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结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0:36:17
鸟的结构
鸟的结构
鸟的结构
鸟的羽毛
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羽三种类型.正羽的羽枝两侧密生羽小枝(图8),羽小枝上生有钩或槽,前后相邻的羽小枝相互钩连,组成扁平而有弹性的羽片.体表的正羽,形成一层防风外壳,并使鸟体呈流线型轮廓.翼及尾上的正羽,对飞翔及平衡起决定作用.绒羽的结构特点是羽轴纤弱,羽小枝的钩状突起不发达,因而不能构成坚实的羽片,有保温作用.鸭绒就是鸭的绒羽.毛羽很细,呈毛发状,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在拔去正羽和绒羽之后才能见到.
鸟的皮肤
鸟类的皮肤无汗腺,唯一的皮脂腺是尾部的尾脂腺,其分泌的油质,经过喙的涂抹,擦在羽上,使羽片润泽不为水湿.尾指腺的分泌物,还含有麦角固醇,这种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转变为维生素D.当鸟用喙涂擦羽毛时,维生素D可被皮肤吸收,有利于骨的生长.
鸟的骨骼
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其骨骼轻而坚固,骨片薄,长骨内中空,有气囊穿入.许多骨片合在一起,以增加坚固性.脊柱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颈椎数目较多,椎体呈马鞍形,使颈部极为灵活(鸟头转动范围可达180°).最后几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完全愈合在一起,称综荐骨,为腰部的坚强支柱.肋骨上有钩状突,互相钩接,使胸廓更为坚固. 前肢变为翼,各骨排成一直线,骨间有能动的关节,末端的腕骨、掌骨、指骨愈合变形,使翼扇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细而有弹性的锁骨呈“V”字形,它能在鼓翼时阻碍左右乌喙骨的靠拢,也能增强肩带的弹性. 鸟类的整个体重落在后肢,后肢骨骼强大,和其他陆栖脊椎动物的后肢骨相比,鸟类跗骨延伸,起到增加弹性的作用.鸟类通常具四趾.在成鸟,腰带的髂骨、坐骨、耻骨三骨片以及综荐骨愈合成一个整体,增加了腰带的坚固性.
鸟的肌肉
鸟类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而背部肌肉退化,这一点和鱼类正相反. 鸟的胸肌可分为大胸肌和小胸肌两种.前者起于龙骨突,止于肱骨的腹面,收缩时,使翼下降;后者起于龙骨突,而以长的肌腱穿过由锁骨、乌喙骨和肩胛骨所构成的三骨孔,止于肱骨近端的背面,收缩时使翼上举. 后肢的肌肉,集中在大腿的上部,而各以长的肌腱连到趾上.这样,支配前肢和后肢运动的肌肉都集中于身体的中心部分,这对于飞翔时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鸟的消化系统
现代鸟类缺齿,咀嚼功能由砂囊代替.雌鸽在生殖时期,嗉囊壁能分泌“鸽乳”用来喂养雏鸽.鸟类的消化腺(肝、胰)很发达,它们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并注入十二指肠,参与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家鸽无胆囊,而鸡、鸭等大多数鸟类都有胆囊.鸟类的消化能力强,食量大而不经饿,这是与鸟类飞翔时能量消耗大有关的.
鸟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鸟类的大脑、小脑、中脑都很发达.大脑半球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底部纹状体的增大.在鸟类,纹状体是管理运动的高级部位,也和一些复杂的生活习性相关.实验证明:切除家鸽的一部分纹状体后,家鸽正常的兴奋和抑制就被破坏,视觉受影响,求偶、营巢等习性丧失.鸟类的大脑皮层并不发达,小脑很发达,这与鸟类飞翔运动的协调和平衡相关.中脑在背部构成一对发达的视叶. 在鸟类的感觉器官中,最发达的是空中飞翔时起重要作用的视觉器官,而嗅觉器官不发达.鸟眼依靠发达的睫状肌可以迅速地调节视力,由远视改变为近视.因此,当鸟在树木中疾飞时,从未和树枝相碰;或由高空俯冲到地面觅食时,也能在一瞬间由“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鸟眼的瞬膜发达,飞行时遮盖眼球,起保护作用.
鸟的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鸟类的肾脏十分大,可占体重的2%以上,在比例上甚至超过哺乳类的肾脏.肾脏之所以发达,是与鸟类的新陈代谢相关的.鸟类无膀胱,尿中水分较少,呈白色浓糊状,随粪排出而不单独排尿. 鸽与大多数鸟类一样,无外交接器(鸵鸟、鸭、鹅等有交接器).它们在交配时,雌雄鸽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触,精液进入雌体而行体内受精.卵成熟后,破卵巢壁而出,被吸入输卵管的喇叭口内,如遇有精子,则在此处受精.卵无论受精与否,沿输卵管下行时,都被裹上蛋白,然后又加上卵壳膜,最后在子宫处加上石灰质的蛋壳.鸽的受精卵,孵化期约16 d,鸡约21 d,鸭约28 d.
半包围结构,如果是五笔的话请打QY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