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原理说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是马哲的期末论文!急需!谢谢!希望有这个论文的可以帮一下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3:55:48
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原理说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是马哲的期末论文!急需!谢谢!希望有这个论文的可以帮一下我!
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原理说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这是马哲的期末论文!急需!谢谢!希望有这个论文的可以帮一下我!
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原理说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是马哲的期末论文!急需!谢谢!希望有这个论文的可以帮一下我!
矛盾——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对立与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即对立和统一,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已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辩证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形象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方面.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以高超的领导智慧和胆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作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把握,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形成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改革开放成为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一、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历史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如今重读《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我们会发现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邓小平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了阐释.从正面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做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 ;“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从反面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邓小平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当代中国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于对外开放,邓小平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等不同角度做了论述:其一,回顾历史,“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其二,面向现实,“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 自守是不可能的;其三,展望未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二)关于改革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也不是二十年.”他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来看改革的地位和意义,认为“这场革命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 ,“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
(三)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这次革命的特点在于:其一,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它的否定.其二,这种革命不再采取阶级对抗的形式.改革“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其三,这种革命是为了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道路.其四,这种革命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依靠亿万人民的实践自觉进行的.
(四)关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邓小平对改革目标设计给予了高度重视.改革伊始,他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做了高度概括,即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邓小平反复论述了这个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内涵越来越清晰.l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富强、民主、文明”就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关于改革的任务,邓小平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五 )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改革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所有方面和环节,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开放有两个内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只是对西方国家开放,而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开放.中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
(六)关于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为保证改革的航向,邓小平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原则.其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说:“改革开放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一切都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他强调:“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 自己的条件出发……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按照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革.“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其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其三,既要反“左”,又要反右.邓小平多次强调,搞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有来自多方面的干扰,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 .要坚定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决排除这些干扰.其四,必须始终保持稳定.邓小平指出:“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他曾反复强调:“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搞不成”.
(七 )关于改革的领导核心
邓小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他曾明确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问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
以上这些思想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改革进程的不可逆性、改革地位的重要性、改革目标的科学性、改革方向的明确性、改革内容的全面性、改革原则的坚定性、改革实践的创新性、改革方法的灵活性和改革过程的长期性.这些思想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思想.
二、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实践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一)基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二是多种层次、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上由市场决定.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三是政府职能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趋向成熟,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四是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五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体系向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转变.六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二)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从1978~2007年,我国GDP从 3645.2亿元增长到 24.7万亿元,年均增长速超过 9%,增长了l3.86倍;财政收入从 l132亿元增长到 5万多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 206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 1.67亿美元增长到 15282亿美元.目前,我国GDP位列世界前 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 3位,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列,国家外储备居世界第 l位.
(三)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民主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邓小平提倡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实行退休制度,并且身体力行.这是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贡献.
(四)文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也取得巨大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加强宏观管理、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推进集团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学知识生产数量增长迅速,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教育事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总量提高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五)生产力发展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 3O年,是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 1978—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 l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134元,提高到414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1558.6亿元增长到8.9亿元;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初期 617平方米和 8.1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6.1平方米和 30.7平方米.
综上所述,30年的辉煌成就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之路.任何时候,反对改革、阻碍改革的做法是错误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那种主张按新自由主义方式对中国进行改革是绝对错误的.改革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同样是死路一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单兵突进,必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全面推进;必须把握改革步骤的渐进性.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采取逐渐推进的战略、策略.实践证明,这种渐进性改革能较好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避免出现大的利益对抗,使旧体制逐步地、平稳地向新体制过渡;必须坚持改革原则的坚定性,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过程的长期性,改革开放才能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
三、以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0年的改革实践,雄辩地说明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在 20世纪的改革进程.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改革仍然面I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笔者以为:
(一)进一步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历经 30年,如今改革进入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推进,将更多地涉及利益的调整,改革的阻力会加大.只有深化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对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对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对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现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首先,要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重点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其次,要围绕消除不利于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当前的重点是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再次,要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障碍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三)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必须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每项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要经过必要的程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在最大范围内取得共识.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进一步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加深,新一轮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组织方式变化对我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体系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必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和谐,尽快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