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3:52:43
如何理解“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如何理解“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如何理解“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字面意思是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句是上面那种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转换。因为对人世间的时间是无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风归去”。这里用了一个“归”字,是很有深意。李白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而东坡也隐然以“谪仙人”自任。他到天上,不是附骥之尾,而是再回到他所来的地方。然而,他在想入非非中,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高处不胜寒”是担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种纯净的寒冷。李商隐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
全部展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句是上面那种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转换。因为对人世间的时间是无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风归去”。这里用了一个“归”字,是很有深意。李白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而东坡也隐然以“谪仙人”自任。他到天上,不是附骥之尾,而是再回到他所来的地方。然而,他在想入非非中,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高处不胜寒”是担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种纯净的寒冷。李商隐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婵娟”乃“美好貌”。青女素娥是耐得住寒冷的,因之能够在月中霜里比赛谁更美好。但诗人会怎样呢?他显然是忍耐不了,他的天堂在人间。在这里,苏轼赋予这首词以非常丰富的意义。他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些厌倦的,他也渴望上升到一个更纯净的高度,然而他却忍受不了这种寒冷。他就是这样处在一个矛盾的情境之中。从句面的意思看,似乎是琼楼玉宇乃耐不住高处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关注的还是自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词,杜甫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桂树在月轮中留下阴影,斫却此桂,清光应该更多。据古代姮娥奔月的传说,月中还有吴刚,坐在那里斫桂。故毛泽东有《虞美人》“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云云。
收起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作者写这首词时,恰逢王安石变法时期,苏轼属于保守派,在政治上不得意,自请下放为地方官,这使得他有出世以求解脱的意思。苏轼一向自视很高,常以仙人自居,所以词中有乘风归天的假想,我们也知道,苏轼号“东坡居士”,所谓居士就是在家信佛的人,苏轼对佛教经典了如指掌,对佛教禅宗更有极大的兴趣,经常到寺院里和有名的禅师参讨禅趣。禅宗属大乘佛教,与道教的出世思想不同,禅宗讲出世入世并存,出世就是心要超脱于凡尘俗事...
全部展开
作者写这首词时,恰逢王安石变法时期,苏轼属于保守派,在政治上不得意,自请下放为地方官,这使得他有出世以求解脱的意思。苏轼一向自视很高,常以仙人自居,所以词中有乘风归天的假想,我们也知道,苏轼号“东坡居士”,所谓居士就是在家信佛的人,苏轼对佛教经典了如指掌,对佛教禅宗更有极大的兴趣,经常到寺院里和有名的禅师参讨禅趣。禅宗属大乘佛教,与道教的出世思想不同,禅宗讲出世入世并存,出世就是心要超脱于凡尘俗事,入世就是要置世事,参与社会,这种思想对苏轼的影响很大,所以他虽然有“归天”的假想,但很快就以“高处不胜寒”和“何似在人间”两句否定了那种念头,坚定了那种积极的心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