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常识体裁的问题~何为:序赋书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5:42:02
关于文学常识体裁的问题~何为:序赋书记
关于文学常识体裁的问题~
何为:
序
赋
书
记
关于文学常识体裁的问题~何为:序赋书记
序
依附于作品或书籍的一种文章.又作叙、绪、序言、弁言、引等,今多称为前言.序的文字,主要是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或者介绍作者的经历、创作的情况,以及资料的来源、版本的情况,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序文可以包括以上各项内容,但并非每篇序文必须包括以上各项内容.序文是著作的判词,又是读者的向导,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著作的情况和价值.中国古籍最早的序文,一般认为是汉代人为《诗经》所作的《毛诗序》以及为《诗经》中每篇作品所作的《小序》.序文可以列在作品或书籍的前面,如《诗经》每篇作品的“小序”即列在篇首,杜预《春秋左传序》也列于书前;也可以列在书籍之后,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即列在《史记》篇末,扬雄《扬子法言》的序文也列于书后.列于书后的序文称后序,又称书后,有的称为跋文,一般称为后记.序文分为他序和自序两种.他序是由他人撰写的序文,撰序者可以是作者同时人,也可以是其后的人;自序则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序文.外文译稿,又有译序.译序同样有他序和自序.
除了依附于作品或书籍的序文外,还有单独成章的序文,成了独立的文体.序 作为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序传、赠序和寿序3种.序传体,是从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自序”生发出来的一种文体,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即带有序传体性质;后来成为传记的文体,如三国时即有《马钧序》.赠序是为与友人宴集或送行用以表达情意的一种文体,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韩愈《送董邵南序》,便是这类序文.寿序是为人祝寿的文辞,自成一体,如归有光《周弦斋寿序》.作为独立文体的序如今已不流行,今称“序”者多指作为图书附件,依附于作品或书籍的序文.
赋
中国古代文体名.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在内容上大多是借物抒志;在艺术上重铺排,重夸饰,重辞采,重音韵,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赋在其发展史上主要经历了古赋、骈赋、律赋和文赋各个阶段:
古赋 古赋包括战国末期荀子的《赋篇》和汉赋.荀子《赋篇》分别写了礼、知、云、蚕、箴等5种事物,以韵散相间和问答体的结构方式 ,“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汉赋渊源于荀子《赋篇》,并在文学体制上接受了楚辞和战国恣肆文风的影响.汉赋又包括汉初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的骚体抒情赋;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的散体大赋;东汉后期以赵壹《刺世疾邪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其中,汉代散体大赋是为正宗.《汉书·艺文志》著录仅西汉时期就有大赋作者60余人,作品900余篇.
骈赋 又称俳赋,是古赋的发展和变种.所谓“三国两晋 ,征引俳词 ;宋齐梁陈 ,加以四六 ,则古赋之变矣”(《汉文典》).俳词,即骈词,亦即对偶句.骈赋形成于魏晋而流行于南北朝.魏晋骈赋以陆机的《文赋》为代表,以六言为主,不避杂言.文中多整饬的骈句.两句成联,对仗工整.南北朝骈赋以庾信的《哀江南赋》、《小园赋》为代表,讲骈偶,讲辞藻,讲用典,尤其是庾信受到沈约、谢脁所创四声八病说的影响,注重声律,讲究音韵,两句一典,隔句对仗,句式上虽有参差,但骈四俪六的整饬结构已初步定型.
律赋和文赋 律赋指唐代科举考试中专门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律,即格律.所限韵脚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八韵.试赋限八字韵脚,始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试题为《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肃清”八字为韵.要求全文分为八段,各段依次用此八韵中的一个字押韵.八韵要求依次四平四仄.此后,试赋沿袭此路,便逐渐形成律赋.唐朝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吸引了大批文人士子去苦研习写律赋.作为应制赋、试贴赋,这类作品大多矫揉造作,从根本上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但律赋作为科举科目一直沿袭到清末.律赋的实质是赋的格律化.文赋是与律赋相对而言的一种赋的变体,并与律赋同时并存.其主要特征是不拘骈偶、音律;章法整饬自然,句式摇曳多姿,体制上呈散文化的倾向和气势,故称之为文赋.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倡导秦汉古文、改革六朝骈体文的产物.它始于唐而盛于宋.代表作有韩愈的《进学解》、柳宗元的《答问》、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这些作品大部分又返回到古赋中主客问答和散体化的结构方式.这实质上是赋体发展到终极阶段返朴归真的一种标志.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有可以说是奏章;文书,文件 ,诏书 等,具体的我不太清楚,不敢说.
记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note].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明朝诗人
魏学洢的《核舟记》.
PS:楼主可以看看曹丕的《典论 论文》,还有陆机的《文赋》就能知道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