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赏析字数不限,越多越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4:40:56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赏析字数不限,越多越好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赏析
字数不限,越多越好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赏析字数不限,越多越好
郭小川诗《团泊洼的秋天》赏析(上)
  这是我在大学读书时的“得意之作”,发表于《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原来题为《诗画合璧 情景交融——读〈团泊洼的秋天〉》.
  郭小川诗《团泊洼的秋天》赏析(上)
  古往今来,一切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都是光华闪烁的明珠瑰宝,都是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晶.郭小川的杰出诗作《团泊洼的秋天》,正是这样的艺术珍品.本篇短文,只试图从艺术上对《团泊洼的秋天》一诗作点粗浅的分析.
  在我国古代诗歌批评史上,苏轼曾提出过“诗画本一理”(《书鄢陵王主簿折枝》)的重要观点,他特别精研了王维的诗画,称它们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 》)的典范.与苏轼同一朝代的张舜民则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卷》卷四:《跋百之诗画》)的主张.诗、画确是一对孪生姊妹,二者有着血缘关系.杰出的诗歌,不仅奔涌着真挚炽热的情感,还具有深邃的意境,可给人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图画,读后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留连忘返的感觉;优美的图画,不仅典型概括地再现了生活与自然,还掺杂着作者的主观色彩,具有诗的意境,看后引人遐想,其味无穷.诗中无画,画中无诗,那就不能称为佳作.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团泊洼的秋天》,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堪称是一件诗画合璧的艺术珍品.
  郭小川诗《团泊洼的秋天》赏析
  《团泊洼的秋天》全诗四十六行,其中有十二行直接写自然景物.诗人用如椽大笔,饱蘸感情的色彩,精心描绘了团泊洼的秋天,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优美壮阔的秋图: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中”,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这里,诗人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手法,描绘了团泊洼的秋色.画面壮阔,气势宏大.写天,江天寥廓,秋高气爽;写地,无边无际,万物竞争.远处,地接天,天连地,天地一体;近处,天对地,地衬天,地阔天高.极目观望,天壤万物尽收眼底,使人胸臆顿开,联想到更广阔更深远的世界.视野上不但给人一种立体感,还给人一种色彩美.明亮的秋光,暗淡的秋影;火红的高粱,金黄的葵花;苍绿的柳叶,洁白的水鸭……丰富的色彩协调对比地搭配在一个画面中,真是绚丽斑斓,相应生辉,使得团泊洼的秋图更加富有生意,鲜明动人.在秋天中占着重要位置的生物又各有独特的区别.跃动的动物几乎全属飞禽一类:身体相似、源出同宗的雁、鸭,朝夕为邻、栖息一树的蝉、雀.共同置根于土壤的植物,也各有风貌,千姿百态:高的芦苇,矮的野草,孤疏的柳树,密集的庄稼……这富有生机的一切,被巧妙而和谐地安排在一幅画卷里,天上地下,纵横交错,气象万千,变幻无穷,仿佛小小的团泊洼容纳了大大的自然界.
  郭小川不是画家,但他懂得画理,他用诗的语言勾勒出团泊洼明朗、秀美的秋图.画面是静止的,可是生命却在静中跃动.秋风柔和而有力,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地飘移,像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这是奇丽的比喻,写出了特殊环境中的特殊秋风.写秋光,像汗珠明亮闪光,由上而下,由一点而逐渐扩散,纷纷扬扬地满天挥洒,既舒缓又欢快,富有生命力.高粱像红领巾,机警地观察着道路,使人想起战争年代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向日葵充满乐观情绪,始终如一地追求光明,从太阳中汲取着力量,这很像诗人自己.柳树经受了岁月的磨难,老而不衰,用它青春的枝条轻轻抚摸着庄稼.三秋的庄稼临近成熟,正努力地争长,准备把丰硕的果实捧献给人民.密集的芦苇团结一致,细心地护卫着低矮的野草.野草则在偷偷地开放着花朵,这是多么顽强而有活力.(诗人的诗花,不也是这样开放的吗? )敏感的大雁已觉察到降临的秋凉,将向南飞去,它在阳春三月还会归来报春的.拟人化的描写,比喻的运用,使无情之物变成了有情之物,显示出生命的欢乐.这给静静的团泊洼带来了勃勃生机,使秋天的团泊洼闪动着青春的活力.“悄悄地”、“偷偷地”、“默默地”等修饰词的选用,恰如其分地写出了生物在静中顽强生长的情态.古人作诗讲究“诗眼”,我以为郭小川选用的这些词,是可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相媲美的.团泊洼的静——蝉的休声,雀的闭嘴,蛙的停息,河的沉寂,都是喧哗、欢叫后的暂时歇息,为的是蓄存精力,酝酿情绪,重新放声,欢奏生命交响曲.诗人渲染团泊洼外在的静,正是为衬托团泊洼内在的动.静与动,是矛盾的.有矛盾才有斗争,有发展.生命就是在矛盾的激烈斗争中运动、发展的.这里的静与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露出郭小川在深沉的感情中奔涌着的滚滚热流.
  《团泊洼的秋天》洋溢着诗情画意,它给人以多种美的享受.在视觉上,可使你描绘出秋图,捕捉到秋光、秋景;在听觉上,可使你感觉到秋声、秋歌(秋风吹、柳枝摆……团泊洼的动);在嗅觉上,可使你感觉到秋香(野花的清香、庄稼的醇香、泥土的芳香);在触觉上,可使你感受到秋情(秋凉、秋热……).
  《团泊洼的秋天》是一首感情浓烈的抒情诗,又是一幅意境深邃的写意画.这是诗人运用情景交融手法取得的重要成就.
  实际上,诗、画与情、景,是相互关联、一致的.诗歌,是抒发感情的;图画,是描绘景物的(自然也表现人或其他),其中也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寄景于情,借景抒情,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手法,文学家、美术家都喜欢采用它.特别是国画家,他们采用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云雾山水、花木鸟兽中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从古至今,历来如此.我国当代小说家管桦,也是一位画家.在失去周恩来总理的那些悲恸日子里,他蘸着泪水画了许多墨竹,通过挺拔的劲竹象征周总理的雄伟、高洁,浓重的乌云则表示“四人帮”的猖獗、龌龊,从而寄托着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热爱,对“四人帮”的无比憎恨.假如把《团泊洼的秋天》中的秋景画出,我相信它也能表现出诗人昂扬的精神、顽强的斗志,也可反映出“四人帮”封建法西斯专制的严酷.这恐怕就是古人所说的“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晁以道:《景遇生集》)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