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关于北宋的几个问题1.进士科指的是什么,大概内容?2.为什么科举制的发展可以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不抑兼并’?4.为什么使用募兵养兵的办法,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9:58:09
高三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关于北宋的几个问题1.进士科指的是什么,大概内容?2.为什么科举制的发展可以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不抑兼并’?4.为什么使用募兵养兵的办法,可以
高三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关于北宋的几个问题
1.进士科指的是什么,大概内容?
2.为什么科举制的发展可以加强中央集权?
3.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不抑兼并’?
4.为什么使用募兵养兵的办法,可以缓和农民的反抗?
5.具体介绍一下市易法,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吗?为什么
6.将兵法不会造成武将专权吗?为什么
7.明经,经义和时务策具体内容指什么?和以前的科举内容有什么不同?
5.
高三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关于北宋的几个问题1.进士科指的是什么,大概内容?2.为什么科举制的发展可以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不抑兼并’?4.为什么使用募兵养兵的办法,可以
1.就像现在的大学本科一样,考经义,对策.主要走向是政治官员.
2.首先可以笼络知识分子的心!老百姓可以凭借科举登上庙堂.这样阶级基础就扩大了,起到了消磨人的反抗意志的作用,同时,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即儒家思想也对人气到一种叫化作用啊.
3.不抑兼并,与宋朝的统治挂念有关系.他们认为钱可以存在地主家里,到国家继续用的时候,地主就像金库一样可以支付很多的钱.
4.北宋师中国历史上常备军数量最多的朝代,超过了100万.这样,在人口5000万左右的国家里,招募一百万以上的军队,很多青壮年都到军队里去服兵役,而且军队的待遇比较高,家里还不用缴纳赋税.国家对军队的控制又十分严格,所以可以缓和百姓的反抗啊.
5.可以.相当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物价,及防治无价的过快上涨,又可以防止过快紧缩.收市场只有余,抛市场之不足,不给打上以囤积居奇的可乘之机,保证物价的相对稳定.
6.有可能!
7.基本一样.唐不是主要考察诗文吗?现在给改归去了.
宋朝的官员待遇是所有朝代中最好的,应该包括现代
1科举考试制度.
2汲取地方有才能 的人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削弱了世袭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3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系,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士族和官僚的一种政策。
4募兵制是战时从兵,闲时务农的一种养兵政策,招募的兵等战争结束后可以回家的一种兵农合一的一种政策,当时人们已当兵为荣,
5市易法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一项。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
全部展开
1科举考试制度.
2汲取地方有才能 的人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削弱了世袭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3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系,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士族和官僚的一种政策。
4募兵制是战时从兵,闲时务农的一种养兵政策,招募的兵等战争结束后可以回家的一种兵农合一的一种政策,当时人们已当兵为荣,
5市易法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一项。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商品和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消费,调节了市场,
6.恩啊,但是容易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7明经是考试制度。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种。应试者以明经、进士二科最多,明经科: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所谓帖文,又称帖经,主要考经文的记忆。具体做法是:“以所习之经,掩其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及第亦分四等。常科考试及第以前的士人,身份是平民,有“白身”、“白衣”、“布衣”等称呼。科举考试合格叫及第,或擢第,或登第,或登科,也单称“中(zhòng)”
明经是唐朝考试的一科,指通明经术,参加考试,在当时称为应明经举
经义:
1.经书的义理。
2.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宋 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 明 清 沿用而演变成八股文。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北宋。经义与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术风习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北宋熙宁贡举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对北宋后期的学风和士风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古代文体史上,宋代经义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雏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征。本文主要考察了宋代以前经义与选举制度的结合情况、经义在北宋科举改革中演变和成形、传世宋代经义文体的形态和以经义试进士对北宋后期学风、士风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收起
别的我不知道 ,我就知道宋朝的官员待遇是所有朝代中最好的,应该包括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