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中老妇的性格特点?诗歌的主旨句是哪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3:15:21
《石壕吏》中老妇的性格特点?诗歌的主旨句是哪句?
《石壕吏》中老妇的性格特点?诗歌的主旨句是哪句?
《石壕吏》中老妇的性格特点?诗歌的主旨句是哪句?
杜甫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叙事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叙事诗,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三吏”“三别”就是这样一组叙事诗.在这组叙事诗中,杜甫将自己的真实经历熔铸成篇,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中,唐王朝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画卷,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石壕吏》是其中流传最广、最受后人推崇的一篇.
对《石壕吏》,宋黄鹤注曰:“观‘急应河阳役’之句,当是乾元二年九节度之师溃,子仪断河桥,以余众保东京时作.”由此可知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九节度使大败于邺城之后.宋王回评此诗云:“驱民之丁壮,尽置死地,而犹急其老弱,虽秦为闾左之戍不甚也.呜呼!其时急矣哉!”此诗生动地描绘了邺城兵溃之后,为了抗击安史叛军,唐朝百姓被迫从征,以至家破人亡的悲惨画面,展现了杜甫深切的忧国忧民情怀.整首诗情节完整,对话生动,反映现实深刻.诗中主要人物老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对老妇的性格特征却一直未见深刻阐释.直到明末清初,王嗣奭著《杜臆》,评点《石壕吏》之后,才使得人们对老妇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王嗣奭评云:
此老妇盖女中丈夫,至今无人识得.“吏夜捉人”,老翁走,此妇出门,便见胆略,而胸中已有成算.老翁之逃,妇教之也.吏呼则真,而妇啼一半妆假,前致辞未必尽真也.三男亡其两男,存者偷生而不敢归;家下止一乳孙,母恋子故未去.然无完裙,不堪偕汝去,宁使老妪随至河阳执炊,不敢辞也.吏虽怒,而到此亦心软矣.非不知有老翁在,而姑带老妇以覆上官,必且代妇致辞而纵之使归,所云“备晨炊”,设词也,吏不知也.此语夜久始绝,至晨行而独与翁别,则妇夜去矣.翁亦自知可免,故敢出而别客也.夜捉夜去,何其急也?此妇当仓卒之际,而智如镞矢,勇如贲、育,辩似仪、秦,既全其夫,又安其孤幼,而公详述之,已默会到此矣.
王嗣奭强调指出,石壕老妇是杜甫着意刻画的一位“智如镞矢,勇如贲、育,辩似仪、秦,既全其夫,又安其孤幼”的“女中丈夫”.如此评价,前所未有.首先,此老妇极具胆略.在石壕吏夜半抓夫的紧急关头,身为一家之主的老翁闻声跳墙而逃;老妇却毫不畏惧地去开门抵挡抓兵之吏,正是所谓勇如贲、育(孟贲、夏育).其次,老妇极富智慧.王嗣奭认为,老翁的越墙出逃并非临危自存之举,而是老妇权衡、安排的结果.老妇之所以安排老翁逾墙逃走,正是出于家庭大局的考虑.因为保住了老翁,也就保住了目前家中仅存的男丁,“乳下孙”也就有了依靠,眼下这个已经破碎不堪的家庭,也就可以暂时得以保全.因此,老妇安排老翁逃走,实乃“既全其夫,又安其孤幼”的两全之举,老妇的智慧由此可见.而且所有这些考虑、安排,在老妇闻听有吏捉人之后,开门迎吏之前,就已经斟酌妥帖,并实施完毕.其时间是如此之仓促,而老妇之反应却又如此之迅速,远非一般人所能及,正是所谓“智如镞矢”也.此外,老妇的智慧还体现在她和石壕吏的应对上.开门之后,面对大呼不止、凶如恶煞的抓兵之吏,老妇将自家的苦难进行了哭诉:“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妇的倾诉意在向石壕吏表明:自己家中已经实在无人可征.老妇的哭诉甚为凄惨,令人不堪,以致“吏虽怒,而到此亦心软矣”.王嗣奭认为,老妇的哭诉有一半是在装假,哭诉的内容亦未必完全真实.初读此评,令人有些不解,甚至对老妇的人格产生了怀疑.然而当我们将已经逾墙而走的老翁和老妇哭诉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考虑时,便可明白,老妇所言的确并非完全属实.因此,老妇的哭诉,既是在为已经失去的亲人而悲戚,亦是在运用手段,以博得石壕吏的同情.她想通过自己的诉说使石壕吏相信,自己家中已经悲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样便可以使石壕吏不再纠缠,从而保住老翁,保住乳下之孙,保住这个已经破碎的家.王嗣奭之所以称老妇具有仪、秦(张仪、苏秦)之辩才正缘于此.
为了保住自己破碎的家庭,也为了动荡飘摇的唐王朝,老妇在痛陈自家悲惨境况之后,又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向石壕吏表示,愿意以自己年迈衰弱之躯,急应河阳之役.其大义凛然、勇于赴死的性格赫然可见.在王嗣奭看来,石壕老妇就是这样一个“智如镞矢,勇如贲、育,辩似仪、秦,既全其夫,又安其孤幼”的“女中丈夫”.经过王嗣奭的评说,老妇形象变得愈加丰满、生动.老妇已不再只是一个深受战争迫害的下层百姓,更是一个充满智慧、胆识过人且富于牺牲精神的女中豪杰.王嗣奭的评说对于我们深入认识老妇的性格,更好地理解《石壕吏》的主题,无疑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参考资料:
〔1〕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文澜阁《四库全书》本.
〔2〕黄希、黄鹤《补注杜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王嗣奭《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从内容上讲是:有吏夜捉人
从主旨上讲是: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