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的复习提纲要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1:43:22

政治生活的复习提纲要点
政治生活的复习提纲要点

政治生活的复习提纲要点
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B8%DF%D6%D0+%D5%FE%D6%CE%C9%FA%BB%EE%B5%C4%B8%B4%CF%B0%CC%E1%B8%D9&lm=0&od=0&fr=top_home

上网搜很多的。。

政治生活主干知识 (按行为主体整合)  一、有关国家的基本理论及我国国家的基本知识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如奴隶主占统治地位则国家性质是奴隶制国家,地主...

全部展开

政治生活主干知识 (按行为主体整合)  一、有关国家的基本理论及我国国家的基本知识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如奴隶主占统治地位则国家性质是奴隶制国家,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是封建性质的国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 3、 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领导实现。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符合我国国情。可以团结大多数人们。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根本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本质和优点: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③在我国,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5、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我国的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家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主体 1、公民的地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间接行使)。 2、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3、公民的权利: 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③监督权(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公民的义务: 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国家确保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在政治生活中践行这项原则对国家提出的要求: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在政治生活中践行这项原则对公民提出的要求: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政治生活中践行这项原则对公民提出的要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国家、集体也要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注意:公民应正确处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之一:民主选举 (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是由以下条件确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2)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选举)。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额=应选额);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3)各自优点: 直接选举——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4)我国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5)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所以,公民要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态度) ③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能力和做法)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之二:民主决策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决策的重要前提)、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第一,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第二,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第三,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之三:民主管理 (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公民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 (2)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①广大村民和居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和居委会干部,这是村民和居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和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②广大村民和居民通过村民会议、居民会议参与本村、本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③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④广大村民和居民创造了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村委会和居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和居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②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注意:我国基层民主的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等。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之四: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新形式新方法)。 (2)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要求:一方面要敢于和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总之,要遵守法律、规则、程序,采取合理、合法手段,有序行使权利。 10、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与意义。 (1)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责任、程序要求参与政治生活,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其区别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意义:公民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可从国家、个人角度思考) 三、政府:依法行政的主体 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国家性质(国体)决定政府的性质。我国是人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政府职能。具体包括: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经济调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社会管理(通过制订社会政策和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公共服务(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提高素质、建设科、教、文、卫、体等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就业等)。 3、政府的作用:政府的四个职能可以概括为管理与服务。 请注意:①政府的作用是政府职能的体现,政府职能行使得越充分,政府的作用越明显。 ②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加强政府的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但不是政府不再行使管理的职能了。这个知识点与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威等相联系。 4、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1)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公民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5、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注意每项的具体要求) 6、政府要依法行政 (1)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必要性和意义)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A、必要性: ①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性质的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②从根本上讲,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B、意义: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②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③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④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政府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A、基本要求: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B、政府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C、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做到: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7、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 (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搞好工作的必要保证。自觉接受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只有接受监督,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2)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力(途径)?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一靠民主就是要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二靠法制就是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②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众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政府的监督,政府内部的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  ③实施“阳光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原因:自觉接受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目的:一是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二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8、政府的权威 (1)政府权威的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公信力。 (2)区分有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服从 (3)我国政府的权威是如何体现的?P:49 (4)制约政府权威的因素 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其它因素: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水平、政府履行职责的绩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等等。 (5)政府如何树立权威? 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政党——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主体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我国的执政党?(为什么具有执政资格?)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因+执政意义或作用) 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执政意义或作用: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自含义不同) 科学执政(科学执政是前提):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民主执政是本质):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劫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如何坚持民主执政?——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劫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三种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5、党的执政理念(本质、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1)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怎样坚持以人为本? ①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党的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易错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①基本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核心内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的基本路线。 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三个代表“思想: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科学发展观: ①必然性: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②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③意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7、我国的政党制度 (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的领导。而不是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这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政党制度巩固、发展的基本条件。)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意志,是治国安邦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当然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的性质: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或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注:不是国家职能) (3)特点: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3)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易错点]①人民政协是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职能。②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③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都具有法律约束力。④政协等于民主党派 五、人大:我国的权力机关 1、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A.法律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B.职权: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部分职权。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④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