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知识,专家来论语这种关于“孝”和“君子与小人”的篇目哪个更多一些,分别是主要集中在哪几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4:23:13
关于《论语》的知识,专家来论语这种关于“孝”和“君子与小人”的篇目哪个更多一些,分别是主要集中在哪几篇?
关于《论语》的知识,专家来
论语这种关于“孝”和“君子与小人”的篇目哪个更多一些,分别是主要集中在哪几篇?
关于《论语》的知识,专家来论语这种关于“孝”和“君子与小人”的篇目哪个更多一些,分别是主要集中在哪几篇?
《论语》中孔子直接回答孝的问题集中在第二篇《为政》中,从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到子夏问孝,一连四问四答.然而,孔子对于孝的看法并不只是这些,特别是一些观点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孝这个词,但说的还是孝的问题,比如第四篇《里仁》中的“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以及“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等论述,说的还是孝的问题.
至于君子和小人问题,几乎贯穿了《论语》的始终,《论语》的核心就是阐述君子和小人问题.《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简单认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坏人.《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区别,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国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们都属于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属于小宗之人,简称小人.从出身方面来看,只有贵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隶们是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们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如果他们通过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会,成为社会管理者,他们也就跻身君子之列了.
从出身和身份上划分,君子和小人是不关乎道德问题的.但作为社会管理者,其人品是十分重要的,让人品有缺陷的人来管理社会,社会是要出问题的.所以《论语》中不断强调君子的人品,要求君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而对于小人,他们更多地是充当执行者而不是决策和管理者,不能够也不必要像要求君子那样要求他们.而且,在孔子看来,小人有时也不失为做人的底线,比如子贡问怎么样能算得上士矣,孔子回答的最后一项标准是“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由此也可见《论语》中所称的小人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更不能理解为坏人.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因而他就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就技能教育作为他的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