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遗书 品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3:44:09

曹操 遗书 品读
曹操 遗书 品读

曹操 遗书 品读
公元220年,征战了一生的曹操一病不起.这时他已六十六岁,按照“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他也算活够了岁数.曹操是个豁达的人,对于生死一类的事看得很开,对自己的功过得失似乎也无所萦怀.他留下了一份写的断断续续的《遗令》(载《全三国文》卷三 《魏武帝》),算是最后一个交代.然而,这个天才的杰出的政治家,却出人意外地不谈政治.对自己一生的功过得失也只说了一句话:我在军中执法,总的来说是 对的(吾在军中执法是也).至于发的小脾气,犯的大错误,不值得效法.余下的篇幅,就是一些琐事的安排.比如婢妾和艺伎们平时都很勤劳辛苦,我死了以后让 他们住铜雀台,不要亏待他们(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余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来祭祀,免得浪费.各房的女人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学着编丝带草鞋卖,等等,等等,颇有些絮絮叨叨、婆婆妈妈.
  这就很让后世的一些人看不起.陆机是晋人,说得还算委婉.他在《吊魏武帝文》里文绉绉地说:“系情于外物,留念于闺房”,“惜内顾之缠 绵,恨末年之微详”.苏东坡就不那么客气了.他说不管什么人,只有:“临难不退,谈笑就死”,才称得上是英雄.像曹操这样,临死之前,哭哭啼啼,“留恋妾妇,分香卖履”,算什么事呢?因此他撇了撇嘴说:“平生奸伪,死见其性”.(《孔北海赞》)意思也很明显:别看曹操平时人模狗样地,装得一副英雄豪杰气派,地地道道的一个奸雄,死到临头,还是露了马脚.
  苏东坡是我喜欢的一位文学家,但对他老先生这番高论,却实在不敢苟同.曹操是病死的,不是拉到刑场上砍头,你要他如何“临难不惧”?曹操并没有呼天抢地哭哭闹闹地不肯去死,又怎么不英雄?能絮絮叨叨地安排这些后事,就是从容的表现.不错,和许多英雄人物临死前的慷慨陈词、豪言壮语相比,曹操这份《遗令》一点也不英雄,完全上不了台面,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但我以为这正是真实的曹操.他本来就是一个人,不是神.他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不 是(也不想做)什么超凡脱俗的“圣人”.而且,以他的身份地位,居然敢于把“凡夫俗子”的一面公开暴露出来,并不遮遮掩掩,装腔作势,正是曹操的过人之处 和英雄本色:我就是一个俗人,你们又能怎么着?我就是想什么就说什么,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们又能怎么样?因此我以为,曹操这份《遗令》,实在比那些充满了政治口号、写满了官腔套话的“遗嘱”,要真实得多,也可爱得多.反倒是了不起的苏东坡,多少露出了点庸人的尾巴.
  当然苏东坡说得也对:“平生奸伪,死见真性”.只不过我们和苏先生对那“真性”的理解不同,评价也不同.在我看来,那就是“人性”.曹操不是杀人机器或政治符号,他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如果说,平时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他不得不把内心世界遮避起来(即所谓“平生奸伪”),那么,临死之前,就没什么顾忌了(即所谓“死见真性”).“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操临终前的“善言”,流露出的是他对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