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问题?1.现在中国所实施的农村城市化的计划进行的如何?2.已经落实或已经完成的农村有多少?3.现在农村城市化进展的是否顺利?4.农民朋友对农村城市化持一种怎样的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4:59:24

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问题?1.现在中国所实施的农村城市化的计划进行的如何?2.已经落实或已经完成的农村有多少?3.现在农村城市化进展的是否顺利?4.农民朋友对农村城市化持一种怎样的态
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问题?
1.现在中国所实施的农村城市化的计划进行的如何?
2.已经落实或已经完成的农村有多少?
3.现在农村城市化进展的是否顺利?
4.农民朋友对农村城市化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5.整个中国完成农村城市化大概需要多少年?
6.农村城市化的利弊之处?
7.国家对农村城市化的完成预计是多少年可以完成?
8.农村城市话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客观?是否和国家的政策计划想对应?

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问题?1.现在中国所实施的农村城市化的计划进行的如何?2.已经落实或已经完成的农村有多少?3.现在农村城市化进展的是否顺利?4.农民朋友对农村城市化持一种怎样的态
你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可能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涉及面太广.
  农村劳动力剩余是显然的,人口城市化是必然的,但是这个不能依靠计划解决,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解决劳动力转移,解决就业以及相关的人事、民政福利政策,才能逐步有效的实现人口城市化.
  后续我还也继续研究人口城市化相关问题.下面是我看到一篇不错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
  --------------------------------------------------------------------------------
  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城市建设数量增加,而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更不能是只顾城市,不顾农村.
  城市化要建立在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且要市场主导,政府有效引导,二者有机结合,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城市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顾条件,一味追求速度.
  ■大势观察■朱铁臻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新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新问题.
  一、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
  中国是在农业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脆弱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1950年到1978年的28年,城市化率由11%增加到18%,增加了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8个百分点.属于慢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自1958年起实行严格的户口改革,限制农村人口进城.从1978年到1998年城市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1998年城市化率达到33.35%,20年间平均每年提高0.77个百分点,中国的城市化开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从1998年到2005年,全国总人口从12.47亿增加到13.075亿,城市化率提高到43%,年均增长1.42个百分点,城市人口达到5.63亿(其中主要是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因素,实际不可能有这样的超高速增长).
  未来15年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据预测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6.5亿左右,城市化率将达到47%,平均年增长速度为0.8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如果届时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7亿,城市人口将是8.4亿,农村人口6.3亿.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人口历来是流动的,不是固定不动的,不少城市就是移民城市.比如上海过去比较多的是宁波人、苏北人,真正的本地人没有多少;深圳就更不用说了,绝大多数是外地移民.实际上我国解放初期,人口也是自由流动的,直到1958年开始,才把户口管死了.人力资本的发展主要就是靠流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中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将会大大推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为巨大的人口迁徙和生活方式的变更,而且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对于世界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都有历史意义.
  二、走出城市化认识的误区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城市化的概念、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根据不同的学科和自己的专业作出不同的解释,这种争论还会长期进行下去.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其健康发展,正确把握城市化内涵,提高认识是完全必要的.尤其要走出当今城市化认识上的误区.
  (一)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农民进城.即,城市化≠农民进城.
  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国际上通常以居住在城镇内的人口总数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在操作上比较简便,也利于横向比较,但这种城市化的内涵缺乏全面性,容易产生重城市化数量,轻城市化质量.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应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吸收他们进城市定居,改变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实质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不是单纯的人口城市化.进城的农民,不仅当做外来的劳动力,而且要当做城市居民、城市的主人,并逐步达到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长远目标.同时城市化还包括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现象.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不能在城镇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解决,还可能出现新的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这正是城市化质量不高的表现.
  (二)城市化不等于城市建设、城市无限扩张.即,城市化≠城市建设与扩张.
  现在有一股风,一说加速城市化,就是加快城镇建设与扩张.城市无限扩大,小城市要迅速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要加速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尽快成为特大城市,甚至国际城市.
  城市化必然会促进城镇发展和规模扩大,但是,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城市建设数量增加,而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更不能只顾城市,不顾农村.不能只建设城市,而不建设农村.所以,城市化既是城市的事,又是农村的事,中央十分强调城乡统筹.在城市化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时,必须及时将城市化战略转移到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城乡统筹发展.在不降低城市生产力的前提下,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补助农业,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要从政策导向、物质支持、资金倾向、项目带动等方面对农村实施全方位的反哺.
  (三)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即,城市化≠越快越好
  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城市化要建立在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且要市场主导,政府有效引导,二者有机结合,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城市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顾条件,一味追求速度.要知道城市化速度越快,出现的问题会越多.城市化要由经济发展水平,就业岗位的增加来决定.过分强调城市化率会带来巨大风险.大量农民进城找不到工作岗位,会带来生活、社会、环境、治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避免拉美和非洲部分地区的过度城市化教训,加强城市化过程的宏观调控,要扎扎实实地推进速度、规模适度的高质量的城市化.
  总之,城市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人口集中只是城市化的表面特征,经济结构转换,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更才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和实质内涵.而广义生活方式(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组织、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的变更则是城市化的综合结果.城市化是伴随着经济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变迁的一个发展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民意识和生活模式的重大转变的文明过程.城市化的对象不单是城市,也包括农村,也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逐步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与区域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的.
  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战略和动力机制
  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指导和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战略方针,这种战略也有人称之为体系化战略.即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结构有序、优势互补、功能配合、共生共进、和谐高效的城市化体系.体系战略,它有利于吸纳更多的非城市人口,有利于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不同人的需求及其对不同类型城市的自我选择.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十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在强调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重要途径”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根据世界经验,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超前发展是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大城市、特大城市是现代化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精华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支撑力量.当前,我国大城市的发展还有一定的空间,特别是中西部省区还缺少足够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所以,适当增加大城市的个数及其比重是必要的,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不能过度发展,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盲目扩张会带来许多负效应,如房价高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
  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合理地扩大规模,发展成为适度的更优城市也是必要的.不同规模的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规模结构是具有等级、共生、互补、高效和严格“生态位”要求 的开放系统,大中小城市都应当在统一规划下得到合理发展.
  选择和确定国家、地区的城市化战略,一定要符合国情和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走低成本、节约型、空间布局“紧凑型”、集约化的协调发展之路.不要片面追求城市化率,追求过快过大的城市规模扩张,追求高、大、洋、国际化等,导致无序扩张,大量损耗资源,包括土地、自然空间等.中国绝不能走高成本、浪费型的城市化道路.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节约资源的体制和机制以及节约资源的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实现和谐的城市化.
  城市化战略最重要的纬度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利益的“共赢”.这虽然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但又必须是坚定不移的.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化之路,既不能直接和变相地剥夺农民利益,大搞“圈地运动”,实现城市化的“原始积累”,也不能听凭“城市病”蔓延,牺牲城市生活质量,更不能步入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的陷阱.
  城市化离不开工业化,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不仅是靠工业化,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要建成制造业中心,而是同时需要依赖于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是以新型工业化作为主要推动力量,但当人均GDP3000美元以后,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将会起到主导作用,成为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后续动力.同时要与基础设施的布局、水资源的分布、人口和资金流动的方向等相协调.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规划,处理好城市发展容量与土地利用、新老城区建设的关系,创造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中国当今的城市化不能单纯以数量扩张为主,要十分注重质量.而提高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我们有一段较长的艰苦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