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3:09:37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文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文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文
在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后来人们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抽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其他思想,把该命题确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
1)学术界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命题的几种理解
目前学术界对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大体上说,有三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命题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命题是等值的.这是大多数学者所主张的观点.
我们认为,严格说来,从马克思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中还推论不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命题.首先,马克思的上述命题只是在说明社会生活的唯物主义实质,而不是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从马克思上述使用“实践”一词的语境中可以看出,该词是与“理论”相对而言的,马克思的意思是说,不能把社会生活归根到底看做是理论的、精神的,而要把它归根到底看做是实践的.其次,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当我们讲社会本质的时候,必然要涉及社会现象问题,如果把马克思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等同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命题,就会得出马克思仅仅把“理论”看做是社会现象的结论.那么,“理论”与社会现象等值吗?不等值.在马克思看来,不仅“理论”属于社会现象,而且社会财富也属于社会现象,因为“社会财富”的“本质”就是“一般劳动”或者说实践.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这一命题等同起来.再次,依照语法分析,马克思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其完整的表述是“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我们从该命题中只能分析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属性或本质属性之一,而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比如说,我们同样可以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难道发展也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吗?显然不能这么讲.
第二种观点认为,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是根本错误的.个别学者主张这种观点.
这种看法的核心论点是,所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是说明了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不是在说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与本质.实际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的基础与本质,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社会物质”,它不同于实践.把人类社会归结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已经到头了,再要向前追问就会滑向唯心主义.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认为,如果不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说不清楚.
第三种观点认为,虽然不能够把“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命题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命题看成一回事,但是,我们在讲前一个命题时,一般就是用来指第二个命题的.这是我国一些学者的看法,我们也同意这种观点.不言而喻,这样看问题,自然就对马克思的“社会生活在本质止是实践的“命题的原初含义作了引申,然而,它却使得该命题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具体来说,该命题的原初含义虽然表达出了社会生活的唯物主义实质,但由于它是从与理论相对而言的实践出发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从实践与社会生活现象相对而言的角度出发的,这就限制了实践这一范畴所应包含的信息量,使之不能充分
显现出实践在社会生活的地位.把该命题引申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命题后,则不仅说明了社会生活的唯物主义实质,而且也把实践与社会生活现象看做一对矛盾范畴,这就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实践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问题的把握.
2)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在具体阐述实践何以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辨别实践、劳动、生产三个范畴.这是前提,否则在往后的论述中就会遇到困难.
我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基本上是把实践、劳动、生产看做同等序列的、同义的范畴.马克思指出:“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这即是说,实践活动即劳动.由于实践活动就是实践,所以,实践就是劳动.马克思又指出:“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可见,劳动与生产也是同义的.当然,这三个范畴又是有一定区别的.