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3:20:26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
给你参考一下: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练习课的结构 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如何优化数学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弄清课堂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课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课”和“综合性练习课”.这两种练习课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巩固性练习课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 弄清了练习课的课堂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练习课是“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而在练习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和巧妙导语上.教师应当做到:(1)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2)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3)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4)在易混知识处设问;(5)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6)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7)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 二、注意练习形式,追求练习设计的内涵 1、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我个人认为,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2、 练习设计要与学生住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注意了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 3、 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以往练习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数学练习课结构初探(曹平) 历来,练习课为突出一个“练”字而片面追求题型新异、形式多样、容量充分,这种一练到底的练习课实质上不过是几种层次习题的排列而已.要取得练习课的最佳效益,必须首先寻找和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练习课结构.为此,我们重点研讨了四个问题,一是确定练习课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二是基本环节在空间上的序列,三是根据最佳时域理论划分练习课中的时间,四是练习题型与练习形式. 一、准备(5分左右)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练习课主要是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技能,同时伴随着巩固知识、发展智能和培育情感.因此,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应当安排一组准备题,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内容的安排要特别注重三点,一是知识的激活,二是思维的激发,三是情感的激励. 1.知识的激活.激活知识有两个目的,一是突出知识中的重要因素,二是强化知识中的基本要素.练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就是知识中的重要因素.在准备阶段,我们经常安排一些突出解题关键的基本题为解答复合题作准备.就练习课而言,其基本要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口算训练上.因此,几乎每堂练习课上都要安排一组有关联的口算训练.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用小黑板挂出20道左右的口算题,让全班学生直接写得数,再由一名学生与大家核对答案. 2.思维的激发.准备阶段安排一些调理思维的习题,确保学生思维的启动和运作. 3.情感的激励.上课开始就宣布练习课的课题,用鼓励性语言提出本练习课中采用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一开始就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这里有两点说明,一是练习课中的“准备”与新授课中的“铺垫”有差异.“铺垫”必须紧紧瞄准新知而来,侧重于知识,落实在旧知的生长点上,为新知学习打下“锚桩”(从属关系);“准备”侧重于技能方面,为顺利“练习”的活动“关节”(并列关系).练习课中的“激励”与复习课中的“亮标”(出示复习目标)也不同.“亮标”是从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个方面向学生提出普遍的要求,人人必须达到;“激励”是没有上限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全部达到的,但实际上都要超过现有水平的一种潜在发展目标.比如,教师提出:“比一比谁的解法多,谁的解法好.”这不可能是全班的统一目标.对于有些学生能完成一解就可以了,能完成二解就可奖励了,等等,因人而异. 二、导练(12分左右)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其间以学生“练”为主,教师“评”为辅.有些习题让学生做后只需对一下答案,不必评讲. 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 1.设计好练习.设计好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如何设计好练习是一门很费思索的学问,我们觉得要注意:①围绕重点,精选习题;②由易到难,呈现题组;③形式灵活,题型多变. 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12分内练习得有意义、有趣味. 采用题组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教师评讲,同时可以解决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练习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等的交替运用.习题题型也要多变,封闭题型与开放题型、填空题型与选择题型、顺向题型与逆向题型、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编题与解题等,均应根据练习需要而灵活把握. 2.组织好练习.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有组织的练习还包括习题的临时增删、节奏的随时控制、要求的适时调整等. 3.评讲好练习.评讲一般安排在练习后进行,也可安排在练习前或练习时.练习前的评讲,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练习时的评讲,属于即时反馈,即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更多的是练习后的评讲,如果采用题组练习,那么最常用的办法是一组练习完毕后教师讲评,之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以此类推.评讲内容包括: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 三、概括(3分左右) 解题重要的不是统计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类题的实质,即有无形成基本的解题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律.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因此,练习成果不是简单地用练习所得分数来说明,而是通过学生对解题规律总结与概括的水平来判断的.根据学生的概括水平,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师指点、学生独立概括的策略.大家用得比较多也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填空”形式把概括的结论总结出来. 四、检测(12分左右) 学生练习了,教师评讲了,师生又一起概括了,这时就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通常选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预先编制并印刷好,课上发给学生做.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与难度都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 五、反馈(8分左右) 学生练习结束后,应及时反馈练习效果.反馈过程的一般程序是: 1.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 2.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 3.统计检测结果.(全对的、错1题的……分别举手) 4.错的同学订正,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 5.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题. 两点说明: “导练”与“检测”中的习题类型如何掌握?“导练”中可选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让学生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灵活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检测”中的题型不宜有太多的变化,一般是练习册上的封闭题型,或教师事先印制的标准练习题,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检测出学生的基本成绩,如果再在题型上花过多精力也显得重复. “反馈”可不可放在下一堂课上?一般说来,反馈越快练习效果越好.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多练,扩大“检测”时间,待到下课时才收检测本子或卷子,教师课后再批改.我们认为,练习课上从“准备”到“检测”,学生足足练习了30分左右时间,一味追求多练,学生会厌倦.同时,练习课是通过练习反馈学习效果,而且反馈越好效果越好,学生的需求也相应地得到较快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发现“检测”中的出错题可以当堂订正,防止错误痕迹的加深.因此,“反馈”这一环节应在本节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