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你自己的理解长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9:30:49

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你自己的理解长一点!
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
你自己的理解
长一点!

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你自己的理解长一点!
我觉得是一种信念.
蜀汉集团在丢失荆州以后,隆重对策失去了成功的条件,基本上是在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当时蜀汉内部也有很多反对北伐的声音,但是诸葛亮仍然去做了.为什么?
《出师表》里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上两条材料说明,诸葛亮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决心要把刘备未竟的事业完成到底!
那他们的事业又是什么?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汉继承汉朝的正统(当然到底是不是正统大家自己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偏安一隅,不去做“复兴汉室,还于旧都”的事业,是说不过去的.
可是这个事业当时的确不现实,采取守势可能蜀汉的命数更长一些,这个看法被很多人接受,可是诸葛亮依然北伐.这个和他个人有关系.
诸葛亮是个理想主义者,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不看重富贵.死后只有“桑八百亩,薄田十五顷”.他是个工作狂,50军棍的事都要亲自过问,他的内政清明,严惩贪腐,以上都说明诸葛亮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执着,宁愿为理想走到生命的尽头.正如李敖评价诸葛亮:“孔明心肠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想正是孔明理想主义人格的写照,死在自己的事业上,哪怕机会渺茫,也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