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为什么物价上涨,津巴布韦就大量印钞,为什么大量印钞,物价就上涨A?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59:23

津巴布韦?、、为什么物价上涨,津巴布韦就大量印钞,为什么大量印钞,物价就上涨A?
津巴布韦?、、
为什么物价上涨,津巴布韦就大量印钞,为什么大量印钞,物价就上涨A?

津巴布韦?、、为什么物价上涨,津巴布韦就大量印钞,为什么大量印钞,物价就上涨A?
物价上涨,政府没有钱了,就印钞票缓解一下; 钞票印多了,就通货膨胀,物价就涨了.
钞票,并不是一种商品.钞票只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古代,人们做买卖,并不是直接用钱来进行交易,那时没有钱这种概念,大家都是实物交易.比如你缺大米,但是却拥有很多牛;正好你的邻居有大米,但是却牛.于是你就可以用大米换他的牛.具体一斤米换多少斤牛肉,那要看当时的情况,如果社会普遍缺粮,那粮食就短缺,短缺了就贵,你和他谈价钱的时候,他就会顺着你点,宁愿多给你点牛肉.
后来人们发现,并不是每次交易都顺利.比如你有大米,但社会上很多人都有大米,那么你的大米就没人希罕了,你自然做不成买卖.同时人们又发现:有一些东西大家都愿意要.当时,由于某种原因,羊和贝克都曾经充当了这样的东西,如果你有羊或者贝克,那么你通常都很容易用它们换到别的东西.于是大家平时都注意收藏羊或者贝克.后来贝克因为容易携带,渐渐的流行起来,大家都用贝克作为交易的中介.比如你家有很多玉米,但是你想吃米饭,这个时候不需要用玉米去换大米,用贝克去买大米就可以了.同样,你可以把多于的玉米卖掉,换取更多的贝克,留待以后购买其他东西.
类似拥有贝克这种功能的东西,被成为“一般等价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富”.后来生产力发达了,贝克加工太容易了,随便去河边玩玩就能捡一箩筐,于是贝克不值钱了.取而代之的是铜钱.那时的铜属于稀有金属,加工不容易啊.再后来出现了黄金,黄金不但价值高,而且容易切割,全世界都流行用黄金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自然而然的,黄金成为大家都接受的“财富”.
钞票的出现是由于生意规模扩大.黄金无论怎么方便,但终究是有重量的实体商品.一个人拉着两辆马车上路,总是危险的.宋朝时出现了现代银行的前身,发行了类似支票的东西,凭支票可以去银行兑现银两.支票带在身上很隐蔽,而且十分方便.渐渐的,人们发现可以用“纸币”,也就是“钞票”作为交换的中介.于是才出现了我们用的“钱”.
纸币只是“黄金”的符号,而不是黄金本身.开始时,政府发行纸币,都是参考社会黄金拥有数量发行的,大致可以认为,那时纸币的虚拟价值和实际的黄金价值是相等的.如果政府发行太多的纸币,就在实际上削减了纸币的价值.例如,原来1万块钱=1克黄金的价值,现在多发行了一倍的纸币,那么这时1万块=0.5克黄金价值.就是说原来的一块钱现在只能当5毛钱用.那物价肯定要涨,否则就亏本了啊.
纸币的发行量是一个很严格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做到恰好等于社会所有实际财富的价值.但是通常超过一点点是正常的,没有什么负面影响,相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的物价总是在上涨,一百年前和现在相比,那时的物价肯定很低.
津巴布韦印钞票是为了解决财政赤字.政府实在没有钱了,但是国家必要的支出还是要进行的.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为了支付建设费用,政府又没有实际的财富,就要印钞票.这个时候,建筑材料因为供不应求出现价格上涨现象,它直接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因为不只国家要建房子,其他人也是要建的.而其他人并不像国家那样,没钱了就印钞票.所以,他们只能在其他领域涨价,以抵消这部分支出.比如买肉的,他因为建房子快破产了,他就会去和其他人商量,一起提高肉价,渐渐的,涨价的商品就泛滥了.当什么都提价时,人们就感觉到“钱不值钱”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后果一般不太可能只是把政府多印出来的钱抵消掉那么简单.比如政府多印了1万块,大家不会自觉的把价格稍微提高一点,刚好抵消掉一万块的贬值.因为老百姓不可能知道你政府究竟印了多少钱,他们只是根据自身条件而自行决定提价的幅度,所以通常出现货币贬值之后,大家会恐慌,导致抢购现象,则价格会大幅度提高,以致于大大超过了政府增发的钞票价值.
所以一旦政府处于无能状态,社会就要崩溃.清朝后期处于半殖民统治之下,他没有多于的能力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本身也缺钱,因此增发钞票,那时的纸币实际上没有什么价值,和现在的津巴布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