是反对英国分割孟加拉.国大党温和派领导人最初和极端派领导人一起发动和领导运动.以B.G.蒂拉克为首的极端派在运动兴起后,就提出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4点纲领,力争把运动引向革命道路.1908年运动被镇压下去(见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第二次民族解放斗争高潮(1919~1922) 国大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支持英国,希望换取战后的印度自治.大战结束后,殖民政府不仅继续执行战时军管法令,而且还增订了新的镇压法案,即罗拉特法.1919年2月间,M.K.甘地发动和平抵抗运动并号召于4月6日举行总罢市反对新的镇压法案.4月13日发生阿姆利则惨案,民情激昂.从此,甘地转变对英国的态度 ,由基本合作转向基本不合作 ,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同年国大党决定使用和平和合法手段争取自治.从1921年底到1922年2月12日,甘地亲自领导群众运动. 第三次民族斗争高潮(1928~1930) 1927年底J.尼赫鲁从欧洲回国.同年国大党作出决议:以完全独立为斗争目标;抵制英国的西蒙调查团;国大党加入国际反帝联盟;尼赫鲁和S.C.鲍斯先后任国大党总书记.甘地再次亲自领导大约持续3个月(1930年2月~5月5日)的和平抵抗运动.在这个时期里,甘地组织了反盐法运动.他坚决反对一切自发的群众斗争.甘地所领导的反盐法和平抵抗运动于4月6日开始,5月5日因甘地被捕而中止.从1930年6月到1931年3月被判刑的和平抵抗者达9万人;到1933年3月底在押政治犯达12万人.这次斗争高潮起于1928年初,止于1930年5月,持续约26个月. 第四次民族斗争高潮(1945~1946) 1945年印度出现印度教徒与伊斯兰群众一致行动的征兆.1946年2月18日孟买皇家印度海军海员的罢工发展成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事变的第2天(2月19日)英政府即派遣内阁特使团来印度谈判.1947年2月20日 ,英国宣布决定在1948年6月前移交政权,接着提出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该方案规定,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 补充回答: 殖民统治的历史遗留问题 英国殖民统治影响后来政治最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教派政治和英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野心. 把教派对立变成教派政治是殖民统治的历史产物.1857年民族大起义后,英国用报复的态度对待穆斯林,单在德里就绞死2.7万名穆斯林.到了70年代英人对穆斯林的态度稍有转变.1905年英国殖民当局实行孟加拉分治,穆斯林民族运动发生分裂.1906年全印穆斯林联盟成立,拥护孟加拉分治,要求殖民当局给予穆斯林以公职保证.《1909年印度政府组织法》(莫莱-明托改革法案) 规定增加印度帝国立法参议会和省级参议会民选议员名额,实行分别选举;穆斯林组成单独选区,在穆斯林选区,只有穆斯林可以当选.从此,教派政治成为政治制度,民族运动遭到分裂.1932年3次圆桌会议后,英国政府提出《教派名额裁定书》,作为满足教派主义政治要求的尝试.1936年穆斯林联盟根据有关法令按教派利益准备1937年的选举.1940年3月23日全印穆斯林联盟会议通过《巴基斯坦决议》.殖民统治产生教派政治,教派政治不可避免地导致印巴分治和一切教派相互对抗. 关于麦克马洪线 另外,英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就企图由北印度进入中国西藏.1885年,在印度的英国官员组织力量企图武装进入西藏,在藏族人民的反对下遭到失败.当时,西藏成为英、俄两强争夺中亚和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一个重要部分.1903年英国从印度公开派兵远征西藏,1904年8月3日到达拉萨 .英国代表H.麦克-马洪于1914年3月24日在印度德里与西藏地方当局代表秘密换文,在附图上标出藏印分界线,该线被称为麦克马洪线.此线把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1929年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第十四卷记载了那次秘密换文经过以及1914年7月3日西姆拉会议的经过.1939年,英国在印度供职的官员又篡改了《艾奇逊条约集》上原有的记载,造成了文献上的极大混乱.这就为以后解决中印两国的边界问题留下了隐患. 1947年印度独立是印度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从此印度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