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什么历史现象?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8:41:55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什么历史现象?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什么历史现象?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什么历史现象?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现象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到了50年代末期,我国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迫切希望迅速改变中国一清二白的落后面貌.再加上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思想准备不足,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不但没有加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相反却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但是,“大跃进”运动终究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失误.对“大跃进”的三年,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大跃进”运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和人民群众的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加以区分,要把“大跃进”运动所造成的破坏和“大跃进”期间所取得的一定成绩区分开来.
和毛泽东最初的选择是“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即:利用私人资本主义有利于国计民生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面,先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然后在国家初步工业化的基础上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深思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于1952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把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思想,既不同于原来“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也不同于先搞社会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模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又一种选择.其特点和优点,一是“以改造促建设”,在当时中国的条件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国有经济和计划经济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总路线也称基本路线或总任务,是党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制定的总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根据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际情况,开始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较完整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完整地表述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总路线被简称为“一体两翼”,即:工业化建设是主体,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总任务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此,总路线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要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基础,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到1956年底,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到基本确立.这既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我国后来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49~1957年是农村经济顺利发展的繁荣时期;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分别递增8.9%、7.0%和6.6%.1953~1957年,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53.4%;粮食和棉花分别增长44.8%和1.9倍,平均每年增加1691万吨和28.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57年与195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28.7%,平均每年增长5.2%;粮食平均每年增加623万吨,以3.5%的速度递增;棉花每年平均增长4.8%;其他经济作物也有很大的增长,猪、羊年末存栏数分别增长62.5%和59.6%,大牲畜存栏头数增长近一成;水产品产量增长87%.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1957年农民人均收入比1952年增长28%.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无论在基本制度上,还是在基本建设上,都照搬了苏联的做法.根据“一五”计划实施的经验、教训和苏共二十大中苏联暴露的错误和缺点,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决定“以苏为戒”,走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明确提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后,对所处的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的重大理论问题.1956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1957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并首次区分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他还指出,之所以说我国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他强调,只有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才算充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其后,毛泽东又多次讲到,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建成社会主义特别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需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上述论断构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两阶段发展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毛泽东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和胜利,新中国开始了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转变,因而,“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上来.八大还系统提出了要实现将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而制定的经济建设、国家政权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正确方针.
八大之后,党继续探索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苏共二十大后,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尽管中共八大及其前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做了较正确的论述.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八届二次全体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修改了中共八大一次会议上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提出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在此过程中相继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破坏了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使整个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是大刮以“一平二调”为特征的“共产风”的过程,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一次严重失误.
1958年秋冬之间,党中央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从1959至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的谈话》、《十年总结》等文中较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10年来经济建设走过的道路,对“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的总结.1961年初召开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特别是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党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但是,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做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错误判断,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进而在1969年召开的九大上,正式确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犯了严重的全局性错误.
当然,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并非始终轻视经济建设.《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中明确规定,要“抓革命,促生产”.1974年11月,毛泽东还发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正因为如此,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仍有所发展,如: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8%,工业净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能源生产总量平均每年增长9.2%;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增长39.1%和33.8%,平均每年增长3.4%和3.0%.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出现过曲折,但总体来说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第一,从社会总产值看,1949年我国社会总产值为557亿元,1976年达5433亿元,增长近10倍.其中“一五”时期(1953~1957)年均增长11.3%,“二五”时期(1958~1962)年均增长-0.4%,1963~1965年年均增长15.5%,“三五”时期(1966~1970)年均增长9.3%,“四五”时期(1971~1975)年均增长7.3%.第二,从工业总产值看,197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3262亿元,是1949年的23.3,占当年社会总产值的60%,其中重工业占56.3%、轻工业占43.7%.国家基建投资的60%以上投在了内地,布局得到极大改善,从而兴起了一大批新的工业基地,形成了工业门类日益健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从工业增长率看,从1949年至1977年间,工业增长率平均值为14.55%,最低增长年份为-38.19%,最大波动幅度达93个百分点.第四,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增长波动看,重工业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轻工业.1949年至1977年间,重工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9.44%,其中最高增长率为78.79%,最低增长率为-46.5%,波动幅度高达125.29%,而轻工业最大波动幅度为57.49%.
教训: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能盲目的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影响经济发展.
2、搞经济建设 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和产量,应该更注重质量. 3、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农村实际,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为人民利益着想.
4、要健全党内民主和法制建设,防止专权和搞个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