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麻烦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什么联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0:45:46

简述中国古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麻烦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什么联系
简述中国古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麻烦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什么联系

简述中国古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麻烦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什么联系
中国人最早接触西方戏剧的,是一些出使西洋的外交官.他们或由于外交礼仪,或出于好奇,观看了西方戏剧的演出.显然,他们对此感到新奇,而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一是津津乐道西洋剧院建筑之华美,其“规模壮阔逾于王宫”;二是惊异西方艺人地位之高贵,所谓“英俗演剧者为艺士,非如中国优伶之贱”,“优伶声价之重,直与王公争衡”;三是慨叹西方戏剧布景之逼真,“令观者若身历其境,疑非人间”;四是看重或夸张西方戏剧之社会功能.以法国为例,说法德战争后,法败,遂集巨款建戏馆,“盖以鼓励国人奋勇报仇之志也”.
  稍后,随着中国沿海口岸的对外开放,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外国侨民涌入中国,上海成为他们主要的聚集地.在此,他们演出一些西方戏剧以自娱.1866年,侨民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它由外国人经营,定期演出业余剧团ADC编演的戏剧.
  一些曾留学国外,或对西方戏剧感兴趣的中国人,时常出入于兰心大剧院,他们有幸在中国本土上观看西洋戏剧,逐渐对这种新鲜的艺术样式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应当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正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当时,一些戏曲界人士对古旧的剧目不足以反映中国社会的现实甚为不满,因此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
  改良戏曲的参照物,即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写实戏剧.其时著名的戏曲艺人汪笑侬(1858-1918),创造和改编了不少托古喻今的戏曲,藉以讽刺清政府的腐败,宣传“维新”.在这种时事新戏的演出中,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已划分得不是那么清晰,舞台布景也趋于写实.于是,我们看到“河讠花翎黄马褂”的时人,穿梭于有着写实布景的舞台上.甚至一些外国故事,也被编成时事新戏,使一些穿着西装的“洋人”,表演着中国戏曲的程式动作.如《波兰亡国惨》一剧,只不过增加了一些对白,减少一些唱腔而已.
  在中国,促进戏曲改革的另一支力量,来自新式学堂.当时一些学校效法西方的学生演剧,利用假期,让学生举行旨在颂神或赈灾的戏剧义演.显然,高难度的中国戏曲功夫,不易为学生掌握,而以对白和动作表情达意的西方戏剧,却容易为他们所模仿.因而,他们在演出中弃戏曲而取西方戏剧,当是情理中的事.
  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该剧描写一位乡下财主,到城里缙绅人家做客,见到豪华场面便不知所措,闹出了许多笑话,大丢其脸.此人回家后立志做官,居然捐得个知县.虽然,他也学得一些官场礼节,怎奈不会断案.后来终被革职,当场将官服剥下,而里面露出的仍旧是乡下人的土布衣衫.
  这出戏“既无唱工,又无做工”,演出方式同传统戏曲迥然不同,但其中一些情节却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的.学生演戏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中国人传统意识中视演戏为贱业的局限,为后来的留学生演剧以及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此外,这类演出,演员是中国人,所吸引的观众也多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这就使得西方戏剧不再是少数洋人的专享,而开始缓慢的走向中国民众.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