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寓言,写作文有一个天文学家,一次在野外因太认真观察天空,结果掉进了一口井里.他大声呼救,正好有一个过路人听见了,对他说:“你太关注天上而看不到地下.” 600字,文体不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7:56:09
读寓言,写作文有一个天文学家,一次在野外因太认真观察天空,结果掉进了一口井里.他大声呼救,正好有一个过路人听见了,对他说:“你太关注天上而看不到地下.” 600字,文体不限
读寓言,写作文
有一个天文学家,一次在野外因太认真观察天空,结果掉进了一口井里.他大声呼救,正好有一个过路人听见了,对他说:“你太关注天上而看不到地下.”
600字,文体不限
读寓言,写作文有一个天文学家,一次在野外因太认真观察天空,结果掉进了一口井里.他大声呼救,正好有一个过路人听见了,对他说:“你太关注天上而看不到地下.” 600字,文体不限
这个故事适用于这样一种人:他们连 人们认为是普通的事情都办不到,却拼命夸夸其谈.
意在笔先
《人民日报》9月4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作,他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他对“星空”的感悟.我们知道温家宝从未声称自己是诗人,不过是赋诗明志、以诗寄情而已——《仰望星空》正是寄托他的精神追求和对年轻学子殷殷期望的作品.
中国古典文论有个说法,叫“意在笔先”,意思是说,先有立意和构思,然后下笔作书画或诗文.这里借用其字面,意思略有引申,即对一个政治人物的文艺作品评价,应当将其思想内容优劣置于表现手法的高下之前;再进一步,对一个政治人物历史功业的评价,应当将其政治作为的功过置于个人才艺(乃至个人魅力)的大小之前.
就温家宝的《仰望星空》一诗而言,诗艺的工拙在其次,它所表达的志趣和期盼值得国人特别是年轻学子倾听.《伊索寓言》以只顾仰望星空却不幸落入井中的天文学家,来讽刺某些人连人们认为是普通的事情都办不到,却拼命夸夸其谈”.中国人确曾被号召做过这样的“天文学家”,肚子都吃不饱,却奢谈“灵魂深处闹革命”、“解放全人类”.如今,倒过来了,“务实”得可怕,只剩下赚钱和物质享乐了(至于何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何让人们“仰望星空”,那是另外的话题).因此,温家宝讲:“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他“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这是对“同学们”这个中国未来的精英群体的期望.这首诗的引言特别值得注意:关注天空的人只是“有一些”;“关心脚下的事情”也是应该的,但不能“只是”.他的话很有分寸,因而是清醒的.至于他的诗艺能否和诗人北岛比,和写《望星空》的郭小川比,那并不重要.
今年春天,温家宝与文艺界人士的谈话打动了不少人,“两会”之前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也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关注.他在包括讲话时所表现的知识素养厚薄不是主要的,甚至他态度的坦诚也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的讲话或文章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令听者欣慰.其表现的价值取向之所以引人关注,当然因为他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持同样价值观的在知识精英中不乏其人.
现在就说到“意在笔先”更重要的一层.古今中外,可资例证的太多了.乔治·华盛顿的历史贡献在于,他与他的战友们留下了一个民主宪政的共和国制度,可以南面称王而他毅然选择功成身退,这种政治作为的千古垂范,甚至使《华盛顿文选》和《华盛顿传》可有可无.林肯《葛底斯堡演讲》的流芳百世靠的也不是辞采,而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光辉思想.中国历史上,书法上乘的宋徽宗、填词大家南唐后主李煜的艺术才华自然了不起,作为政治人物他们却是应受唾骂的祸国殃民的败家子.
不必扯那么远,近例就在眼前.读《邓小平文选》,你找不到什么华丽辞藻,他讲话基本上不引经据典,语言质朴得使你无法把他与读过旧书、留学法国的经历相联系,甚至他最经典的表述“不管白猫黑猫”本来就出自民间俚语.可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承认他对拨乱反正、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大格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同样,我们也忘不了“文学治国”一度给中国造成的祸害.“文革”中“评法批儒”、“批林批孔批周公”、“评《水浒》批投降派”……虽然当时有马屁文人对这样的“战略部署”和领导人的文学才能评价极高,但今天用现代政治眼光看来,就政治人物个人角度而言是闹剧一场,从民族命运看则无疑是一场悲剧.
俱往矣,为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还是政治的归政治,艺术的归艺术吧.政治家的政治实践背后是否有“意义”支撑,是否符合公平正义这些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至于其个人才艺的高下,倒在其次.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
全部展开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