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0:00:32

“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本质,就在于其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它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区别和认识千差万别事物的内在根据.只有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够找出解决矛盾的特殊方法.\x0d那么,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又在哪儿呢?就内容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不但要关注教材“说什么”,更要关注教材“怎么说”.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说什么”,进而由“说什么”到理解“怎样说”的过程.在这里,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说什么”是与其它学科相同或相似的要求,而理解“怎样说”则是语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是语文教学应该特别关注的内容.\x0d还是举一个实例来说吧.苏教版小语三年级有一篇课文叫《航天飞机》.有位老师对这一课预设了三个目标:一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二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并以“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学习小组合作出板报,做到读写结合.显然,在这三项目标之中,最为核心的是第一条:“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其它两项或是为之服务,或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应用.然而,这一核心目标的指向明显的是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课文“说什么”,是与其它学科(如科学)相似的目标,而被冷落与忽视的则是语文教学特有的要求.照此办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使语文教学“改了名换了姓”,陷入“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园”的误区,把语文课悄悄上成了“科普课”.\x0d那么,这一课应当关注那些带有语文教学“特殊性”的内容呢?根据课文,本课富有特殊性的内容主要是两条:一是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数字法、举例法、比较法),介绍了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相比,具有的体型大、飞得高、飞得快、用途多等特点的;二是感受、理解“科学童话”这类课文的基本特征,学习、体验这类课文的阅读方法.这是非语文教学而没有人重视或涉及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与生俱来的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当然,具体到“怎样教”,那是一个另当别论的问题.但我们必须首先拥有这样的意识,必须拥有发现这一教学资源的能力和水平.\x0d以上的例子充分说明:所有学科的一篇课文,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言语内容,即“说什么”;二是外在的言语形式,即“怎样说”.其它学科,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科学等.看重的是课文“说什么”,只要读懂了“说什么”也就可以了,如果要去揣摩“怎么说”,那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们“说什么”;而对语文来讲,明白了“说什么”固然必要,但却是为了理解它在“怎么说”.\x0d为什么“怎样说”是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内容呢?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和任务决定的.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要往来,特别是信息往来,靠什么,语言文字必然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因此要掌握这个特殊工具,必然要知道它是“怎样说”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学会运用,学会表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往来.另外,在语文教学中,理解与把握“怎样说”常常是感受和体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佳途径.就拿《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来说吧,全诗开头的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所要交代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由.而接下来的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抒发的则是李白在送别孟浩然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那么,这样一种抽象的、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又是“怎样说”的呢?在这里,诗人采用了“一消一长”的手法:“消”的是在“碧空”尽头故人远去的“孤帆远影”,而“长”的是如同滔滔江水一般,一直流向天际的深情.试想!如果诗人没有掌握“怎样说”,即“一消一长”的手法,那又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这一“交际工具”表达他所要表达的对“故人”依依不舍的“人文”情感呢?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消一长”“怎样说”的手法,又如何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潜藏于文字背后的情感呢?所以在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切入点,往往就在对“怎样说”的理解与把握之中.\x0d关于重视“怎样说”的必要性,我们还可以从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来看.翻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或教学标准,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其核心是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知道:语文教材内任何一篇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不可能脱离一定的形式,有效的形式也都不可能不表现一定的内容,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但两者又不互相等同,形式呈现于课文的外部,表现为有形的结构,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知觉,属于物质的范畴;而内容呢,通常是指人们的认识和情感.它存在于课文的内部,存在于一定的形式之中.因此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必然基于确切地把握具体、独特的言语形式,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根据情境和需要尽可能完美地组织言语形式的能力.所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说白了,就是确切理解“怎样说”和根据情境和需要完美实现“怎样说”的能力.\x0d大家知道,语文主要包括阅读和习作两个课目.习作教学理所当然地要以研究“怎样说”为主要内容,这是没有疑义的.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同样需要重点关注“怎样说”的内容.在《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目标体系中,从第二学段开始,就将“怎样说”列入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入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11项目标之中,竟然有5项是关于“怎样说”的要求.比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等等.进入第四学段的阅读教学共有15项要求,而其中的4项要求直接涉及到理解和把握“怎样说”,暗含此项要求的目标多达5条.比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等,都是直接涉及理解“怎样说”的条目.从《课程标准》编制的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看,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是以理解“说什么”为主要目标的.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怎样说”便逐渐成了阅读教学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和要求.就拿苏教版第12册《三打白骨精》来说吧,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即“说什么”——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曾先后三次变换手法前来行骗,而孙悟空却凭借着火眼金睛,三次识别、怒打了白骨精.显然,把握这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既不是什么难事,也不应该是语文教学唯一的最终追求.按照《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还应当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x0d一是注意揣摩本课出现的不同叙述顺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大家知道,课文的主要情节——白骨精为吃唐僧肉的三次变化和孙悟空的三次怒打,采用的是顺叙法,但在开头,孙悟空外出化斋,在山上摘采野桃与白骨精变为村妇前来欺骗唐僧采取的则采用了平叙的方法.顺叙法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反映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这样写可使文章的中心和格局眉目清楚,层次分明,也可以使得整篇课文情理谐调、文气贯通.而“花开数朵,各表一枝”的平叙呢.往往采用先叙一件,再叙一件的方式,这种写法能使文章头绪清楚,照应得体.\x0d二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初步感受小说这种体裁在结构上特点.众所周知,小说至少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它有虚构的情节;第二是它有典型的人物塑造;第三是它有精彩的场境描写.以上三点都在课文中表现得明显而精彩.\x0d三是体会课文在情节叙述和人物刻画方面的高妙、精彩之处.先看白骨精“三变”和悟空“三打”,这一主要情节的叙述:\x0d白骨精第一次变成了“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而孙悟空则“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x0d白骨精第二次变成了一位“年满八旬老妇人,手柱弯头竹杖,一步一步哭着走来.”而“悟空见又是妖精,当头就是一棒.”\x0d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而此时的悟空,先是“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随后是“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x0d比较一下,不难发现:三个大致相同的情节,而课文则通过有详有略的叙述,不断变换节奏,去避免拖沓重复.特别要注意的是,除主要情节错落有致的布局外,课文还把唐僧不辨人妖、一味地“大发慈悲”不断地责难、训斥、惩罚悟空有详有略地穿插其间,使得整个故事文脉贯通、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张弛有度.\x0d说到人物刻画,首先是课文突出人物性格最显著特点的写法值得称道,写白骨精突出了一个“诡”,写孙悟空突出了一个“斗”,写唐僧突出了一个“愚”,写猪八戒突出了一个“贪”.尤其是对悟空和白骨精这一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白骨精的“诡”集中体现在三“变”上.她先是以“美貌的村姑”迷人,再是以“年满八旬老妇人,手柱弯头竹杖,一步一步哭着走来”蒙人,最后是以“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诈人.其次是把相似的内容——孙悟空的三“打”,写得极富变化:其中的一“打”、二“打”直截了当,反映了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的性格特征.而三“打”则迂回曲折,反映了孙悟空的善于斗争的一面.敢于并善于斗争,真英雄也.另外,人物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也应当注意.如写白骨精的“诡”,就使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被表面现象迷惑的形象更加地突显.\x0d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语文教学的所有范畴之内,无论是习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无论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还是分段目标,无不将“怎样说”列为极其重要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向决定着内容的取舍.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说什么”更要关注“怎样说”,尤其是进入中高年级以后.要摆正二者的位置与关系.努力克服现行语文教学只重“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弊端,真正把“言语形式”,即“怎样说”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在“怎样说“上下功夫,以尽快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